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析有机粘结剂砂的性能和应用

探析有机粘结剂砂的性能和应用

时间:2023-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铸造有机粘结剂的强度用比强度来表示。所以有机粘结剂芯砂的退让性和出砂性比较好。但高温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挥发性气体,因此有机粘结剂芯砂发气量大。合脂粘度大小对合脂砂性能影响很大,当粘度超过规定时,可用煤油稀释。合脂粘结剂在300℃以上分解,500℃开始燃烧,600℃开始丧失强度,退让性、出砂性良好。

探析有机粘结剂砂的性能和应用

由于砂芯在浇注之后大部分被金属液包围,与砂型相比,受到的热冲击力、浮力压力作用更大,工作条件更恶劣。因此对砂芯材料(原砂及粘结剂)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粘土型砂和水玻璃砂无法满足要求,促使机粘结剂砂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1.有机粘结剂的种类、特性及使用要求

(1)有机粘结剂的种类 有机粘结剂按照其原材料来源,可以分为三类,如表2-2所示。

表2-2 有机粘结剂的分类

978-7-111-21168-6-Part01-17.jpg

(2)有机粘结剂的特性

1)硬化特性。铸造有机粘结剂由于其组成复杂,硬化过程可能同时发生几种变化,但根据其主要变化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种:硬化过程主要是粘结剂的物理状态发生变化,而原来的结构并不改变,可以称为物理硬化。这种过程是可逆的。

第二种:硬化过程是低分子转变成高分子化合物,由链状线形结构转变成网状体型结构。这种硬化过程可称为化学硬化,其过程是不可逆的。

第三种:介于第一、第二两种之间,硬化过程同时发生物理状态和化学结构的变化,其过程部分是可逆的,部分是不可逆的。

2)强度特性。一般来说通过物理硬化的强度较低,而通过化学硬化获得的强度较高。铸造有机粘结剂的强度用比强度来表示。比强度是指每1%粘结剂可获得的芯砂干拉强度。

3)亲水特性。铸造有机粘结剂可分为亲水和憎水两种。亲水粘结剂可用水来调整粘度,但也易吸潮使芯砂强度降低。憎水粘结剂需要稀释时,则必须采用有机溶剂或用乳化剂制成乳液。

4)其他特性。由于有机粘结剂都是碳氢类化合物,一般加热到300℃以上就会分解和燃烧。所以有机粘结剂芯砂的退让性和出砂性比较好。但高温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挥发性气体,因此有机粘结剂芯砂发气量大。

2.植物油砂

桐油、亚麻油、豆油、米糠油等为粘结剂配成的芯砂叫植物油砂。

植物油粘结剂可以不经任何处理直接使用,加入量少(质量分数为1%~3%),芯砂具有干强度高、流动性好、不易粘芯盒、便于制芯操作等优点。同时,植物油在高温金属液的作用下会燃烧分解,生成碳,放出CO、H2等还原性气体,降低铸件内腔表面粗糙度。油砂芯具有良好退让性和溃散性,烘干后不易返潮,可以保存较长时间。植物油砂的缺点是湿强度低,烘干前和烘干中砂芯易变形。

(1)植物油砂的性能及影响因素

1)干强度。油砂的干强度随油的加入量的增加而提高,但比强度在油的加入量超出一定的范围后即逐渐降低。油的加入量太低,油膜太薄,干燥中有可能缩裂,连续性被破坏,使砂芯强度降低;加入量过多,油膜太厚,在即定烘干温度下,得不到充分硬化,也使砂芯干强度降低。在满足强度要求前提下,植物油加入量以3%为宜。

原砂通常采用中等粒度(55/100目)或稍细的粒度(75/150目)的圆形砂。砂的粒度太细时,表面积增大,在油量不变情况下,油膜厚度减薄,干强度则低。圆形砂不仅流动性好,且比多角形砂表面积小,油膜稍厚,干强度较高。

