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局间交换系统中的用户模块和交换部分功能分析

局间交换系统中的用户模块和交换部分功能分析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3.23局间交换组网图该应用分为两部分:用户模块和交换部分。图3.24用户线接口模块功能图模拟用户线接口电路的功能可以归纳为BORSCHT七种功能,具体含义如下。图3.27挂机状态下用户状态监测点的电压用户摘机时,用户状态监测点TP401输出高电平,显示“忙”。图3.30信令信号各测量点工作波形“甲方二路”呼叫“乙方二路”,利用示波器观察TP406的波形。

局间交换系统中的用户模块和交换部分功能分析

应用实例:局间交换。

应用场景:三台交换机组成通信网,其中局用交换机A和局用交换机C通过中继线相连,局用交换机A通过用户线将乙方一路与用户交换机B的外线接口单元相连。交换机均采用武汉凌特的程控交换实验箱模拟。

局间交换的组网图如图3.23所示。交换机上的4部电话号码,甲方一路:8700,甲方二路:8701,乙方一路:8600,乙方二路:8601。

图3.23 局间交换组网图

该应用分为两部分:用户模块和交换部分。

本应用中,局用交换机既可以采用模拟中继接口相连,也可以采用数字中继接口相连。

在局用交换机采用模拟中继接口相连的情况下,各个交换机设置的交换模式为“空分交换”。

交换机按照服务范围不同可以分为局用交换机和用户交换机。其中,局用交换机用于公众交换网中,而用户交换机(PBX,Private Branch Exchange)主要用于机关、企业、学校以及行业等社会集团内部的通信。

用户交换机集中电话后共用外线连接到电信公司的交换设备。其特点如下。

(1)对外只需公布一个引示号:便于客户记忆,一个好的引示号更能突出企业形象,给用户留下深刻印象。

(2)内部间通话不收费:对于办公室较多且部门间联系频繁的大公司十分有用,例如银行保险公司等。

(3)充分利用有限的电话资源。

(4)功能强大:如自动叫醒、计费系统等。用户交换机还可以实现用户的特殊要求。

用户交换机的原理如下。

(1)有外线打入的时候,外线接口检测到振铃信号,将该信号送入记发器单元。记发器延时若干时间,发模拟摘机命令,接通话路,同时向外线送出分机拨号提示音,此时记发器开始接受双音多频(DTMF)信号。如果拨号正确,则通过交换单元将话路交换到相应的分机上,实现外线和分机的通话。

(2)当内线分机需要拨打外线时,用户必须首先拨外线接入号,如果权限允许且外线不忙,则发模拟摘机命令,接通话路。同时,通过交换单元将分机话路交换到外线上,实现分机和外线的拨号和通话。

交换机A的甲方二路端口,作为外线用户;另一台电话机接在交换机B的乙方二路端口,作为内线用户。

外线用户(甲方二路)呼叫内线用户(乙方二路),因为局用交换机的乙方一路连接在用户交换机的外线接口单元上,所以呼叫内线用户时,先拨打局用交换机的电话号码:8600,待模拟摘挂机电平指示TP703变为高电平时,代表内线和外线接通,再继续拨打用户号码8601,此时外线呼叫内线成功。

内线用户(乙方二路)呼叫外线用户(甲方二路),先拨打外线接入号:9,待模拟摘挂机电平指示TP703变为高电平时,代表内线和外线接通,再继续拨打用户号码8701,此时内线呼叫外线成功。

