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阻隔防护非织造材料的分类方法

阻隔防护非织造材料的分类方法

时间:2023-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阻隔防护非织造材料包括医用阻隔防护非织造材料和其他行业个体防护非织造材料。本章着重介绍医用阻隔防护非织造材料。下面以手术衣、防护服、手术铺单和手术洞巾等产品为例,分别介绍阻隔防护非织造材料的特性。

阻隔防护非织造材料的分类方法

阻隔防护非织造材料包括医用阻隔防护非织造材料和其他行业个体防护非织造材料。在工业消防和危化品救援等紧急救援情况下,消防、警察、特警、抢险救援人员需要穿着防护服进入现场。在特殊化学品生产、工业园区管理和生物化学实验操作时,现场工作人员也需要穿着防护服,以给暴露在恶劣和危险环境中的工人和专业人士提供健康和生命防护,这些防护服称为特殊作业防护服。这些环境下穿着的防护服,既要求具有防护性,还要求质轻、舒适且不影响工作。像消防、特警、抢险救援等可重复使用型防护服多以机织面料为主,本章不做介绍。另外,在化学生物实验室、牧场、屠宰场、地震灾区等具有潜在致病菌威胁的场所,专业操作人员往往也需要穿戴防护装备,保护使用者免受有害物质侵害。本章着重介绍医用阻隔防护非织造材料。

医护人员要直接或间接接触诸多传染病患者,如非典艾滋病禽流感和耐药结核病等,要安全有效地完成防护工作,就必须穿戴防护装备。目前,常用防护装备主要包括医用口罩、呼吸器、手套、手术衣、鞋套、防护服和护目镜等。医院和其他体检医疗场所使用的用于覆盖患者或者工作区域的阻隔防护材料,医用阻隔防护材料还包括手术洞巾、手术巾、手术包、病床床单、枕头、隔离衣、遮蔽帷帘、揩拭布以及医用过滤布等,可起到保护医生和患者的安全,保持环境清洁及控制感染等作用。

非织造材料具有成本低、抗菌性好、手术感染率低、消毒灭菌方便、舒适卫生、易于与其他材料复合等优点,通过功能整理、与其他材料复合后,可以更好地发挥其防水、透气、柔软、舒适、隔菌、过滤等性能,是重要的阻隔防护材料。图4-7(彩图见插页)是微孔膜/纺粘非织造复合材料阻隔防护机理示意图

图4-7 微孔膜/非织造复合材料阻隔防护机理示意图

一般病毒大小为0.08μm,细菌为0.8µm,尘螨为2µm,常见过敏源为4~6µm,而水滴的大小为1mm。因此,中间层微孔膜的孔径小于0.02µm时,就具有拒水、阻隔细菌、病毒等功能。

下面以手术衣、防护服、手术铺单和手术洞巾等产品为例,分别介绍阻隔防护非织造材料的特性。

4.3.2.1 手术衣

手术衣是一种常用的医疗防护产品,如图4-8所示。手术衣在手术中起到双向防护的作用,医用手术衣常用的材料主要有聚丙烯SMS非织造材料和少量的木浆水刺复合非织造材料等。为保证手术衣的防护性能,需要通过后整理赋予其“三拒一抗”(拒酒精、拒血液、拒体液和抗静电)功能。对于SMS非织造材料来说,其表层(纺粘层)决定了阻隔和耐磨性等,芯层(熔喷层)则决定了材料的屏蔽和阻隔性能,内层则赋予手术衣较好的穿着舒适性。

图4-8 手术衣

根据现行标准YY/T 0506.2—2016《病人、医护人员和器用手术单、手术衣和洁净服 第2部分:性能要求和验方法》,外科手术衣必须像屏障一样阻止液体、微生物及颗粒物的渗透与传播,将感染概率降到最低。因此,要求手术衣应具有良好的阻隔性,并且自身质量稳定。传统棉织物手术衣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摩擦,使表面毛羽脱落形成落絮,增大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从而增大感染概率。而非织造材料手术衣具有过滤性能优异、柔软光滑的特点,其表层材料所采用的纺粘非织造材料是长丝纤维,一般的摩擦不会使纤维脱落,所产生的尘埃颗粒数极少,能够有效防止医患交叉感染,并避免手术过程中造成切口感染。

