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物技术药物稳定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个体化原则

生物技术药物稳定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个体化原则

时间:2023-06-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我国生物技术药物的稳定性研究仍存在诸多问题,如考察批次少、对不同规格包装的产品不分别考察、考察条件单一、检测指标少等。生物技术药物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稳定性研究也应该遵循个体化的原则,应当根据生物活性物质的结构特点及药物辅料、制剂类型等多种因素对稳定性的影响,设计稳定性研究方案;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加速试验不能替代真实储存条件下的常规试验。

生物技术药物稳定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个体化原则

药品的稳定性是药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评价指标,稳定性研究贯穿于整个药品研发阶段,是支持药品上市及上市后研究的重要内容,是产品保存条件和有效期设定的依据,也是产品质量标准制定的基础。与常见的稳定性研究一样,生物技术药物的稳定性研究的目的是了解药品原液或制剂成品在各种环境影响因素下的质量变化情况,建立药品储存条件、复验期和有效期;同时,稳定性研究还可以考察产品生产工艺、制剂处方、包装材料选择等方面的合理性。

生物技术药物的一般结构与性质比较复杂,稳定性较差,对环境温度、光照、机械剪切、离子浓度、光照、氧化等环境因素比较敏感,产品内在质量易发生变化却不易被检测到。因此,必须综合地评价其一致性、纯度、分子构型和生物活性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以制订严格的保存条件。目前我国生物技术药物的稳定性研究仍存在诸多问题,如考察批次少、对不同规格包装的产品不分别考察、考察条件单一、检测指标少等。这些问题导致了对储存条件的规定不全面、用以确定有效期的依据不充分等种种欠缺之处,且很难在后续工作中弥补,因此需要进一步严谨设计稳定性研究方案,并严格地坚持按规范执行。生物技术药物的稳定性研究与评价应当遵循《生物制品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并应符合国家药品管理相关规定。

稳定性研究一般包括长期稳定性研究、加速稳定性研究和强制条件试验研究。长期稳定性研究在实际储存条件下开展,是真实时间和真实温度的稳定性研究,可以作为确定产品保存条件和有效期的主要依据,所采用的方法应与产品放行检测所用的方法一致;加速稳定性研究往往在高于实际储存温度的条件下开展,强制条件试验研究则是在影响较为剧烈的条件(如高温、酸碱、反复冻融、光照、振动、氧化等)下进行,这两者可以用于了解生物技术药物产品在短期偏离保存条件和极端情况下的稳定性情况,有助于验证长期稳定性研究的结果及阐明原料药和制剂的降解情况,从而为保存条件和有效期的确定提供支持性依据,其检测方法应根据研究目的和样品的特点进行合理选择。生物技术药物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稳定性研究也应该遵循个体化的原则,应当根据生物活性物质的结构特点及药物辅料、制剂类型等多种因素对稳定性的影响,设计稳定性研究方案;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加速试验不能替代真实储存条件下的常规试验。

开展稳定性研究前,需要建立稳定性研究的整体方案,考虑方案时应包括研究样品、研究条件、研究时间、运输研究、研究结果分析等方面。稳定性研究的样品包括原液、中间品、半成品和成品等各个阶段的产品,尽管所检测项目有所不同,但都应当包含生物活性、纯度和含量分析等内容,样品批次数量应至少为三批,各阶段样品的生产工艺与质量应具有代表性;同时,研究条件的确定应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反复冻融、振动、氧化、酸碱等相关条件),具体条件的设置可以参考ICH关于生物技术药物稳定性和药品稳定性研究的指导原则。对于制剂纯度和组分适当且确定的药物,可以主要针对影响化学反应速度和具体制剂的因素来设计稳定性方案,但如果待检测生物技术药物的结构复杂或结构研究不清晰,且采用了新的辅料或剂型,建议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检定。原则上,浓度不一致的多规格产品均应该按照指导要求分别开展稳定性研究;根据检测样品的代表性,可以合理地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检测频度和部分代表性检测项目,但是总体方案应当完整。目前,没有某种单一的稳定性试验或者参数能够完全代表生物技术药物的稳定性特征,因此其评价需要采用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法,从多项目角度综合评价。检测项目应考虑生物技术药物的特点,包括产品敏感的且可能反映产品质量、安全性和/或有效性的考察项目,如生物活性、纯度、含量、理化性质、外观、杂质、无菌检查、pH等,其中生物活性是重点研究项目;同时也应当设立涉及剂型特点的考察项目,比如考察注射用无菌粉末的水分含量变化,考察装量变化对液体剂型药物的影响等,还应考虑包装容器和密封系统对样品的潜在不良影响。生物技术药物通常要求冷链保存和运输,在设计稳定性研究考察项目时,应通过模拟运输时的最差条件(包括运输距离、振动频率和幅度、脱离冷链等),验证产品在拟定运输保存条件下的稳定性,并评价产品短暂脱离拟定保存条件时的质量变化,并据此制定冷链运输产品在脱离冷链的温度、次数、总时间等方面的相应要求。(www.xing528.com)

设计稳定性研究方案时,还需要考虑各个环节样品储存的累计保存时间对产品稳定性的影响,因此必须考虑时间点的设定。长期稳定性研究的时间点原则上设定为第一年内每隔三个月检测一次,第二年内每隔六个月检测一次,第三年开始每年检测一次。若有效期为一年或一年以内,则长期稳定性研究应为前三个月每月检测一次,以后每三个月检测一次。同时,基于初步的稳定性研究结果,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检测时间,如在产品变化剧烈的时间段进行更密集的检测。原则上,加速稳定性研究和强制条件研究应观察到产品不合格为止,长期稳定性研究应尽可能做到产品不合格为止。在年度检测时间点时,产品应该尽可能进行全面的检定。

为了保证稳定性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稳定性研究的检验方法应当经过方法学的验证,具有足够的专属性、准确性、精密度、灵敏度等,比如对于敏感的检测项目,以蛋白质纯度为例,可采用分子大小异质性分析方法、电荷异质性分析方法、氧化性/疏水性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等从多个角度进行检定;对于储藏过程中脱氢、磺酰化、氧化、降解或聚合等造成的药物的分子变化,可选用电泳、高分辨率高效液相色谱、肽图分析等方法综合检测。另外,稳定性研究所使用的仪器也应当经过严格检查和校验,并监测仪器状态;模拟实际使用情况时,尤其对于存在多次使用(注射器多次插入抽出等)、特殊环境(如高原低压、海洋高盐雾等)使用、需要配制或稀释等特殊使用情况的产品,应当充分考虑使用、存放方式和条件对稳定性的影响,并设计相应的检测项目,从而更好地评估实际使用时产品的稳定性。稳定性研究结果的分析应当建立在合理的结果评判方法和可接受的验收标准上,同时开展研究的不同批次的结果应当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