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事故防范措施的制定与预防方案

事故防范措施的制定与预防方案

时间:2023-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事故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有效地进行事故预防,安全地进行生产或工作。但是制定好事故防范措施,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同样也是一种事故预防的重要工作。所以,事故防范措施操作起来必须简单易行。而制定事故防范措施,或者说是对事故防范措施的落实,就是一项“新课题”的诞生。(二)事故防范技术与措施事故发生以后,应当尽快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事故防范措施,从根本上说就是消除可能导致或再次发生事故的事因。

事故防范措施的制定与预防方案

进行安全审查和安全监督检查,对事故进行预测预防,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发生或者说是将事故消灭在没发生之前,这是安全管理者的主要任务与目的。

然而,安全管理者的另一个主要任务与目的,就是事故发生之后对事故进行报告、抢救、调查、分析、处理和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与预防技术,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

事故破坏生产,危害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使人民和国家的财产遭受损失。因此,在企业生产和工作过程中,应当尽一切可能预防事故的发生。事故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有效地进行事故预防,安全地进行生产或工作。事故预防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排除妨碍生产的因素,促进生产的发展;二是排除不安全因素,保障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前者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的,后者是从保护劳动者的角度考虑的。如果从健全管理制度考虑,应当把上述两方面统一起来,把事故预防工作放在企业管理和一切工作的重要位置上。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事故发生了,生产破坏了,是事故的预防工作没有做好。但是制定好事故防范措施,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同样也是一种事故预防的重要工作。

(一)事故防范措施的制定

1.制定事故防范措施的重要性

事故发生之后,为认真吸取事故教训,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必须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方能进行安全生产或工作。然而在现实的实践中,为什么类似的事故总是重复发生呢? 甚至出现了事故的“恶性循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事故发生之后制定的事故防范措施不符合实际需要,或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作者在事故管理的实践中和对大量的事故进行调查研究后,绘制出了事故的恶性循环模式,详见图5.2.2 事故恶性循环模式。

由图5.2.2 看出,事故发生之后,如果没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事故防范措施,或者对事故防范措施实施不力,事故就会如此继续进行下去,就形成了渐开的循环方式。而由此不断发生的事故则按着“渐开线”的方式进行着恶性循环,这就是事故重复发生的本质过程,也是事故不断上升的基本规律。

从C-V曲线中测出半导体中的掺杂浓度(N D或N A),以及某一偏置下的电容C 0。根据式(2.7.12)和式(2.7.14)可知,ΔC 0与DLTS的峰值信号ΔC 12(T P)成正比并可从峰值信号中计算出ΔC 0的值,进而求得N T的大小。

(3)缺陷类型的确定。深能级瞬态谱测量时点缺陷和线缺陷的峰值大小随填充时间长短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点缺陷的信号峰值强度随填充时间线性变化而变化,而线缺陷的峰值强度随时间的变化呈现指数变化。因此,通过改变脉冲宽度t p,根据峰值信号的变化能够判断深能级的缺陷类型。

3.DLTS的应用举例

本节将举例说明DLTS技术在AlGa N/Ga N异质结结构深能级测量中的应用。首先将SiC衬底上生长的AlGaN/Ga N异质结样品制备成肖特基结构以备进行DLTS测量。一般进行DLTS测试以前,要对样品进行基本的检测,观察是否满足DLTS测试条件。由于DLTS是基于电容测量,样品必须保证小的漏电流,否则会影响电容测试结果。因此首先对此肖特基结构进行I-V测试,当反偏电压为-5 V时,漏电流约为2μA,满足DLTS的测试条件。实验采用的是DLS-83D型深能级瞬态谱仪。该系统将电容差转化成电压差作为输出信号(两者为线性关系),而对能级位置和俘获截面的计算结果并没有影响。该仪器系统使用锁相方式实现类似于率窗的功能,发射率e n和频率f满足以下的关系:

