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河流治理的原则与方法

城市河流治理的原则与方法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例如,某城市河流,周边人口密集,河水重度污染,此时首要任务是控制污染、改善水质,其后可按照恢复鱼类等更高的修复目标进行治理。这些规划都对城市河流的治理造成一定影响,需要做好衔接工作。总之,城市河流管理要迈向智慧化管理。

城市河流治理的原则与方法

要治理好城市河流,形成自然生态、宜人宜业的生态系统和滨环境,建议遵守以下治理原则:

1.给河流以空间原则

河流生存需要空间,没有空间,河道的生态系统不可能修复。没有空间,设计人员无异于缘木求鱼,最多设计一个混凝土输水槽。这个前提,设计人员一定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给相关利益方。在与主管部门协商河道设计工作范围时,要明晰地表述不同河流目标对应的效果和空间需求。当目前空间不足时,可以协商分步实施,以当前的边界条件设计近期方案,同时考虑远期方案的衔接。

2.河流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原则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人们无法构造自然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最终修复结果和演替方向的不确定性。因此,人为措施要因势利导,充分利用河流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河流系统朝着自然和健康方向发展,最大限度地构造人水和谐的环境。由于河流生态系统受到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植被、水文过程、土地利用、产业结构、城市规划人类活动、水质污染等诸多条件的约束,河流受损的状况和成因复杂,因此要全面综合考虑相关因素,查明受损程度,找出主要干扰因子,据此明确河流治理修复的阶段和相应措施。

3.多功能协调,主功能优先原则

健康河流系统能够满足河流各项功能,包括自然功能和社会功能,并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中。为了科学评估河流主要功能的状况,需要选择合理的指标体系,明确各项指标对应临界平衡状态的标准。需要在分析单项功能和指标的基础上,协调各项功能和各项指标值。

河流断水,河道会逐渐消失。河水脏、黑、臭、差,河水难以养育水草鱼虾。水是河流最重要的组成要素,是河流生命体的物质元素,是河流生境的支撑要素。治河首先是治水,恢复生态流量,修复水质。一些区域,河道外大量引水,河道断流,主槽萎缩,应优先恢复河道内生态用水量。一些区域经济发展迅速,河流过度开发,水污染严重,需要优先恢复其自净功能。一些区域经济发达,但污染问题不突出,可以优先考虑生态功能需求,改善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总之,当各项功能不能同时满足时,一般优先考虑河流的主功能,并依此确定相应的工程措施。

4.分段原则

分段包括分阶段和分河段。健康河流生态系统是动态发育的。不同阶段,不同河段,河流的各项功能会有所不同,同一种功能的重要程度也会有所差异,生态修复的重点也会有差异。

河流系统功能的生态修复不可一蹴而就,有些需要较长的时间跨度。对于受损程度不同、环境不同的河流,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规划治理进程,明确河流当前所处的修复阶段。对每一修复阶段,应明确阶段的治理目标,选择恰当的修复措施。例如,某城市河流,周边人口密集,河水重度污染,此时首要任务是控制污染、改善水质,其后可按照恢复鱼类等更高的修复目标进行治理。

一条河流的不同河段所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会存在很大差异,导致其各项适宜功能和实际受损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应该细化河段划分,确定河段优先次序。例如,有限保护生态尚处于良好状况的河段,比修复已经受损的河段要容易和有效得多。通过分河段,局部细化与整体优化相结合,生态修复容易达到满意的修复效果。(www.xing528.com)

5.生物多样性原则

生物多样性是河流生态系统平衡和河流系统健康的基础。河流生态修复要力求增加生物多样性,构建异质化生境,培育本土生物,构建河流生态廊道,利用自然的力量增加物种多样性,促进多种生物群落的生成。同时要防止引来外来物种,造成生物入侵。生物多样性原则遵循了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6.美学原则

城市河流的滨水环境是市民所期待的,生态修复的结果应该带给人们美好的享受。城市河流,宜保留原河道的自然线形,多运用自然材料和仿自然结构,同时增加景观异质性,塑造多种滨河空间形态,适应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城市河流治理,要控制人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控制园林植物和本土植物的比例,控制硬质和软质地面的比例,控制人造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比例,控制人能到达的空间的比例。

7.协调与衔接原则

城市河流的治理,涉及政府多个部门、广大市民、投资商、施工企业、设计单位等不同的利益主体。它们会从河流功能、用地、拆迁、投资、工期、施工时段、环境影响等各个方面提出要求。设计人员应当尽量站在专业、客观的立场上,融合各方利益诉求,提出河流治理方案。河流施工期间的影响,时间短,各方容易达成一致意见。有的诉求涉及河流功能,其影响将是长期的、重大的。因此,要仔细分析河流功能,客观公正地提出不同处理方案的优缺点,从设计角度明确推荐方案,供审查专家和领导决策

城市河流治理涉及的相关规划较多,有水利行业的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专项规划、流域防洪专项规划,还有与城市有关的诸多规划,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市政排水规划、城市防洪规划、综合管网规划等。这些规划都对城市河流的治理造成一定影响,需要做好衔接工作。

8.适应性管理原则

治理河流,不但要建好,更要管好。重建轻管是不对的。限于人们对城市河道生态系统认识的局限性,生态修复难以一步到位。修复目标需要分阶段逐步逼近,定期调整生态修复工作的重心。特定阶段生态修复工程与非工程措施来源于现状的监测、评价和预测,因此要建立自动化、信息化监测、监控、决策系统。在河流调度方面,要在传统的防洪调度、水资源调度基础上增加生态调度和景观调度,形成综合调度系统。总之,城市河流管理要迈向智慧化管理。

9.效益最大原则

河流治理的效益是综合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河流治理不能只关注经济效益,需要考虑综合效益。同时要从流域系统出发进行整体分析,协调近期利益与远期利益。现在的生态材料很多,设计人员要避免盲目滥用生态材料,要对比产生的费用和效益。有的生态材料效果尚未验证,只适合试验性采用;有的生态材料很贵,明显有便宜的替代措施;有的生态材料后期养护量很大,会给业主带来很大负担;有的只适宜于纯景观河湖,用于有天然径流的河道则会被淤积和毁坏。设计人员要做好成本效益分析,给业主和社会创造最大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