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及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及应注意的问题

时间:2023-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堂中的提问成了教师的专利,而学生只需回答问题,很少有主动提问的机会。同时,培养学生的主动提问能力是贯穿于整个生物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应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坚持对学生进行长期的、有意识的培养。今天,教师的真正水平不是自己提出问题,而是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及应注意的问题

(一) 有的课堂提问者是教师,而不是学生

问题应当产生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回答或解释的地方,问题的提出者理所当然是学生。但目前大多数教师只是根据教学参考书和自己的经验设置教学目标,判定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很少考虑学生实际需求。课堂中的提问成了教师的专利,而学生只需回答问题,很少有主动提问的机会。教师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把问题紧紧攥在手中,引导学生围着自己的思维转。从“满堂灌”到提问教学是教学的一大进步,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部分教师在心底里只将问题当作组织教学的线索,主要教学内容仍由教师讲解完成,其结果是造成课堂上教和学的分离,教师讲的学生已经掌握,学生的疑点教师不涉及。学生表面上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实际上成为被教师“牵着牛鼻子走”的被动的接受者,多数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宰。

(二) 问题的操作,流于形式

没有人怀疑过质疑在教学中的价值,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质疑却往往流于形式,只不过是穿靴戴帽而已。具体表现在:第一,在检查预习情况时,让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可教师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一句“大家的问题提得很好,这些问题等我们学完后,你们就会弄懂的”,接着仍按自己预先准备的教案进行教学;第二,在学生充分预习,对教材内容均已了解的情况下,也要学生围绕课题质疑,逼着学生提假问题,说违心话;第三,不管有没有思维训练和语言教学价值,无端发问,一味求异,表面看似热闹,却无多大实际教育意义;第四,把质疑作为一节课最后的弹性部分,浮光掠影,草率处理。

(三) 问题的解答,追求统一答案

很多教师却习惯于用统一的答案去要求不同的学生,把一个个富有个性甚至不乏创造性的答案扼杀在萌芽状态,于是课堂上只能听到一种声音,看到一种答案。不同的学生对同一文本产生不同的感受,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可是许多教师认为上述答案都是片面的,只有教学参考书写的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 让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结构

贫乏的头脑不能解决问题,也难以发现问题,即使提出了问题,也是肤浅无价值的。必要的知识储存和良好的知识结构是产生有价值、有新意问题的基础。

2. 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不要把教材中所有内容讲透、讲尽,而要给学生提出拓宽知识的课题,留下学习生物的“悬念”,也不能对问题的讨论匆匆了结,要让学生有讨论问题的体验,使他们在体验中不断修整对问题的看法,形成正确的解决方案。实际上,在解决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争论中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3. 使用“提问记录册”

准备一本提问记录册,由生物课代表记录提问者姓名、提问日期、提问内容、回答者姓名、备注等。提问记录册记录的内容、质量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组成部分,期末总评的重要参考依据,以对那些善于提问题和积极探索答案的学生予以鼓励,从而建立起激励机制。每周由课代表统计一次本班学生提问题次数、回答问题情况,并向全班学生公布,同时对表现突出者口头表扬,从而形成良好的提问氛围。

4. 让学生尝试出试卷

期中考试前,我把考试的要求和盘托出,请学生自己动手,每两人合出一份模拟试卷。目的是告诉他们“出题” (提问题)并非教师专利,人人能干,而且人人有可能干好。通过实践,我发现学生干得非常投入,不少题目颇有新意、见地。学生通过自己出卷,再互相答卷和阅卷,既复习了知识,同时也使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能力,增强了学习的动力,也增强了学生集体学习研究活动的参与意识。(www.xing528.com)

5. 注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中学生来说,任何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不能对学生提出过高、过急的要求,要依据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培养。同时,培养学生的主动提问能力是贯穿于整个生物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应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坚持对学生进行长期的、有意识的培养。今天,教师的真正水平不是自己提出问题,而是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6. 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减轻心理压力,让学生敢于问、善于问,从“要我问”到“我要问”,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质疑氛围,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和勇气,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恰当的评价。对于那些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及基础差、胆子小的学生,一旦提出问题,教师应首先称赞其勇气,然后再帮助其分析,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好问但总是抓不住要点的学生,不要嘲笑、讽刺,而应耐心引导;对于提出好的问题的学生,应鼓励其进一步探索,大胆创新。教师要让学生品尝到质疑的乐趣,激发学生提问的热情。当碰到冷场时,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说一些鼓励的话。通过这样长时间的训练,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就会越来越多。如果教师由于不耐烦而直接提出问题,学生就会失去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教师要教育学生不迷信权威,大胆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用疑问的眼光看待各种生物现象,探究未知的自然规律。

那么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我认为可以用下列标准来衡量:

(1) 时间标准。充分重视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就所学知识主动地消化吸收,就应当给学生留有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时间。每节课45分钟,教师讲授最好不要超过25分钟,尽可能留有20分钟左右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去认知、去思考、去理解、去讨论、去整理、去巩固、去运用,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

(2) 能量消耗标准。课堂教学是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最后达到独立学习、探索的过程。这一过程实现从根本上讲主要依赖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而不是依赖于教师一味地灌输。所以从教师和学生的能量消耗来说,课堂上应该使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耗能流汗,而不应是教师讲得精疲力竭,声音嘶哑,满头大汗,整个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

(3) 情绪标准。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动接受知识的主体,教师应重视学生学习情绪的表现,通过媒体、语言、激情及自身的魅力来造就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纵观整个课堂情境应该是充满生机活力,不应是枯燥单调,一潭死水,致使学生中枢不能产生兴奋点反倒形成抑制,造成学生思维迟钝,注意力涣散。

(4) 创新标准。课堂教学不应是学生复制书本知识的过程,学生大脑不能成为装知识的“口袋”,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创造性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原有知识在学生的积极思考之下同化所学知识、发现新的知识。

(5) 民主标准。课堂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的双向交流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应平等的参与课堂活动,而不应是教师强制学生被动学习。在平等、民主的气氛中完成教学计划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表现。

根据以上5个标准,教师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敢于放手,即做到:课本让学生看,问题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重点让学生归纳,体系让学生梳理。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扶持下学会自己学习。同时注意学生个性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交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愿学、会学。

7. 及时的总结和评价反馈

如果我们规定更多的清规戒律,这也不能那也不能,学生们还有提问的兴味吗?他们天生固有的自由精神和创新精神,恐怕也会在禁止和呵斥中丧失。举例说吧,就是当中学生不懂时,利用“最近发展区”的原理,搭建合适的“支架”,来帮助他们顺利穿越“最近发展区”;当学生理解不透彻时,运用比喻、联想、类比、演示、试验等方法帮助其理解;当学生目标已明确,但思路受阻时,告诉学生不妨另辟蹊径,变换角度,兴许可以找到新路径,轻松地抵达终点;当学生狂奔至最高峰时,有意让他们暂停下来反思,“我的目的合理吗”,“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有时停下是为了更好地前行,能促进思维品质的提升和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