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绘制组合体的三视图:详细指南

如何绘制组合体的三视图:详细指南

时间:2023-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5-78 组合体立体图图5-79 要完成的三视图本实例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如下。12 单击“绘图”面板中的“构造线”按钮 ,分别绘制图5-87所示的构造线。图5-86 初步完成一个视图图5-86 初步完成一个视图图5-87 绘制构造线13 在“图层”面板的“图层控制”下拉列表框中选择“粗实线”层图5-87 绘制构造线13 在“图层”面板的“图层控制”下拉列表框中选择“粗实线”层14 单击“绘图”面板中的“直线”按钮 在第一个视图上方的合适区域绘制一条直线,如图5-88所示。

如何绘制组合体的三视图:详细指南

本实例要测绘的组合体立体效果如图5-78所示。

最终完成的三视图如图5-79所示。

978-7-111-54953-6-Chapter05-156.jpg

图5-78 组合体立体图

978-7-111-54953-6-Chapter05-157.jpg

图5-79 要完成的三视图

本实例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如下。

●绘制直线。

●绘制圆。

●图层应用。

●偏移操作。

●复制操作。

●半剖视图应用。

●“对象捕捉”模式和“对象捕捉追踪”模式的应用。

●三视图间的投影关系。

●等距标注(调整线性标注或角度标注之间的间距)。

本实例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1 单击“新建”按钮 978-7-111-54953-6-Chapter05-158.jpg ,弹出“选择样板”对话框。通过“选择样板”对话框来选择“TSM_制图样板.dwt”文件(该样板文件位于网盘资料的“图形样板”文件夹中),单击“打开”按钮。在本实例中使用“草图与注释”工作空间。

2 在功能区“默认”选项卡的“图层”工具栏中,从“图层控制”下拉列表框中选择“中心线”层。并在状态栏中单击选中“显示/隐藏线宽”按钮 978-7-111-54953-6-Chapter05-159.jpg 以设置显示线宽。

3 单击“绘图”面板中的“直线”按钮 978-7-111-54953-6-Chapter05-160.jpg ,根据命令提示进行下列操作。

978-7-111-54953-6-Chapter05-161.jpg

绘制一根水平的中心线,如图5-80所示。

4 单击“绘图”面板中的“直线”按钮 978-7-111-54953-6-Chapter05-162.jpg ,根据命令提示进行下列操作。

978-7-111-54953-6-Chapter05-163.jpg

绘制的一条垂直的中心线如图5-81所示。

978-7-111-54953-6-Chapter05-164.jpg

图5-80 绘制水平的中心线

978-7-111-54953-6-Chapter05-165.jpg

图5-81 绘制一条垂直的中心线

5 在“图层”面板的“图层控制”下拉列表框中选择“粗实线”层。

6 单击“绘图”面板中的“圆心,直径”按钮 978-7-111-54953-6-Chapter05-166.jpg ,根据命令提示进行相关操作。

命令:_circle

指定圆的圆心或[三点(3P)/两点(2P)/切点、切点、半径(T)]:_int于 //选择两中心线的交点

指定圆的半径或[直径(D)]:_d指定圆的直径:20↙

978-7-111-54953-6-Chapter05-167.jpg

绘制的3个圆如图5-82所示。

7 在“修改”面板中单击“偏移”按钮 978-7-111-54953-6-Chapter05-168.jpg ,在水平构造线的两侧各偏移22.5来创建辅助线,如图5-83所示。

978-7-111-54953-6-Chapter05-169.jpg

图5-82 绘制3个圆

978-7-111-54953-6-Chapter05-170.jpg

图5-83 偏移操作

8 单击“绘图”面板中的“直线”按钮 978-7-111-54953-6-Chapter05-171.jpg ,绘制图5-84所示的直线段AB和直线段CD。

9 将直线段AB和直线段CD各自所在的辅助线删除,此时的图形如图5-85所示。

978-7-111-54953-6-Chapter05-172.jpg

图5-84 绘制两条直线段

978-7-111-54953-6-Chapter05-173.jpg

图5-85 删除两条辅助线后的图形

10 单击“修改”面板中的“修剪”按钮 978-7-111-54953-6-Chapter05-174.jpg ,将该视图中不需要的圆弧段修剪掉,得到图5-86所示的图形。