图5.2.2 事故恶性循环模式

2.制定事故防范措施的三项基本要素

制定事故防范措施必须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并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能够以点带面对全局的安全工作具有推动性。

(1)制定的事故防范措施应符合安全技术规范。

所谓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就是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规程,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制造简单,能够尽快投入使用,真正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

(2)制定的事故防范措施应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

事故防范措施不仅要符合技术要求,还必须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如果工人操作起来费劲、费力,或者说是不容易操作,总觉得碍事,这样的事故防范措施或事故防范设施设备以及劳动保护用具就失去了作用,类似的事故还会发生。所以,事故防范措施操作起来必须简单易行。

(3)制定的事故防范措施应对全局的安全工作具有推动性。

事故的发生,可能是由于技术设计上的问题,也可能是员工操作上的问题,还可能是管理上的问题。总之,要找到真正的问题。这种问题的存在或者说是事故隐患的出现,很可能带有全局性,在本企业、本行业或本系统全面地进行一次事故隐患的排查与治理整改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对新制定的事故防范措施进行全面落实,不仅是进行安全生产的需要,也是对全体成员进行一次深刻的安全教育和对全局安全工作的推动。

同时,有些事故的发生也是对安全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的检验以及对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检验。很多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是用生命和鲜血换取的,我们必须在实践中认真执行。但有些安全操作规程或技术规范,制定得不一定科学、合理或者说是不符合人机安全工程学原理,尚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和进一步改进。在这种情况下事故发生了,就应该对所制定的安全操作规程或技术规范和管理方法,进行严肃认真的研究。所以,事故是强迫人们必须接受的最真实、最现实的“科学试验”,也是管理工作的“成效表现”,它蕴藏着丰富的经验、教训、知识和新课题。而制定事故防范措施,或者说是对事故防范措施的落实,就是一项“新课题”的诞生。

(二)事故防范技术与措施

事故发生以后,应当尽快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尤其要查明物质技术方面的原因、人为原因以及管理上的原因。应对系统中的危险因素和事故隐患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评价其危险程度,并提出合理的预防对策,制定和落实防范措施。事故防范措施可以分为安全工程技术措施、教育措施以及管理措施三种。在采取预防措施时,应当把改善作业环境和生产条件、提高安全技术装备水平放在首位,力求在消除危险因素和事故隐患的基础上,搞好教育措施与管理措施。事故防范措施,从根本上说就是消除可能导致或再次发生事故的事因。由于事故常常是由若干种原因重叠、交织在一起而引起的,因此也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事故预防措施方案,应当选择其中最有效的一种方案予以实施。

1.安全工程技术措施

安全工程技术措施,是解决工程、工艺和设备、设施中不安全或实现质的安全的一种技术。制定事故防范措施和预防事故的最佳方案或手段,应该是安全工程技术措施。

对于新设备、新工艺等新系统,从规划、设计阶段开始,直至加工、制造、使用、维修等全过程,都应当充分考虑其安全性、可靠性。有时虽然有完善的规划和设计,但在加工、制造过程中,由于材料的缺陷,或者材质选择不当,或者加工技术差(如焊接质量不良、加工精度不够),也会使新设备或新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

有时虽然新单元或新系统的规划、设计、加工、制作等均符合要求,但投入运转后,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受磨损、疲劳、腐蚀、老化等诸多因素的作用,加之管理不到位,至某一时刻(即量变导致质变的飞跃时刻)便出现了物的不安全状态或发生了事故。因此,良好的单元或系统也会转变为不安全状态。

