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溢流阀的动态特性与测试探究

溢流阀的动态特性与测试探究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好不要用变量泵,以避免变量机构的动态响应特性影响测试结果。设定值必须显著高于测试范围。测试过程中不应溢流,否则会降低系统压力上升梯度。图2-25 正弦加载破坏试验示意图A—纯动态 B—纯静态 C—较动态 D—较静态 F—持续工作区 S—破坏区而系统压力的上升梯度又取决于输入流量、液压油的弹性模量和系统容积。

溢流阀的动态特性与测试探究

溢流阀动态特性(Transient characteristics)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考察:超调(overshoot)、响应时间、稳定时间等。

1.超调

(1)超调的原因 使用普通溢流阀,在系统压力未达到阀的开启压力,也即系统压力未超过弹簧预紧压力时,溢流阀阀芯不动。直到系统压力超过弹簧的预紧压力,阀芯被顶开后,才开始溢流。但是,阀芯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运动到需要的位置,因此,在此期间,系统压力继续上升,造成瞬间的压力超调(见图2-23、图2-24)。

(2)超调的后果 溢流阀的设定值通常接近系统中其他部件,如泵、缸、管道和其他阀的许用压力。这样可以尽可能地利用各部件的能力,以达到最高的效率。如果超调很大就可能引起那些部件过早损坏。

材料学的研究表明,导致材料失效的是加载强度与负载变化幅度的综合作用(见图2-25)。

图中横轴为平均加载强度,竖轴为负载变化幅度。A点为纯动态载荷,B点为纯静态载荷。现实中的工作状态介于两者之间。从该图中可以看出,如果负载变化幅度较低,材料就可以承受一个较大的载荷。所以,降低压力超调对系统是十分重要的。

978-7-111-35617-2-Chapter02-28.jpg

图2-23 某个直动型溢流阀的瞬态响应曲线

978-7-111-35617-2-Chapter02-29.jpg

图2-24 一个先导型溢流阀的瞬态响应曲线

(3)影响超调的因素 超调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

1)溢流阀的响应时间。

2)系统压力的上升梯度

超调大致为溢流阀的响应时间与系统压力的上升梯度之乘积。溢流阀的响应时间越长,系统压力的上升梯度越高,超调就越大。

978-7-111-35617-2-Chapter02-30.jpg

图2-25 正弦加载破坏试验示意图

A—纯动态 B—纯静态 C—较动态 D—较静态 F—持续工作区 S—破坏区

而系统压力的上升梯度又取决于输入流量液压油的弹性模量和系统容积。大致有这样的关系:

系统压力上升梯度=qVKS/V

式中 qV——输入流量(L/min);

KS——液压油的弹性模量(MPa);

V——系统容积(L)。

假定一个系统的输入流量为100L/min,该系统中被溢流阀所保护部分的容积为2L,矿物油的弹性模量通常为700~2000MPa。若按1400MPa估算,则该系统的压力上升梯度为

100L/min×1400MPa/2L1MPa/ms

溢流阀的响应时间一般约为2~20ms。若按10ms计算的话,则该系统管路中的压力峰值就要高于开启压力约10MPa。这无论对泵、阀还是管路,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冲击。

影响溢流阀的响应时间的因素很多:阀芯及弹簧的惯量、摩擦力、开口的水力周长、为保持开启稳定而加入的阻尼等。制造厂通常以降低内阻尼、减少滑阀的开口覆盖量来缩短响应时间,但稳定性也可能相应降低。

理论上来说,锥阀较滑阀快一些,直动式比先导式快一些(见图2-23,图2-24)。

增大容腔、使用软管或蓄能器,可以降低系统压力的上升梯度。

2.开启后的稳定性

溢流阀在开启后一般都有相当的噪声。这是因为大量高压流体通过窄小的间隙,以高速冲出,伴随着涡流和气蚀造成的。噪声很难完全避免。只是,有的尖锐刺耳,有的低沉混沌,这与出口流道的形状有关。哪些可以接受,要视应用及环境而定。用作常开的控制阀时,当然希望噪声越低越好。但若用作安全阀,并且希望同时起报警器的作用,则尖锐刺耳也许就是一个优点了。

有的溢流阀,在开启后由于不稳定,噪声高达90dB以上,根本无法忍受。其可能的原因是,调压弹簧太软,或阻尼太小。这样,在压力升高,推开阀芯时,阀芯由于惯性过冲,开口过大,导致压力下跌过多而使阀芯又下降,关小开口,引起压力再度升高。周而复始,阀芯一直停不到一个稳定的位置。

油温较高时,由于粘度下降,阻尼作用会减弱,会对稳定性带来不利的影响。

有些尚未使用过的溢流阀,其弹簧腔内还含有空气,阻尼作用很差,也容易出现不稳定状态。如果预先让压力介质充满弹簧腔,在开启时产生阻尼,就能迅速进入稳定状态。

总体上来说,不稳定是不能接受的,应由供货商负责无偿更换。

阀生产厂在原型开发时,应在整个压力调节范围、流量范围、许用油温范围内,对不同工况的组合,作广泛的測试。

在某些应用场合,可以选用带较大阻尼的阀,以获得较好的稳定性,参见2.2.5节。

3.瞬态响应特性测试

(1)测试回路 可以参照图2-26搭建(参见ISO 6403:1988和GB/T 8105—1987)。图中:

1—液压源。最好不要用变量泵,以避免变量机构的动态响应特性影响测试结果。

2—系统溢流阀,仅作安全保护用。设定值必须显著高于测试范围。测试过程中不应溢流,否则会降低系统压力上升梯度。

978-7-111-35617-2-Chapter02-31.jpg(www.xing528.com)