2)湿强度。油砂湿强度低,一般为0.003MPa,制芯操作不方便,烘干前易变形,影响铸件尺寸精度。为克服这一缺点,可在油砂中加入适量的水、粘土、糊精等附加物。在有水的油膜中,砂粒首先被水润湿,油在水的表面形成油膜,可改善油的分布状态。但烘干时水分蒸发,可能破坏油膜连续性,使干强度降低。故水的加入量应控制在3%以下。油砂中加入粘土,同时加入少量的水能显著提高油砂的湿强度,因为粘土的细小颗粒加入油砂中,使型砂颗粒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增加了颗粒之间的附着力。糊精是良好的水溶性有机粘结剂,油砂中加入少量的糊精不仅能提高油砂的湿强度,而且还可以提高干强度,改善芯砂的容让性和出砂性。

(2)植物油砂的混制工艺 原砂加粘土(混碾2~3min)—加水、加其他液态粘结剂(混碾2~3min)—加水(混碾5min)—出碾。

植物油砂的烘干温度太低,氧化聚合反应太慢,则烘干时间长,且油膜达不到最大强度;烘干温度太高,砂芯发酥,强度也降低;烘干速度太快,砂芯易裂。实际生产中,采用的烘干温度为200~250℃,烘干时间与砂芯大小厚薄有关,一般为1~2h。

植物油砂长期以来在汽车、拖拉机、柴油机等制造部门用来制作复杂砂芯,但经济上不够合理。寻求其他材料代替植物油作粘结剂,具有实际意义。合脂便是一种较好的植油替代品。

3.合脂砂

合脂是合成脂肪酸蒸馏残渣的简称,是制皂工业的副产品。它由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组成,各组成物的含量与所用原材料(石蜡)有很大关系。铸造用的合脂应选用低熔点石蜡的合脂,此种合脂含羟基酸多,配制的砂芯具有较高的干强度。

合脂在常温下是膏状物,呈黑褐色,温度低时会结成固体。常用熔剂稀释的方法降低合脂粘度,以便于配砂。稀释溶剂一般都是用煤油,因其成本低,且对人体皮肤无刺激。

合脂的硬化作用主要依靠羟基酸,羟基酸含量越多,由低分子转换成高分子的过程越快。目前尚无测定羟基酸的简便方法,常用酸值间接地表示,酸值表示合脂中脂肪酸的含量。芯砂用的合脂,酸值不宜过高,否则合脂中脂肪酸含量多,相对的羟基酸含量就少。

合脂粘度大小对合脂砂性能影响很大,当粘度超过规定时,可用煤油稀释。

(1)合脂砂的工艺性能 合脂砂的工艺性能与植物油砂相近。(www.xing528.com)

1)湿强度。合脂砂的湿强度一般较低,约为2.5~4kPa,而且合脂加入量越多,湿强度越低。提高合脂砂的粘度时芯砂的湿强度略有提高。为提高合脂砂的湿强度,需要加入糊精、纸浆废液、粘土和水等附加物。

2)干强度。合脂砂的干强度较高,在合适烘干温度下(200~220℃),其干强度与桐油砂接近。为提高湿强度而加入的各种附加物都使合脂砂的干强度降低。

3)吸湿性。合脂是憎水材料,合脂砂吸湿性很小,但当加入糊精、纸浆等水溶性材料后,吸湿性将显著增加。

4)发气性。合脂砂发气量与烘干温度有关。烘干温度低,发气量则大。当烘干温度超过200℃时,在强度接近的情况下,合脂砂发气量比桐油砂还低。

5)退让性和出砂性。合脂粘结剂在300℃以上分解,500℃开始燃烧,600℃开始丧失强度,退让性、出砂性良好。

合脂砂与油砂相比,流动性较差,形状复杂的砂芯不易紧实,容易粘芯盒,湿强度较低,砂芯易变形,有时甚至倒塌。

(2)合脂砂的配制与应用 合脂砂在国内工厂已普遍应用。在制作Ⅰ级砂芯时,可加入0.3%~0.5%(质量分数,下同)的植物油,以提高合脂的流动性、干强度,降低粘模性,合脂的加入量一般为2%~3%或更低些。制作Ⅱ、Ⅲ级砂芯时一般均加入几种附加物,如纸浆残液或糊精,并同时加入粘土或膨润土,合脂加入量控制在3%~4.5%。