为了使企业生产处于安全状态,应该以发生过的事故(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为借鉴,认真吸取教训。首先,要从工程技术上进行改进或增设安全防护装置,以减少或杜绝同类事故的发生。如高层建筑物或铁塔以及树立的大型广告牌等,在设计时应考虑风速、雨雪及地形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在有积雪和大风出现的地区,进行工程和建筑物的设计时,应考虑积雪重量(近期加拿大发生的几起屋顶坍塌事故和我国有的地区输送高压电线的铁塔倒塌事故就说明了这个问题)、风力、雨水、泥石流等自然因素,增大安全系数。又如,在砂轮磨具周围应增设安全防护装置,当砂轮受到意外作用力发生破碎时,可以避免碎片飞出伤害作业人员。楼梯处如果光线不好,常常容易发生因踏空或踩滑而摔倒的伤害事故,如果辅以人工照明,合理设计楼梯的坡度、宽度、跨距,并采用防滑结构和楼梯扶手等工程技术措施,就可以避免这类事故的发生。料仓周围和深水池周围没有栏杆或栏杆不全时,作业人员常常容易掉进仓内或池内,发生跌伤或烫伤等伤亡事故。如果增设栏杆,且设有宽畅的通道,有防滑措施,也可以避免这类事故的出现。高处作业时,如果设置有安全防护网或系好安全带,则高空坠落物体伤人或作业人员坠落伤害也可以避免。在交通拥挤的繁华道口,如果采取立交形通道,就可以大大减少或杜绝交通事故。采用二次仪表监测有害气体或有毒气体压力,可以防止因为一次仪表故障而泄漏毒物,造成中毒事故等。上述例子中所提出的技术措施都是常见的、易于实现并且有良好效果的工程技术措施。然而却不能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或生产单位的运用,酿成了很多不应该发生的事故。

2.安全教育措施

1)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安全教育是防范和预防事故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想控制事故,首先是采用安全工程技术手段或措施,如安装报警装置和联锁装置等,通过某种信息交流方式告知人们危险的存在或发生;其次则是要求人在感知到有关信息后,应正确理解信息的意义,即何种危险发生或存在,该危险对人会有何种伤害,以及有无必要采取措施和应采取何种应对措施等。而上述过程中有关人员对信息的理解认识和反应的部分均是通过安全教育的手段实现的。

当然,用安全技术手段消除或控制事故是解决工程中不安全问题的最佳选择。但在科学技术较为发达的今天,即使人们已经采取了较好的技术措施对事故进行预防和控制,人的行为仍要受到某种程度的制约。相对于用制度和法规对人的安全制约,安全教育是采用一种和缓的说服、诱导的方式,授人以改造、改善和控制危险之手段和指明通往安全稳定境界之途径,因而更容易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更能从根本上起到消除和控制事故的作用;而且通过接受安全教育,人们会逐渐提高其安全素质,使得其在面对新环境、新条件时,仍有一定的保证安全的能力和手段。

所谓安全教育,实际上应包括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两大部分。安全教育是通过各种形式,包括学校的教育、媒体宣传、政策导向等,努力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和素质,学会从安全的角度观察和理解要从事的活动和面临的形势,用安全的观点解释和处理自己遇到的新问题或对待新环境。

安全教育主要是一种意识的培养,是长时期的甚至贯穿于人的一生中的,并在人的所有行为中体现出来,而与其所从事的职业并无非常直接的关系。而安全培训虽然也包含有关教育的内容,但其内容相对于安全教育要具体得多,范围要小得多,主要是一种安全技能的培训。安全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使人掌握在某种特定的作业或环境下正确并安全地完成其应完成的任务,故也有人称在生产领域的安全培训为安全生产教育或安全管理教育。

安全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学校教育是最主要的教育途径之一。无论是在小学还是在中学大学,学校都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其中包括组织活动,开设有关安全课程等。例如,我国目前在很多大中专院校将“安全管理学”或“安全工程导论”课程作为必修课开设,以解决和提高未来就业大军和科技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

