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验室仪器设备研发与环境建设优化

实验室仪器设备研发与环境建设优化

时间:2023-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实验室要积极鼓励和支持改造、完善和开拓大中型仪器设备的应用功能和使用范围,鼓励进行高、精、尖新型仪器设备的研制。实验室必须担负起对仪器设备研发的历史使命,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仪器设备,努力使部分实验室的装备具有国际独创特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实验室仪器设备研发与环境建设优化

我们把科研用到的设施、仪器、经费、人才等看成是硬件,那么文化修养、治学环境的管理手段建设就是软件,软硬件环境建设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1.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要建设一流实验室,必须吸引和广揽科技人才。吸引一流专家和学者的关键不只在先进的仪器设备,而在于自主创新研究的良好学术氛围,即一种鼓励人们敢于去尝试的文化。英国剑桥大学培育了69位诺贝尔奖得主和7位首相,牛津大学培养了2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和10多位首相,都是在不急不躁、宁静致远的学术气氛中诞生的。这种学术氛围有利于科学家全身心地投入原始创新研究,去攀登科学的顶峰。所谓学术氛围,是指基于学术探索、科学创新的偏好和酷爱,在科学研究中提倡不同学术观点、形成不同流派的争鸣和切磋,不断开拓科学研究深度和广度,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实验室要努力创造规范高效的运行环境、鼓励创新的学术环境、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民主和谐的人际环境、优美便捷的工作环境、开放流动的合作环境和宽容的教研事业环境,大力倡导民主和谐、按章办事、创新进取、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和开放自由的氛围。

具体而言,首先要形成学术自由的氛围。自由而宽松的外部环境有利于学术的健康发展。其次要形成学术交流的氛围。通过学术交流,开阔视野,了解科技前沿动态,增强研究的前瞻性和创造性。三要形成求真创新和团队协作的氛围。科学问题的重大突破和重大科技成果的取得,不是单枪匹马、单打独斗所能胜任的,而是必须由若干优秀科学家组成的创新团队共同完成,每一个人自己工作的完成需要他人给予支持和帮助。四要形成敢为人先、敢冒风险和宽容失败的学术氛围。要引导、支持和鼓励科研人员敢于怀疑前人,质疑权威,勇敢地开拓荒芜领域,并建立起一种允许失败、包容失败和不畏权威、不怕失败的宽松学术氛围。

2.稳定和培养多元人才队伍

实验室要营造良好环境,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完善培养和使用人才机制,要发现和培养一流科学家和学科带头人,并大力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继续探索和建立有利于科技人员在一线服务的机制,建立有利于激励自主创新的人才评价和科研成果奖励制度;要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紧缺人才的培养,抓紧在一线工作的科研、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工作;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请进来、走出去,注重通过合作研究和交流不断提高科技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另外,在实验室固定人员中,除研究人员外,还应有一支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队伍作为后勤保障体系,这样的人员结构有利于实验室科研工作的开展。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实验室的运行与发展,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实验室的运行效率与发展前景。因此,必须肯定他们的劳动和贡献,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逐步形成一支相对稳定、布阵合理、富有战斗力的实验室技术人员和管理梯队。

3.实验室服务手段要现代化、社会化和市场化(www.xing528.com)

实验室是教研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实验室科技服务手段现代化是开展实验室科技服务的条件之一,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智能化。教研事业发展到今天,科技服务已不再是靠一间实验室和科技人员的单一技能就能完成的,而是要求从劳动密集型服务迅速转变为知识密集型、高度智能化、信息化的服务,这种服务需要配备强有力的服务手段,充分利用高科技,特别是数字通讯、网络、信息快速处理等现代化手段为运动队提供快速、高效、优质的服务。

要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科技资源,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投入、课题立项、研究合作等方式,积极鼓励非专业体育科研机构和研究人才从事科学研究,形成实验室科技服务的规模效应。目前,我国科技服务的规模还很有限,据统计,全国参与科技攻关和科技服务的科技人员主要集中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无论从数量还是从科技人员的知识构成来看,都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科技服务日益增长的综合性需要。为此,必须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高校和企业的科技优势,形成综合性、多功能、高水平的科技服务体系,以满足科学研究、实验教学、产业发展等领域不同层次的需求。

实验室的科技服务要向全球科技的大市场、国内教研的主战场和相关产业新经济增长点倾斜。科技服务必须要遵循教研发展的本质规律,按照服务第一的原则,紧密结合科技、教学、产业发展的需求,主动进入市场,强化科技服务观念。

4.健全硬件环境

首先,要制定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采购、使用、维护、更新等管理制度,让实验室人员了解并遵守;其次,要实行大型仪器设备的分类管理,对支持面广的共用仪器设备进行统一集中管理;再次,要配备仪器设备的专职技术管理人员,实行仪器设备专人专管,由专职技术管理人员对研究人员进行仪器设备的使用培训,贯彻“用前预约、用后登记和定期维护”的管理制度,并编写大型仪器设备的具体操作说明书,让使用者了解仪器设备的功能、操作步骤方法,尽可能地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效率与效益;此外,要完善实验室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公布大型仪器设备的相关信息,便于科研人员较方便地利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或到实验室进行交流与合作研究,真正发挥实验室公用实验平台的作用;最后,还要抓好大型仪器设备的更新改造工作,加强对大型仪器设备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建设,确保大型仪器设备更新改造费和核心技术的研发经费投入,做到专款专用。做好大型仪器设备的维护与更新改造工作是加强对大型仪器设备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定期维护与更新仪器设备,才能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目前,我国对大型仪器设备的研发能力有限,许多大型仪器设备的核心技术依然被国外掌握,研发工作受制于人。众所周知,先进的仪器设备是当代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某些核心技术一旦被封锁,先进的科学思想受制于落后的仪器装备,就会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实验室要积极鼓励和支持改造、完善和开拓大中型仪器设备的应用功能和使用范围,鼓励进行高、精、尖新型仪器设备的研制。实验室必须担负起对仪器设备研发的历史使命,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仪器设备,努力使部分实验室的装备具有国际独创特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