11 在“图层”面板的“图层控制”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构造线”层,并在状态栏中开启正交模式。

12 单击“绘图”面板中的“构造线”按钮 978-7-111-54953-6-Chapter05-175.jpg ,分别绘制图5-87所示的构造线。

978-7-111-54953-6-Chapter05-176.jpg

图5-86 初步完成一个视图

978-7-111-54953-6-Chapter05-177.jpg

图5-87 绘制构造线

13 在“图层”面板的“图层控制”下拉列表框中选择“粗实线”层

14 单击“绘图”面板中的“直线”按钮 978-7-111-54953-6-Chapter05-178.jpg 在第一个视图上方的合适区域绘制一条直线,如图5-88所示。

15 在“修改”面板中单击“偏移”按钮 978-7-111-54953-6-Chapter05-179.jpg ,根据命令提示进行下列操作。

978-7-111-54953-6-Chapter05-180.jpg

978-7-111-54953-6-Chapter05-181.jpg

创建的偏移线如图5-89所示。

978-7-111-54953-6-Chapter05-182.jpg

图5-88 绘制一条粗实线

978-7-111-54953-6-Chapter05-183.jpg

图5-89 创建偏移线

16 在“修改”面板中单击“偏移”按钮 978-7-111-54953-6-Chapter05-184.jpg ,根据命令提示进行下列操作。

978-7-111-54953-6-Chapter05-185.jpg

创建的偏移线如图5-91所示。

978-7-111-54953-6-Chapter05-186.jpg

图5-90 选择要偏移的对象(www.xing528.com)

978-7-111-54953-6-Chapter05-187.jpg

图5-91 创建偏移线

17 单击“绘图”面板中的“直线”按钮 978-7-111-54953-6-Chapter05-188.jpg ,借助构造线辅助绘制相关的轮廓线,然后通过“图层”面板的“图层控制”下拉列表框来关闭“构造线”层,此时图形如图5-92所示。

18 单击“修改”面板中的“修剪”按钮 978-7-111-54953-6-Chapter05-189.jpg ,将第2个视图多余的线段删除,修剪结果如图5-93所示。

978-7-111-54953-6-Chapter05-190.jpg

图5-92 图形效果

978-7-111-54953-6-Chapter05-191.jpg

图5-93 修剪图形的结果

19 在状态栏中确保启用“对象捕捉”和“对象捕捉追踪”模式。

20 单击“绘图”面板中的“直线”按钮 978-7-111-54953-6-Chapter05-192.jpg 捕捉图5-94所示的端点A(切勿单击),沿着水平方向向右追踪,在合适的位置处单击从而指定该直线的第1点,然后输入第2点的相对坐标形式为“@45<0”,按〈Enter〉键,完成创建的该段直线段如图5-95所示。

978-7-111-54953-6-Chapter05-193.jpg

图5-94 巧用对象捕捉和对象追踪

978-7-111-54953-6-Chapter05-194.jpg

图5-95 绘制直线段

21 在“修改”面板中单击“偏移”按钮 978-7-111-54953-6-Chapter05-195.jpg ,设置偏移距离为8,在上一步骤刚创建的直线段上方偏移,效果如图5-96所示。