安全寓于生产活动之中,因此安全教育不能脱离生产实际。我国目前在企业中开展或实现的三级安全教育法,就是一种从多年实践经验总结而得出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一定的安全教育和训练,能使作业人员掌握一定数量、种类的安全信息,形成正确的操作姿势和方法,形成安全的条件反射动作或行为。安全教育与培训的目的不仅仅只是为了学习安全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应用安全知识。如果每个作业人员不仅知其然,而且还知其所以然,那么,其行为就会由被动式或盲动式转变为主动式,由盲目服从变为自觉遵守。这样,也就达到了安全教育或培训的目的了。

2)安全教育的内容

我国目前在生产领域从中央到地方和各大型企业中,已形成了一整套安全教育体系。特别自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今为应急管理部)成立以来,从中央到地方组建的四级安全教育与培训资质,以及2007年国家出台对四级安全培训资质的验收标准或条件,都进一步促成了安全教育与培训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所以,各种安全教育形式和内容正在规范与形成之中。在一般情况下,安全教育通常包括以下4 个方面的内容。

(1)安全知识教育。这是一种知识普及教育,是把教材的内容逐步储存在人的记忆中,成为作业人员“知道”或“了解”的东西。它与人们所说的“会”“能去办”有着不同的概念,是一种常识普及性的教育。

(2)安全技术教育。这是对个人进行的教育(如对特种作业人员的教育),往往需要进行反复多次的训练,直至生理上形成了条件反射,一进入岗位,就能按顺序和要求去完成规定的操作。它使作业人员不仅“知道”,而且在实际中“会干”,绝不是“虽然知道,也想安全作业,但实际上干不了”式的纸上谈兵。所以安全技术教育,实际上就是一种强化训练与教育。安全技术教材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安全操作规程上和操作方法上,应写明要领,指出不安全习惯和关键问题,并尽可能把操作步骤表达清楚。制定事故防范的安全教育,就是根据引起发生事故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安全技术教育内容”。

(3)安全思想教育。除了进行安全业务、技术教育外,更重要的是对职工进行安全思想教育,使之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人们进行选择和判断行为的基础,是其根据经历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安全思想、安全态度的教育,就是要清除人们头脑中那些不正确的知识和经验。为此,应针对人的性格与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教育。本来,态度和行为是不同的概念,态度是属于精神范畴的内容。从心理学上来分析,某种态度是进行某种活动之前的心理准备状态。安全思想教育,就是要针对这种心理准备状态,即正在进行判断的状态,指出其判断的错误所在,让其思考、理解,并改正体现于表面的错误行为,以减少或杜绝伤害事故的发生。其实,安全思想教育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安全行为教育,要求人们处处考虑和形成安全的习惯。从所有的小事中进行潜移默化的安全行为教育:例如,在道路或走廊行走或停留与人交谈,要靠右侧;在宿舍或教室要注意通风和人走灯灭;做事养成“预则立”或“有备无患”的思想等。

(4)典型事故实(案)例的教育。事故是血写的教训,用典型的事故实例与教训进行安全教育,是安全教育中最有说服力的一种教育。这也是我们事故管理者制定事故防范措施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使事故不再重复发生的教育方式。所以必须通过个别案(实)例中带有普遍意义的内容,采用鲜明、生动的宣传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使人印象深刻,牢记不忘。但一定要选择有代表性的案(实)例,并提出具体预防措施,使被教育者感到只要照着做就能防止事故,确保安全,不再发生事故。

3.安全管理措施

安全管理措施的内容很多,从生产规划、设计开始,到制造、加工、生产、维修等全过程中,无不存在着管理措施问题。此外,劳动组织和规章制度的建立、事故隐患清查与整改、现场指导等,都属于安全管理措施范畴。下面根据制定事故防范措施的内容,简单介绍一些重要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必须掌握的安全内容。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

在当今的生产领域,随着现代化生产的发展,分工越来越细,各个生产环节的协调、配合越来越重要。要把细分工综合起来,成为有系统、有联系的体系,步调一致地进行安全生产,必须建立与生产密切相关的安全管理组织。这个组织与生产管理组织的关系,如同一个人的左、右手一样缺一不可。在一般的情况下,若事故发生了,首先要检查的是安全管理机构是否建立健全和发挥作用。(www.xing528.com)