合脂砂的混制工艺是:首先加入原砂、粘土、糊精等粉状物,干混2~3min,最后加合脂,混合10min左右。

合脂砂适宜的烘干温度为200~240℃,以210℃烘干效果最佳。温度太低,烘干时间要延长,烘干时间控制在2~3h;温度太高,易过烧,强度降低,表面粉化。

4.树脂砂

铸造上所用的植物油、合脂等粘结剂虽然具有较好的性能,但却由于硬化速度慢、需进窑烘干等缺点,故生产周期长,生产效率低,不易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的要求。合成树脂粘结剂的出现弥补了以上粘结剂存在的不足。以合成树脂为粘结剂的树脂砂,可在芯盒中直接硬化(加热或不加热),无需进窑烘干,硬化反应只要几分钟或几十秒即可完成,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且砂芯变形小,尺寸精度高,可减小加工余量,并使工艺流程简化,易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

国内应用的合成树脂粘结剂,主要有酚醛树脂、脲醛树脂和糠醇树脂三种。这三种树脂的性能均有一定局限性,可将它们按需要组合(化学合成或机械混合),制成各种改性树脂,以适应需要,扩大应用范围。

合成树脂分为热塑性和热固性两种。

凡是受热后软化、熔化(树脂无固定熔点),冷却后凝固硬化,此过程可重复多次的树脂,称为热塑性树脂。

凡是在常温或受热后起化学反应固化成形,再加热时不可逆的树脂叫热固性树脂。

热塑性树脂在加热及固化剂的作用下,其链状结构即可转变为体型结构,使树脂变为坚硬的固体;热固性树脂在受热后或长时间保存过程中,就能转变为体型结构。

(1)热芯盒树脂砂 热芯盒制芯是用射芯机以0.5~0.7MPa的压缩空气,将散状树脂砂射入加热到一定温度(180~260℃)的芯盒内,经过几十秒或几分钟便可从热芯盒中取出表面光滑、尺寸精确并具有足够强度的砂芯。

这种制芯方法的优点是,工艺过程简单,硬化周期短,砂芯从芯盒中取出后利用自身余热能继续硬化,生产效率较高。

热芯盒树脂砂具有低的湿强度,高的干强度,混制工艺简单,硬化迅速,流动性、透气性、退让性、溃散性较好,发气量低等优点。

(2)冷芯盒树脂砂 冷芯盒制芯是将树脂砂射入冷芯盒,再通入气体催化剂,使砂芯在室温下硬化,无需加热。改善了劳动条件,缩短了生产周期,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特别适合于中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条件。

冷芯盒制芯目前有扩散气体冷盒法和自硬冷盒法两种。

1)扩散气体冷盒法是以雾化的三乙胺(C2H53N为催化剂,使液态酚醛树脂的羟基(—OH)与液态聚异氰酸脂中的异氰酸根(—NCO)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巨大的聚氨脂树脂。这种树脂砂出砂性好,存放性也好,存放长达6个月性能也不起变化。可用于浇注铸钢、铸铁、铸铜件。

2)自硬冷盒法是利用液态树脂(7501型树脂)和液态催化剂分别与砂子混合,然后两种砂在吹砂筒中混合并吹入芯盒达到室温瞬时硬化。所用催化剂有硫酸乙脂、磷酸甲苯磺酸等,变更催化剂的种类、浓度和加入量,可调整自硬砂的固化速度。

(3)壳芯树指砂 壳芯法制芯是将含有酚醛树脂的芯砂吹入已加热到260~300℃的金属芯盒中,保持一定时间(15~50s),接近盒壁的一层树脂由于受热熔化将砂粒粘结成壳,然后倒出松散的砂子,并使形成的空壳继续受热硬化,取出砂芯,即可得到5~12mm厚的薄壳砂芯,叫壳芯。

壳芯法可以制造形状复杂、尺寸精确、表面光洁的优质砂芯,生产效率高,树脂消耗量少,广泛用来生产铸铁、铸钢和有色合金铸件。

制备壳芯树脂砂时,一般选用颗粒较细、表面光洁的圆形砂。为了改善树脂砂的性能有时也加入一些附加物,如加入石英粉可提高壳芯的高温强度,加入润滑剂硬脂酸钙可增加壳芯砂的流动性,使壳芯表面致密。

壳芯树脂砂,其中酚醛树脂加入量为3%~6%(质量分数,下同),采用乌洛托品作固化剂,固化剂为树脂量的10%~1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