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点内容:科技保障方案

重点内容:科技保障方案

时间:2023-06-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围绕上述工作,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安全科技保障的重点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长江经济带人口约5.8亿,大部分饮用水来自长江地表水,如何保障饮用水安全,是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安全保障的首要任务。应考虑城市化和气候变化带来的水资源供给压力和风险,以及人为风险,研究长江经济带饮用水安全保障的技术集成体系。

重点内容:科技保障方案

当前长江经济带发展水资源安全保障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护和改善环境,重点是严格治理工业污染,合理处置城镇污水垃圾,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严格防控船舶污染;二是保护和修复水生态,重点是妥善处理江河湖泊关系,强化水生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保护,加强对沿江岸线及洲滩的保护和生态修复;三是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重点是加强水源地特别是饮用水源地保护,优化水资源配置,建设节水型社会;四是有序利用长江岸线资源,重点是合理划分岸线功能,有序利用岸线资源。围绕上述工作,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安全科技保障的重点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与政策法规研究。落实以水定需,严格控制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发挥水资源的刚性约束作用,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倒逼发展规模、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布局优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从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角度,基于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估,进一步研究制定水资源利用的底线和红线,并结合《长江保护法》立法需求,开展相关配套政策和法规研究。

(2)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研究。长江经济带人口约5.8亿,大部分饮用水来自长江地表水,如何保障饮用水安全,是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安全保障的首要任务。应考虑城市化气候变化带来的水资源供给压力和风险,以及人为风险,研究长江经济带饮用水安全保障的技术集成体系。

(3)加强水资源节约与保护技术研发。节水优先是新时期治水重要方针之一,长江流域虽然水资源量相对丰富,但水污染、水环境损害和水生态功能退化形势严峻,节水减排是加强水资源节约与保护的重要手段。发展有关的节水减排、中水回用和水源地保护等技术十分必要。

(4)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技术研发。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分配时空不均、已建工程调控能力不足、水安全保障程度不高,四川盆地、湘南等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亟须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提升区域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同时,长江经济带用水总量偏大(2017年长江经济带用水总量2637亿立方米),用水效率不高(2017年长江经济带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3),非常规水利用率极低,水资源浪费较为严重,必须加强工农业和城镇生活水资源高效利用和中水回用研究。

(5)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研发。加强流域污染源头治理和防控,开展水污染控制与水质改善技术研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城乡污水处理及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面源污染治理与河湖水质改善等关键技术研发,减少入河湖污染物总量。强化水陆统筹,合理确定限制纳污控制红线,加快建立以水域纳污能力倒逼陆域污染减排的综合治污和保护模式。(www.xing528.com)

(6)加强河湖生态需水安全保障技术研究。狠抓江河湖库生态流量(水量)确定与管控,建立健全生态流量(水量)监测预警机制,严控河湖水资源开发强度,保障河湖基本生态流量(水量)下泄。加强沿江重要支流,尤其是中小河流生态需水核算及生态水量保障技术研究,确保江河不断流、湖库不干涸,维护河湖生命健康

(7)加强河湖水生态修复与生态空间管护技术研究。积极推进河湖水污染综合整治、污染水体监控与水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建立健全流域水环境管理、监控预警与应急调控技术体系。开展河湖水生态空间功能分类研究,厘清河湖水域岸线和陆域(涉水)部分的管理边界,研究提出河湖水生态空间分类管控要求。

(8)加强洪水资源化与抗旱减灾技术研究。加强现代化水文气象预报和科学管理调度技术研究,在保证水库及下游河道安全的条件下,研究如何利用水库、湖泊、蓄滞洪区、地下回补等手段调蓄洪水、减少洪水入海量,以提高洪水资源的利用率。加强旱灾评估标准、旱情监测预警技术、旱灾风险评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开展抗旱工程与非工程体系优化组合技术、旱情遥感地理信息技术、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技术、抗旱节水工艺及设备等方面研究,全面实行干旱灾害风险管理,提高抗旱减灾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

(9)加强水资源安全社会管理模式研究。水资源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生态环境安全、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加强以资源、社会、经济子系统耦合的水资源安全社会化管理模式研究,对于维护水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用水需求、保障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具有积极意义。

(10)加强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与保护长效机制研究。建立健全长江经济带江河源头区、重要饮用水水源地等重点区域生态补偿保护制度,开展水源地保护投入机制和水源地生态补偿试点研究。建立跨流域调水和控制性水电工程影响补偿机制,加强生态保护补偿标准、补偿内容、补偿方式等研究,提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方案、实现途径和运作模式、长效机制与保障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