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梯形图编程的原则与技巧

梯形图编程的原则与技巧

时间:2023-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梯形图与继电器电路图在结构形式、元件符号及逻辑控制功能等方面相类似,但它们又有许多不同之处,梯形图有自己的编程规则。图6-15 梯形图a)错误 b)正确2)无论选用哪种机型的PLC,所用元件的编号必须在该机型的有效范围内。例如,辅助继电器M0.0可以在梯形图中出现无限制的次数,而实物继电器的触点一般少于8对,只能用有限次。6)西门子PLC的梯形图中不能出现I线圈。

梯形图编程的原则与技巧

尽管梯形图与继电器电路图在结构形式、元件符号及逻辑控制功能等方面相类似,但它们又有许多不同之处,梯形图有自己的编程规则。

1)每一逻辑行总是起于左母线,最后终止于线圈或右母线(右母线可以不画出),如图6-15所示。

978-7-111-58358-5-Chapter06-17.jpg

图6-15 梯形图

a)错误 b)正确

2)无论选用哪种机型的PLC,所用元件的编号必须在该机型的有效范围内。例如S7-300PLC中没有M99000.0。

3)梯形图中的触点可以任意串联或并联,但线圈只能并联而不能串联。

4)触点的使用次数不受限制。例如,辅助继电器M0.0可以在梯形图中出现无限制的次数,而实物继电器的触点一般少于8对,只能用有限次。

5)在梯形图中同一线圈只能出现一次。如果在程序中,同一线圈使用了两次或多次,称为“双线圈输出”。对于“双线圈输出”,有些PLC将其视为语法错误,绝对不允许(如三菱FX系列PLC);有些PLC则将前面的输出视为无效,只有最后一次输出有效(如西门子PLC);而有些PLC在含有跳转指令或步进指令的梯形图中允许双线圈输出。

6)西门子PLC的梯形图中不能出现I线圈。

7)对于不可编程的梯形图必须经过等效变换,变成可编程梯形图,如图6-16所示。

8)在有几个串联电路相并联时,应将串联触点多的回路放在上方,归纳为“多上少下”的原则,如图6-17所示。在有几个并联电路相串联时,应将并联触点多的回路放在左方,归纳为“多左少右”原则,如图6-18所示。因为这样所编制的程序简洁明了,语句较少。但要注意图6-17a和图6-18a的梯形图逻辑上是正确的。

978-7-111-58358-5-Chapter06-18.jpg

图6-16 梯形图

a)错误 b)正确(www.xing528.com)

978-7-111-58358-5-Chapter06-19.jpg

图6-17 梯形图

a)不合理 b)合理

978-7-111-58358-5-Chapter06-20.jpg

图6-18 梯形图

a)不合理 b)合理

9)PLC的输入端所连的电器元件通常使用常开触点,即使与PLC对应的继电器-接触器系统原来使用的是常闭触点,改为PLC控制时也应转换为常开触点。如图6-19所示为继电器-接触器系统控制的电动机的起/停控制,如图6-20所示为电动机的起/停控制的梯形图,如图6-21所示为电动机起/停控制的接线图。可以看出:继电器-接触器系统原来使用常闭触点SB1和FR,改用PLC控制时,则在PLC的输入端变成了常开触点。

978-7-111-58358-5-Chapter06-21.jpg

图6-19 电动机起/停控制图

978-7-111-58358-5-Chapter06-22.jpg

图6-20 电动机起/停控制的梯形图

978-7-111-58358-5-Chapter06-23.jpg

图6-21 电动机的起/停控制的接线图

【关键点】图6-20的梯形图中I0.1和I0.2用常闭触点,否则控制逻辑不正确。若要PLC的输入端的按钮为常闭触点接入也可以,但梯形图中I0.1和I0.2要用常开触点,对于急停按钮必须使用常闭触头,若一定要使用常开触头,从逻辑上讲是可行的,但在某些情况下,有可能急停按钮不起作用而造成事故,这是读者要特别注意的。另外,一般不推荐将热继电器的常开触点接在PLC的输入端,因为这样做占用了宝贵的输入点,最好将热继电器的常闭触点接在PLC的输出端,与KA的线圈串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