以外线用户(甲方二路)为例,说明电话交换的应用。

1.用户线接口模块

用户线接口电路选用的是AM79R70集成芯片

模拟用户线接口功能图如图3.24所示。

图3.24 用户线接口模块功能图

模拟用户线接口电路的功能可以归纳为BORSCHT七种功能,具体含义如下。

(1)馈电(B—Battery feeling):向用户话机送直流电

(2)过压保护(O—Overvoltage protection):防止过压过流冲击和损坏电路、设备。

(3)振铃控制(R—Ringing Control):向用户话机馈送铃流。

(4)监视(S—Supervision):监视用户线的状态。

(5)编解码与滤波(C—CODEC/Filter):完成模拟话音与数字编码间的转换。

(6)混合(H—Hyhird):完成二线与四线的转换功能。

(7)测试(T—Test):对用户电路进行测试。

AM79R70是一种功能较强的用户线接口芯片,可完成BORSHT六项功能。AM79R70芯片的C1、C2、C3引脚与两线状态的对应关系如表3.1所示。

表3.1 AM79R70与两线状态的对应关系

工作过程分析如下:

①用户U1摘机时——AM79R70的摘挂机检测输出端DET输出低电平。

②中央控制单元向U1的AM79R70的C3、C2、C1输出0 1 0——使U1处于通话状态。

③中央控制单元根据U1所拨号码——定位到用户U2。

④中央控制单元向U2的AM79R70的C3、C2、C1输出0 0 1——AM79R70处于振铃模式,与其相连的话机振铃。

⑤U2摘机——AM79R70的摘挂机检测输出端DET输出低电平。

⑥中央控制单元向U2的AM79R70的C3、C2、C1输出0 1 0——使U2处于通话状态,停止振铃。

验证结果:“甲方二路”接上话机,分别摘机和挂机,在摘机和挂机时用万用表测量TP401,TP402,TP403的电压值。

(1)馈电B(向用户话机送直流电)

在挂机状态时,直流电平为-48V左右,通过接点TP402接到话机。

(馈电电压(-48V、-24V))AM79R70振铃时用-48V馈电,而平时用-24V馈电,以降低功耗。用示波器测量TP402的结果。基准电压CH1=10V,光标位置为0V。其中,3.25V为挂机状态下的馈电电压,3.26V为摘机状态下的馈电电压。

图3.25 挂机状态下的馈电电压

图3.26 摘机状态下的馈电电压

(2)监视S(监视用户线的状态)

用户挂机时,用户状态监测点TP401输出低电平0V,显示“闲”。挂机状态下用户状态监测点的电压值如图3.27所示。

图3.27 挂机状态下用户状态监测点的电压

用户摘机时,用户状态监测点TP401输出高电平,显示“忙”。基准电压CH1=10V,光标位置为0V。摘机状态下用户状态监测点的电压值如图3.28所示。

图3.28 摘机状态下用户状态监测点的电压

(3)过压保护O(防止过压、过流冲击损坏电路、设备)

AM79R70用户电路的供电电源为+5V,测试点TP403。基准电压CH1=5V,光标位置为0V。过压保护测试点的电压如图3.29所示。

图3.29 过压保护测试点的电压

2.信令信号的产生与观测

信令信号各测量点工作波形如图3.30所示,依次为:回铃控制信号、铃流信号、拨号音信号、忙音信号。

图3.30 信令信号各测量点工作波形

“甲方二路”(A)呼叫“乙方二路”(B),利用示波器观察TP406的波形。把各信令信号波形与电话呼叫时具体信号音进行对比实验。当电话A摘机准备拨号时,对照测量TP306点波形(此时情况同TP06)。拨完B的号码,在B振铃时,对照测量TP406波形(此时情况同TP04)。A摘机后久不拨号、拨空号或对方忙等,此时听电话A听筒中传出的声音,即忙音,对照测量TP406点波形(此时情况同TP07)。示波器测得的振铃信号和拨号音信号分别如图3.31和3.32所示。

图3.31 振铃信号

图3.32 拨号音信号

3.双音多频信号的测试

双音多频即是电话拨号时每按一个键,有两个音频频率叠加成一个双音频信号。

早期的脉冲拨号方式随着电话业务的增加,逐渐体现出效率低、易出错的缺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发明了DTMF(Dual Tone Multi-Frequency,双音多频)。双音多频信号(DTMF)是电话系统中电话机与交换机之间的一种用户信令,通常用于发送被叫号码。