978-7-111-54953-6-Chapter05-196.jpg

图5-96 偏移处理

22 单击“复制”按钮 978-7-111-54953-6-Chapter05-197.jpg ,根据命令提示进行如下操作。

978-7-111-54953-6-Chapter05-198.jpg

978-7-111-54953-6-Chapter05-199.jpg

图5-97 选择要复制的对象

978-7-111-54953-6-Chapter05-200.jpg

图5-98 指定基点

978-7-111-54953-6-Chapter05-201.jpg

图5-99 指定第二点

23 单击“直线”按钮 978-7-111-54953-6-Chapter05-202.jpg ,在第3个视图中补全轮廓线,结果如图5-100所示。

978-7-111-54953-6-Chapter05-203.jpg

图5-100 补全第3个视图的粗线轮廓线

24 在“图层”面板的“图层控制”下拉列表框中选择“中心线”层。

25 单击“直线”按钮 978-7-111-54953-6-Chapter05-204.jpg ,借助“对象捕捉”功能和“对象捕捉追踪”功能,分别绘制所需的中心线,并且使用“特性”选项板(可以按〈Ctrl+1〉组合键快速打开或关闭“特性”选项板)设置中心线的线型比例,效果如图5-101所示。

978-7-111-54953-6-Chapter05-205.jpg

图5-101 完成各视图的中心线

26 在“修改”面板中单击“偏移”按钮 978-7-111-54953-6-Chapter05-206.jpg ,设置偏移距离为10,操作说明如下。

978-7-111-54953-6-Chapter05-207.jpg

创建的偏移中心线如图5-102所示。

27 选中刚偏移得到的中心线,从“图层”面板中的“图层控制”下拉列表框中选择“粗实线”层,从而将该图线设置为粗实线,按〈Esc〉键取消所选,效果如图5-103所示。

978-7-111-54953-6-Chapter05-208.jpg

图5-102 创建偏移中心线

978-7-111-54953-6-Chapter05-209.jpg

图5-103 更改图线层的效果

28 单击“修改”面板中的“修剪”按钮 978-7-111-54953-6-Chapter05-210.jpg ,将第3个视图修剪成图5-104所示。

29 将当前图层设置为“标注及剖面线”层。

30 在“绘图”面板中单击“图案填充”按钮 978-7-111-54953-6-Chapter05-211.jpg ,则功能区出现“图案填充创建”选项卡。在“图案填充创建”选项卡的“边界”面板中单击“添加:拾取点”按钮 978-7-111-54953-6-Chapter05-212.jpg ,选择图5-105所示的内部点。

978-7-111-54953-6-Chapter05-213.jpg

图5-104 修剪结果

978-7-111-54953-6-Chapter05-214.jpg

图5-105 通过拾取内部点定义边界

在“图案填充创建”选项卡的“图案”面板中,指定图案为“ANSI31”;在“特性”面板中设置角度为“0”,比例为“1”,如图5-106所示。

978-7-111-54953-6-Chapter05-215.jpg

图5-106 设置图案填充的图案和特性等参数

设置好相关参数后,单击“关闭图案填充创建”按钮 978-7-111-54953-6-Chapter05-216.jpg ,完成绘制的剖面线如图5-107所示。

978-7-111-54953-6-Chapter05-217.jpg

图5-107 预览图案填充

31 在“图层”面板中确保当前图层为“标注及剖面线”层。在功能区“默认”选项卡的“注释”溢出面板中,选择标注样式为“TSM-3.5”标注样式。

32 使用“注释”面板中的相关标注工具,标注尺寸。初步标注尺寸的效果如图5-108所示。

978-7-111-54953-6-Chapter05-218.jpg

图5-108 初步标注尺寸的效果

33 在功能区中切换至“注释”选项卡,接着在此选项卡的“标注”面板中单击“等距标注”按钮 978-7-111-54953-6-Chapter05-219.jpg ,根据命令提示进行下列操作。

978-7-111-54953-6-Chapter05-220.jpg

978-7-111-54953-6-Chapter05-221.jpg

978-7-111-54953-6-Chapter05-222.jpg

图5-109 选择基准标注

978-7-111-54953-6-Chapter05-223.jpg

图5-110 选择要产生间距的标注

最后完成的三视图如图5-111所示。

978-7-111-54953-6-Chapter05-224.jpg

图5-111 完成的三视图

34 按〈Ctrl+S〉组合键保存文件。可以查看网盘资料中该章关于本实例的参考文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