2)明确安全管理人员及其职责

在一般的情况下,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热心于安全工作,二是能够胜任安全工作(熟知安全技术和现场工艺流程)。其主要职责包括:

(1)根据要求和生产需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安全规划和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2)能够进行安全检查与安全检测,协调和解决事故隐患。

(3)具备教学和教育能力,负责并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

(4)了解和熟悉生产工艺,具备分析、调查事故,制定事故防范措施与对策的能力(如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防止事故重复发生。

(5)根据上级指示、文件精神和企业实际状况,开展其所规定的有关安全业务工作及事故应急救援训练。

3)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活动

安全部门应当成为安全生产活动的积极组织者。要鼓励职工的上进心,用精神和物质相结合的鼓励办法,开展经常性的、内容丰富的、形式多样的安全活动。如安全宣传月、安全竞赛活动、安全技术革新活动、安全合理化建议活动,安全大检查、事故隐患清查整改活动、文明生产活动等。

4)严格追查事故责任

查清事故原因及事故责任者往往比较复杂。因此,应当明确各级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必须在责任问题上严格分清谁是谁非,做到照章办事,遵纪守法、赏罚分明,做到严格追查事故责任。

5)建立各项安全规程、制度

在道路交通中“没有红灯的约束,就没有绿灯的自由”。所以,建立必要的安全规章制度,可以限制和约束职工在生产环境中的“越轨”行为,并可以指导职工应该怎样做,不能做什么。国家颁布的各种安全法律、法规、规程、规范,起着法律作用,只有认真遵守,才能保证安全。否则就是犯法,就要负行政或法律责任。但要注意,现有的各种安全条例、规程、办法等,有的是具有局限性的,必须进行不断地补充和完善。

6)建立事故档案和事故伤害与险肇事故的报告制度

此项工作是制定事故防范措施的重要依据。建立事故档案和事故伤害与险肇事故统计报告制度,就是寻找事故发生规律、防止事故发生、检验事故防范措施的重要方法。应该实事求是、坚持不懈地遵守和执行。

7)社会性安全措施

除了上述各种管理措施外,还有法律监督,对危险作业的安全检查,对安全工作的统一领导,对事故进行工程学和卫生学以及统计学的研究,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心理学的研究等。这些社会性措施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可以根据自己或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三)事故预防的基本原则

工业生产和现实的科学实践告诉我们,现代工业生产系统就是一个人造系统。因此,任何生产或生活中发生的事故从理论和客观上讲,都是可以预防的。

1.“事故可以预防”的原则

我国制定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可以说就是在“事故可以预防”这一原则基础上提出来的。这里所指的所有事故,是指非自然因素引起的伤亡事故。实质上,安全技术和安全工程学的基本内容都是事故预防问题,主要是研究和解释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过程以及防止事故发生的理论与对策,是建立在“事故可以预防”这一基本原则基础之上的一门严谨的系统的学科。从“事故可以预防”这一原则出发,一方面要考虑事故发生后减少或控制事故损失的应急措施,另一方面更要考虑消除事故发生的根本措施。前者称为损失预防措施,属于消极的对策,后者称为事故预防措施,属于积极的预防对策。

对于事故预防,我们现在和以往过多倾向于研究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对策。例如,为了减少或控制火灾、爆炸事故造成的损失,常采取诸如用防火结构的构筑物,或者限制易燃、易爆物的储存数量,或者控制一定的安全距离,以及安装火灾报警设备、灭火机或消防设施等。为了能及早发现并及早扑灭火灾,还常常预留安全避难设施、急救设施,制定事故应急预案,以便进行事故后的紧急处置。当然,在事故预防工作中,这些预防对策都是完全必要的,但这些都是消极的应急措施。积极进行事故预测预防,加强事故预防对策的研究,使事故根本不可能发生,才真正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所以,从“事故可以预防”这一总认识观点出发,才正是安全科学工作者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2.“防患于未然”的原则

