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设备部门与安全部门合作制定事故应急预案

高校设备部门与安全部门合作制定事故应急预案

时间:2023-06-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安全部门与设备部门等相互配合制订事故应急预案。使用单位应当制订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并定期进行事故应急演练。设备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应当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及时向高校领导和有关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高校设备部门与安全部门合作制定事故应急预案

高校安全部门与设备部门等相互配合制订事故应急预案。使用单位应当制订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并定期进行事故应急演练。

设备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应当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及时向高校领导和有关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案例2-3]某高校大型实验室(两处有2台特种设备)制订的事故应急预案

(1)事故抢救组织者

1)第一组织者×××。

2)当第一组织者×××不在现场时,由第二组织者×××立即进行组织抢救。

3)当第二组织者×××不在现场时,由第三组织者×××立即进行组织抢救。

(2)事故后的紧急处理 特种设备(包括火灾事故)事故发生后,立即按应急预案中的规定:

1)将实验室总电源指定专人关闭。

2)指定专人关闭实验室内氧气管道、乙炔管道等各种易燃易爆管道总阀门

3)指定专人关闭实验室内有毒介质管道总阀门;以上有关专人操作也应设立第一专人、第二专人、第三专人。

(3)迅速撤离事故现场 按应急预案中规定的逃生路线 组织实验室全体人员迅速撤离现场,减少人员伤亡,根据事故原位置,按不同路线进行逃生,如图2-4所示。

978-7-111-50661-4-Chapter02-36.jpg

图2-4 组织人员按逃生路线迅速撤离现场

(4)事故后的防护措施 如发生火灾和易燃易爆、有毒介质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发生爆炸或泄漏事故,应立即由专人向现场实验室员工发放合格的防毒面具,以减少人员伤亡。

(5)事故应急演习 每月或每季定期进行事故应急演练,结束后进行及时总结,不断提高应急演练水平。[案例2-4]某高校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1)应急预案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本校范围内人为或不可抗力造成的废气、废水、固废(包括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有毒化学品、电磁辐射,以及核、生物化学等环境污染、破坏事件;在生产、贮存、运输、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发生的爆炸、燃烧、大面积泄漏等事故;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及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故;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其他严重污染事故等。

(2)组织机构 成立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校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辖校保卫处和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领导小组负责受理校园范围内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报告,调查事故原因、污染源性质及发展过程,并立即做出应急处置措施反应;及时向上级政府报告辖区内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及其处理情况;组织辖区内重大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事件的现场监察、监测及处理;领导应急处理工作。

校保卫处和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负责应急事故的现场调查、取证;提供应急处置措施建议;协助有关单位做好人员撤离、隔离和警戒工作;立案调查事故责任;做好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3)工作程序

1)任务受领及要求。校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在接到污染事故发生的警报后,应立即通知市环保局和市公安局及有关部门并立即赶赴现场,当出现重特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时,领导小组应有一名以上成员到现场指挥应急救援工作。校应急小组应尽可能了解以下内容并及时向市环保局、公安局及有关部门汇报:①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原因以及已造成的污染范围;②污染源种类、数量、性质;③事故危害程度、发展趋势、可控性及预采取的措施;④上级指挥机构(指挥员)位置、指挥关系、联络方法;⑤受领任务后48h内发出速报,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污染源、经济损失、人员受害情况等;⑥其他需要汇报的情况。

2)赶赴现场。校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按指定路线组织应急人员和车辆赶赴现场,明确联络方法,灵活果断地处置各种情况,确保按时到达应急地区。(www.xing528.com)

3)应急处置。应急小组到达现场附近后,应根据危害程度及范围、地形气象等情况,组织个人防护,进入现场实施应急。要尽快弄清污染事故种类、性质,污染物数量及已造成的污染范围等第一手资料,经综合情况后及时向领导小组提出科学的污染处置方案,经批准后迅速根据任务分工,按照应急与处置程序和规范组织实施,并及时将处理过程、情况和数据报指挥部。

4)现场污染控制。①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与相关部门配合,切断污染源,隔离污染区,防止污染扩散;②及时通报或疏散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教工与学生;③参与对受危害人员的救治。

5)现场调查与报告:①污染事故现场勘察;②技术调查取证;③按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的程度认定事故等级,共分四级。根据《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进行报告。④应急小组应采取污染跟踪监测,直至污染事故处理完毕、污染警报解除。

(4)后勤保障

1)通信保障:①应急启动时的通信保障。应急通知下达与接收以有线通信为主,利用办公电话,实现应急信息快速传输。在外应急员的联络以移动电话等无线通信为主,确保应急通知快速下达。②现场应急通信保障。以无线通信为主。应急指令的下达与接收,事故现场应急信息的通报与反馈,主要利用移动通信。③处置中的通信保障。采取无线通信、有线通信与移动通信相结合的方式,以无线通信为主。指挥部(或应急办)可利用现场临时架设开通有线电话指挥网、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实现上情下达;应急小组在应急过程中,主要是利用移动电话,辅以移动通信,实现信息双向交流。

2)运输保障:运输运转的确认和调度由校应急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实施。

3)其他保障:①医疗保障。应急过程中如出现人员中毒或受伤,可就近由校医院救治或及时与医疗单位联系,组织现场救治,也可送至现场指挥所指定的医院、医疗单位救治。应急终止后根据实际情况组织转院或继续治疗。②生活保障。由应急领导小组拟定计划统一组织实施。[案例2-5]某高校突发性放射性事故应急预案

1)本应急预案所称突发放射性事故特指在本校行政辖区内发生的放射性事故。包括由本校使用的放射性产品(放射源、X射线机、其他伴生X射线仪器)产生的和由校外因素导致发生的放射性事故。

2)本校处理放射性事故的领导机构是校放射防护小组。

3)本校放射工作人员一旦发现放射性事故,必须在5分钟之内向校放射防护小组报告。

4)校放射防护小组接到放射性事故报告后,应互相通报,立即组织保卫部门人员、医务人员迅速赶到事故现场,控制事故;同时向政府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公安部门报告。

5)一旦发生放射源遗失事故,校放射防护小组成员、保卫处,应积极配合公安部门迅速控制近期内接触过该放射源的人员,并协助调查。

6)一旦发生仪器设备放射性泄漏事故,操作人员应首先切断动力源,并向学校有关部门报告。

7)一旦发生短期内无法中止的放射性泄漏事故,应立即向学校有关部门报告,组织事故区及周边地区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并配合公安部门封锁事故区,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的伤害。校放射防护小组成员应组织撤离人员登记,到卫生部门检查;配合公安部、环境保护等主管部门尽快设法中止事故。

8)发生放射事故的单位应及时收集与事故有关的物品和资料,并上报给国资处实验室管理科,以便分析事故原因,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公众及国家财产的安全。

9)放射事故中人员受照时,可通过个人剂量计、模型实验、生物和物理检测、事故现场样品分析等方法迅速估算人员的受照剂量。

10)发生放射性事故的责任单位和个人,依照卫生部、公安部《放射事故管理规定》酌情处理。

11)放射性事故按其性质分为责任事故、技术事故、其他事故。①责任事故指由于管理失职或操作失误等人为因素造成的放射事故;②技术事故指以设备质量或故障等非人为因素为主要原因的放射事故;③其他事故指除责任事故和技术事故之外的放射事故。

12)放射事故按国家相关条例和其后果的严重程度分为一般事故、严重事故和重大事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