4.3.2.2 防护服

医用防护服的作用是形成细菌阻隔层,防止细菌及病毒的入侵,减少交叉感染,使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免受病菌和病毒的侵害。医用防护服按可使用次数分为用即弃型(一次性使用)、限次型和可重复使用型。按面料的组织结构可分为机织面料、非织造材料和复合材料等,目前使用的基本都是非织造及其复合材料。防护服由连帽上衣、裤子组成,可分为连身式结构和分身式结构,如图4-9所示。

生产医用防护服主要是利用平缝机、包缝机和压胶机等机器,将符合防护要求的非织造材料经过裁剪、缝合、上松紧、黏合压胶条等工艺,并经过消毒处理,成为各种规格的医用防护服,如图4-10所示(彩图见插页)。(www.xing528.com)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发,为了抗击疫情,纺织行业紧急调度转产,涌现出了许多防护服品牌。新闻报道中的医用防护服主要有:杜邦Tyvek®医用一次性防护服、3M®4565医用防护服、雷克兰®AMN428ETS医用防护服、MICROGARD®2000标准防护服、稳健®医用一次性防护服、飘安®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利郎®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和红豆®医用一次性防护服。

图4-9 连身式和分身式防护服

图4-10 医用防护服

据公开资料介绍,多次性生物防护服的防护性可以达到:非油性颗粒物过滤效率达到99.8%,抗合成血液穿透达到6级,有效阻隔病人血液、体液、细菌、病毒等有害物;抗渗水性大于1.67kPa;沾水等级3级,材料表层不沾水,防水透湿,在保证防护性能的前提下,人体汗湿可以持续通过材料排出体外;面料强度高,穿着后进行高强度作业不撕破;连体带帽式设计可提高防护等级;袖口、裤口双层设计,能有效配合其他防护产品使用;可重复洗消,使用20次以后,产品整体性能满足国家标准。

GB 19082—2009《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对防护服的各项性能指标有具体要求,对液体阻隔等防护性能做出了强制性要求。防护服不仅要排湿透气、穿着自如,还要让医护人员免受诊疗过程中病毒、细菌等各种污染物的感染,阻挡水液、酒精、油渍侵入,而且要有效抗静电(即俗称的“三拒一抗”),甚至防止灰尘进入。防护服的关键部位(左右前襟、左右臂及背部位置)具有抗渗水性,可耐静水压不低于1.67kPa;抗合成血液穿透性不低于2级,即合成血液以1.75kPa的压强作用于防护服上,5min后不得穿透;同时,防护服外侧面沾水等级不低于3级。此外,还要防止微颗粒物穿透,关键部位及接缝处对非油性颗粒物的过滤效率不低于70%。在服用性方面,防护服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尺寸稳定性,进行拉伸试验时,断裂强力不低于45N,断裂伸长率不低于30%。在穿着舒适性方面,防护服材料具有透湿量要求。在安全卫生性方面,则要求自身无毒,无皮肤刺激性,抗霉菌滋生。

市面上常用的医用防护服主要采用PE/PP双组分纺粘非织造材料与透气微孔薄膜或熔喷非织造材料等复合防护材料、聚丙烯SMS复合非织造材料、水刺非织造材料/透气膜复合材料等。

4.3.2.3 手术铺单、手术洞巾等医用防护品

外科手术过程中,患者的体液(如血液、尿液、唾液等)可能含有病菌,尤其是可经血液、唾液等体液传播的病毒。手术铺单、手术洞巾和医护人员穿着的手术衣等能有效阻挡病人体液的外漏,以保护医护人员和患者免受感染。手术洞巾就是专门用于给患者特定部位做手术的手术单,在该手术单上带有为特定手术位置而开设的孔洞,外科医生可以在这个预设好的孔洞部位进行手术。手术铺单和手术洞巾如图4-11和图4-12所示(彩图见插页)。

图4-11 手术铺单

图4-12 手术洞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