双音多频键盘与我们常用电话机的键盘很相似,电话机键盘就是从双音多频键盘发展而来的,只不过已经不再使用A、B、C、D这四个键了。

双音多频键盘如图3.33所示。

图3.33 双音多频键盘(www.xing528.com)

这样8个频率形成16种不同的双频信号。

DTMF接收器基本原理如图3.34所示。

图3.34 典型DTMF接收器原理框图

如果高、低频组信号同时被检测出来,便在STD输出高电平作为有效检测DTMF信号的标志。

在本实验中,DTMF接收器采用的是MT8870芯片。

双音多频实验系统原理如图3.35所示。

图3.35 双音多频实验系统原理图

MT8870是MITEL公司开发生产的复频译码集成电路芯片。

MT8870的译码表如表3.2所示。

表3.2 MT8870译码表

当甲方二路用户摘机,听到拨号音后开始拨打号码,即按电话单机上的任意键,此时液晶屏上将显示所拨的号码,译码指示灯的D0、D1、D2、D3组成的二进制码显示的是MT8870的译码值。用示波器测量双音多频信号的波形如图3.36所示。

图3.36 双音多频信号的波形图

4.空分交换模块

空分交换模块采用的MT8816芯片。MT8816功能及管脚排列图如图3.37所示。

该芯片是8×16模拟开关阵列,它内含7~128线地址译码器、控制锁存器和8×16交叉点开关阵列。

MT8816交换矩阵示意图如图3.38所示。

图3.37 MT8816功能及管脚排列图

图3.38 MT8816交换矩阵示意图

MT8816是一片8×16模拟交换矩阵。COL0~COL3:对应甲方1路、甲方2路、乙方1路、乙方2路的发送端。ROW0~ROW3:对应甲方1路、甲方2路、乙方1路、乙方2路的接收端。当送出地址启动门ST时,就可以将相应交叉点接通了。

列线的译码器采用74LS138译码器。74LS138译码器最多可以扩展8个芯片,地址范围决定于芯片的大小。其本身是3入8出,也就是3根地址线输入。行线的译码器采用两片74LS138译码器级联,实现的是4线16线译码,将4个二进制编码输入,译成16个彼此独立的输出之一。

MT8816芯片的引脚和单片机89C52芯片的引脚如图3.39所示。Y0~Y7为输入通道,分别与用户电话发送端连接;X0~X15为输出通道,分别与用户电话的接收端连接。AY0~AY2为输入通道地址选择脚,AX0~AX3为输出通道地址选择脚,都与单片机的P1脚连接。ST为地址,数据使能位与单片机的P34脚连接。DI为开关位与单片机的P16脚连接。

图3.39 MT8816芯片和单片机89C52引脚图

MT8816的操作程序段如下:

“temp=((OutStNum<<3)&0x78)+InStNum;”为选择输入和输出通道地址,OutStNum为输出通道地址,InStNum为输入通道地址。

“if(SwitchOn)temp=temp|0x40;”为开关操作,对应着DI脚。当SwitchOn为1时,所选地址开关接通,0则相反。

这样在空分交换方式下,进行A和B的相互通话,只需要闭合一对开关。将A的发送端与B的接收端连接,将B的发送端与A的接收端连接。

5.模拟中继接口模块

在图3.23局间交换组网图中的甲方二路和乙方一路进行通话时,用模拟中继接口相连。

中继接口电路主要通过J103和中继电缆连接而成,实验系统可以由任何一方作为主叫,呼叫另一实验箱的各路电话。

主叫用户(如实验箱1)摘机后,听到拨号音时,先拨出中继号码0,然后再拨实验箱2的被叫用户号码。当被叫用户摘机后,两台实验箱的用户通信已建立,可进行通话。模拟中继接口通信连接示意图如图3.40所示。ZJR:表示中继模拟语音信号输入;ZJT:表示中继模拟语音信号输出。