多次的事故发生已经证明,事故与损失是偶然性的关系。任何一次事故的发生,都是其内在因素作用的结果,但事故何时发生以及发生后是否造成损失,损失的多少和程度如何等,都是由偶然因素决定的。即使是反复出现的同类事故,各次事故的损失情况通常也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有的可能造成物质、财产损失,有的既有伤亡又有物质财产的损失,也可能未造成任何损失(险肇事故)。众所周知的海因里希1∶29∶300 的事故法则,就是从55 万余次事故的统计中得出来的比率。它表明在330 次事故中,有一次会出现重伤或死亡的严重事故后果。但究竟会在哪一次事故中出现呢? 是在第1 次还是在第330 次呢? 这是由偶然性决定的,人们无法做出判断。海因里希法则只能说明事故与伤害程度之间存在的概率原则。再如,瓦斯爆炸事故发生以后,设备被破坏的范围及程度,人员受伤害的情况,有无火灾并发现象等,与爆炸的地点、人员所处的位置、周围可燃物的数量等偶然因素有关,人们事先难以判断。所以说,事故与后果存在着偶然性的关系,难以把握和预料。

为此,我们安全工作者唯一的、积极的办法就是防患于未然,因为只有完全防止了事故的发生,才能避免由事故所引起的各种程度的损失。如果仅从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来分析事故的性质,以此作为判断事故是否需要预防的依据,这显然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因为事故后果反映不了事故前的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以及管理上的缺陷。因此,从预防事故的角度考虑,绝对不能以事故是否造成伤害或损失作为是否应当预防的依据。对于未发生伤害或损失的险肇事故,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以后也可能会发生具有伤害或损失的偶然性事故。因此,对于已发生伤害或损失的事故及未发生伤害或损失的险肇事故,均应全面判断隐患,分析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掌握发生事故的倾向及频率,提出比较切合实际的预防对策。

3.“对于事故的可能原因必须予以根除”的原则

大量的事故发生已经证明,事故与其发生的原因是必然性的关系。任何事故的发生总是有原因的。事故与原因之间存在着必然性的因果关系,如图5.2.3 所示。因此,要按事故与原因的关系,去理解事故发生的经过和引起事故之因。

在测量深能级瞬态谱之前,还要对样品进行C-V测试,根据C-V测试曲线选择合适的偏置和脉冲电压,以达到测量目的。图2.7.5(a)给出了样品的C-V特性曲线。从C-V曲线可以看出,当大于-1 V时,曲线呈现平台区,该区域为2DEG积累区;当电压范围在-2.3~-1 V之间时,2DEG和非故意掺杂GaN沟道层被慢慢耗尽;当电压小于-2.3 V时,开始耗尽高阻GaN层中的电子,由于其中电子浓度很低,电容值出现陡直的下降,直到GaN层被完全耗尽。经过分析,本实验中的深能级测量选取的反偏电压U R为-3 V,填充电压U 1为-2.0 V,此设置能够测量AlGaN/GaN界面和GaN缓冲层中可能存在的缺陷。图2.7.5(b)展示了DLTS的测量结果,填充时间设置为50μs,每条曲线的锁相频率分别为101 Hz、201 Hz、301 Hz和401 Hz。DLTS的曲线出现两个信号峰,对应T 1和T 2两个缺陷能级。提取出不同频率下的峰值温度,根据式(2.7.17)拟合出T 1的激活能为1.56 e V,俘获截面为10-15 cm-2量级;T 2的激活能为0.41 eV,俘获截面为10-20 cm-2量级。