图2-26 瞬态响应特性测试回路

3—旁路阀。其中3a是加载用,必须是快速响应阀,否则无法得到足够的系统压力上升梯度。3b用于控制可外控型溢流阀(见2.6.1节和2.6.3节)的先导腔压力,这部分回路要随被测阀的类型不同而相应改动。

4—温度计。

5—压力传感器。响应特性要优于5000Hz。

6—被测阀。

7—流量计。若流量已知,则可拆除,或移至被测阀的回油管路,以减小管道容积。

8—节流阀。调定初始压力用。

9—零流量显示。用于监控测试时是否有液流旁路,可以是一个量杯或普通容器

10—快速记录仪。若采用数字式,则采样时间要短于0.2ms。

(2)测试过程

1)准备阶段。①把压力传感器输出p5接入快速记录仪。②启动液压源。使油温达到预定值。③被测阀6调到某个开启压力。④旁路阀3a开路。利用节流阀8调定初始压力,应接近但不超过被测阀6的开启压力。

2)测试步骤。①测试开始时,从液压源1输入的流量经过旁路阀3a直接回油箱,被测阀进口压力p5低于开启压力,被测阀6关闭。②快速关闭旁路阀3a,p5迅速升高,开启被测阀6。经过一段时间,p5趋于稳定。记录压力p5的瞬态变化过程,就可了解被测阀的瞬态特性。③若被测阀的先导腔压力是可外控的,此时可以快速接通旁路阀3b,使被测阀6卸荷。p5迅速降低。就可以测得该阀卸荷时的瞬态特性。

(3)测试条件分析 虽说ISO6403给出了测试方法与条件,但很多国际知名的生产厂都不执行此标准,因为其中有些条件不容易实现,有些定义是错的。

1)系统压力上升梯度。为了减少测试系统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系统的压力上升梯度必须远高于被测阀的响应梯度。为了在不同系统下测得的数据有可比性,ISO6403要求系统的压力上升梯度必须是被测阀的响应梯度的10倍。但从下例可以看出,这一点并不容易实现。

因为,在旁路阀3a的关闭时间近乎为零时,系统压力上升梯度=输入流量×液压油的弹性模量/系统容积;所以,系统容积应该小于输入流量×液压油的弹性模量/要求的系统压力上升梯度。

图2-27为某一溢流阀的实测曲线。从中可以看出,在压力超过稳态压力,即溢流阀开启后的系统压力上升梯度约为8MPa/ms。按ISO6403要求,系统压力上升梯度就要超过80MPa/ms。

978-7-111-35617-2-Chapter02-32.jpg

图2-27 某一溢流阀的实测曲线

A—超调 B—稳态压力

输入流量为100L/min,液压油的弹性模量为1400MPa时,系统容积必须小于100L/min×1400MPa/(80MPa/ms)0.03L=30mL。

这一容积指从泵的压力出口,经出口管道,到被测阀6的进口,包含到安全阀2及旁路阀3a的分支管道的全部容积。如采用内径为15mm的管道的话,所有管道总长不超过15cm。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2)加载阀响应时间。ISO6403还要求加载阀3a的动作响应时间不得超过被测阀的响应时间的10%,最大不得超过10ms。很少有阀能做到这一点。

所以只好是:被测阀6、安全阀2及旁路阀3a尽可能地靠近泵出口,旁路阀3a的关闭时间也尽可能地短。然后在同一测试系统下比较不同的阀。

用户自己用快速响应的压力传感器,对自己的系统测试,是最反映实际情况的。

(4)被测阀响应时间分析ISO 6403:1988(GB/T8105—1987)给出了各项指标的定义(见图2-28)。

978-7-111-35617-2-Chapter02-33.jpg

图2-28 GB/T8105—1987对溢流阀响应时间的定义

其中,关于响应时间的定义值得商榷。图2-29图示了压力升高及溢流阀开启的过程。图中,曲线p是溢流阀进口的压力,曲线x是溢流阀阀芯的位移。在系统压力即溢流阀进口压力达到溢流阀的开启压力ps之前,溢流阀根本不会开启,因此,时间t1仅反映了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与溢流阀的响应特性根本无关。压力上升梯度在t1后较t1前要低,因为溢流阀开启了。

即使考虑到某溢流阀有较大的调压偏差,即,通过较大测试流量时的稳态压力要明显高于开启压力pK(见图2-30)。则,当系统压力达到溢流阀的开启压力(A)之前,溢流阀是完全关闭的。而由于溢流阀芯的惰性,直到某个时间点B溢流通道才被完全开启。那也只有从A到B才真正是被测阀的响应时间。只是,这个时间点B可以纯理论地定义,却很难实际确定,除非安装了阀芯位移传感器。

一些公司在产品样本中给出了平均响应时间,但却没有或不愿告知,是根据什么标准,在怎样的条件下测得的。

也许,可以考虑用超调和系统压力上升梯度一起来衡量溢流阀的响应特性,因为超调比较容易确定,控制超调也是溢流阀的最终目的。如果测不到超调,则说明系统压力上升梯度太低,必须设法提高。

978-7-111-35617-2-Chapter02-34.jpg

图2-29 系统压力升高及溢流阀开启的过程(IFAS)

p—系统压力 x—溢流阀开口 ps—开启压力 xs—开口稳态值

978-7-111-35617-2-Chapter02-35.jpg

图2-30 考虑调压偏差时的响应时间

pK—开启压力

对于溢流阀生产厂来说,它不知道它的阀将用于怎样的系统,因此,必须要给出一些普遍适用的指标,就会遇到上述问题。

但对于用户而言,他知道这个溢流阀将用于某一具体系统,那测试就简单得多。可以根据此系统可能有的容积-压力上升梯度来搭建测试系统,以实际系统使用的换向阀来加载,就可以得到在此系统中可能出现的超调,从而研究相应对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