图3.40 模拟中继接口通信连接示意图

6.时隙交换

将图3.23局间交换组网图中的局用交换机改为用数字中继接口相连,此时,两个局用交换机设置的交换方式就换为时分交换。利用数字中继接口相连的局间交换组网如图3.41所示。

图3.41 局间交换组网图

甲、乙两个用户的时隙交换示意图如图3.42所示。

图3.42 时隙交换示意图

交换的过程:由话音信息暂存、内部时隙交换和话音信息输出3个步骤组成。

假设图3.41中甲方二路(话路2)所在的局用交换机为实验箱1,实验箱1的四个话路对应的时隙值如下。

话路1:时隙A1;话路2:时隙B1;话路3:时隙C1;话路4:时隙D1。

假设图3.41中乙方一路(话路3)所在的局用交换机为实验箱2,实验箱2的四个话路对应的时隙值如下。

话路1:时隙A2;话路2:时隙B2;话路3:时隙C2;话路4:时隙D2。

如果实验箱1上的话路2呼叫实验箱2上的话路3,那么:

实验箱1话路1收(TP308)时隙值=C2,

实验箱2话路1收(TP308)时隙值=B1。

同理可以得出任意话路呼叫时相应话路的收发时隙值,此时隙信号可以用示波器在相关测试点(TP809)观测。

验证结果:

(1)按图3.43所示,将实验箱连接好。

图3.43 实验箱连接图

(2)通过薄膜键盘输入,使系统指向时隙设置菜单项,设置每个话路的时隙值(注意在设置过程中请不要把话路的时隙值设置为0或者16),然后按确认键,此时系统会自动进入时分交换状态,可以观察到此时程控信令指示灯已经点亮。在实际设置中,将实验箱1的甲方二路设置为时隙2,实验箱2的乙方一路设置为时隙30。

(3)表示数字中继信令处理器进行信令插入时,选择记发器产生的程控信令作为信令源。

(4)从实验箱1的话路2呼叫实验箱2的话路3。

(5)呼叫方法:实验箱1的甲方二路拨打08600即可。呼叫过程中,设置帧同步码为01110010。

(6)通话建立后,双方均可以听到清晰的话音。用示波器观察此时TP809的各个时隙的波形。TP809波形如图3.44所示。

图3.44 TP809的波形图

图3.44中,上面的CH1波形为实验箱1的TP809波形,下面的CH2波形为实验箱2的TP809波形。根据前面的设置,实验箱1的甲方二路时隙为时隙2,实验箱2的乙方一路时隙为时隙30,帧同步码固定时隙为时隙0。在通过时分交换进行甲方二路和乙方一路的通话时,实验箱1的甲方二路收到的语音信息来自时隙30,而实验箱2的乙方一路收到的语音信息来自时隙2。这说明在甲、乙双方的实际通话中,发生了语音信息的时隙交换。

7.计费模块

现代程控交换系统中,常采用计算机自动计费。一个计算机自动计费系统的组成如图3.45所示。

图3.45 计费系统的组成

程控交换的实验系统的后台管理软件中,集成了一套简单实用的计费系统。计费的原理如下:由于程控交换机运行在受控状态,当一次通话完成时,计费系统将此条通话记录存入相应的数据库中,并根据费率设置等其他参数产生话费清单。网管系统与实验箱接口采用RS232C接口标准。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用串口通信线连接实验箱的计算机通信接口和计算机的串口一;

(2)将两部电话机任意接在两个用户端口上;

(3)启动程控交换系统后台管理软件,使用普通用户登录,密码123;

(4)通过菜单将实验箱设置为空分或时分交换方式;

(5)点“计费系统”菜单项,打开计费系统窗口,点击费率设置及历史记录标签,找到刚才的通话记录。通话记录如图3.46所示。进入计费系统的话单结算界面,可以看到每一个用户话费统计。

图3.46 通话记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