图5.2.3 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

为了使事故预防措施有效,首先应当对事故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准确地找出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以及基础原因。在事故调查报告中,有的只列出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即事故发生前的瞬间所做的或发生的事情,或者说是在时间上最接近事故发生的原因,而没有从管理缺陷及造成管理缺陷的基础原因去分析,所采取的预防对策也往往只是针对直接原因而言的,所以预防措施常常不起作用,甚至于类似的事故总是重复发生。因为直接原因几乎很少是事故的根本原因。

4.“全面治理”的安全原则

所谓“全面治理”的原则,就是应从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管理三个方面入手,采取相应措施,全面预防事故。即预防事故的“3E”对策,因为技术 (Engineering)对策、管理 (Enforcement)对策和教育(Education)对策三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均为E,也有人称之为“3E”原则。换言之,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必须在上述三个方面实施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对策,而且还应始终保持三者间的均衡,合理地采取相应措施,或结合使用上述措施,才有可能搞好事故预防工作,如图5.2.4所示。

图5.2.4 事故预防“3E”对策

必须指出的是,安全技术对策着重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问题;安全教育对策和安全管理对策则主要着眼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问题,安全教育对策主要使人知道应该怎么做,而安全管理对策则是要求人必须怎么做。

1)事故预防技术对策

事故预防技术对策,是指以工程技术的手段解决不安全问题,预防事故的发生及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即在计划、设计、检修和保养时,对设备、设施、操作等,从安全角度考虑应采取的措施。它与安全工程学中的安全对策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当人们准备设计一台机械设备或者新建一座工厂时,首先要研究和分析可能会有哪些潜在的危险,推测发生各种潜在危险的可能性,并从技术上提出防止这些危险的对策和措施。为了实施技术对策,应当掌握有关物质、设备或设施的构成情况,存在的危险性以及控制危险的方法。为此,必须全面收集和整理有关资料,测定有关物质的危险特性,进行有关的试验研究,以便达到质的安全。

2)事故预防教育对策

所谓事故预防教育对策,是指通过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途径的传授与培训,掌握安全知识及正确的作业方法,从而保证人和所从事的工作的安全。

在正常的情况下,我们每个人从幼年时期开始就应灌输必要的安全知识,在大中专院校和技工学校应当系统地学习安全工程学知识。对在职人员,应根据其具体业务进行安全技术(包括事故管理在内)教育,对工人应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和特殊工种的培训教育。教育的内容包括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态度三个方面。从而全面解决人对安全的正面认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事故预防管理(法制)对策

所谓管理(法制)对策,系指由国家机关、企业组织等,制定有关安全方面的法律、规范和安全标准,并颁布执行,以及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

例如,针对物质的不安全状态,制定了一系列安全防护设施和标准。如控制或监测仪器,安全防护装置,危险场所的遮栏、信号或标志、密封或隔离措施,起重设备行程限制器、过卷限制开关及过载限制器,防爆器材或安全间,电气设备绝缘措施及接地或接零装置,个体防护用品等。并采取监督检查措施保证这些安全设施和标准的正常运转。针对管理缺陷,加强控制手段。所谓控制,就是对生产过程中的各项管理工作实行控制,提高管理水平,严格控制设计、工艺等技术问题上的不合理性或不安全性;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如国家安全法律、法规、设计规范、安全技术规程、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和严格检查制度、维修制度、监护制度;劳动组织的合理性,对现场检查及指导的正确性、及时性等。各种法律法规、规定是防止事故应该遵守的最低要求,员工应自觉遵守各种安全作业标准。随着生产的进步或新生产工艺的出现,也会出现新的管理措施,而法律或法规的修改往往不能及时跟上。因此,即使遵守了法律法规,也不能说绝对不出事故。可以说,安全法律法规的内容是保障安全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在事故预防或制定事故预防措施中,就是要选择最恰当的防范对策,而最恰当的防范(技术)对策,来源于对事故原因的分析。所以,事故管理技术的重点是找准事故原因(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制定恰当的事故预防措施,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