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双极型晶体管脉冲电源设计优化

双极型晶体管脉冲电源设计优化

时间:2023-06-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双极型晶体管式脉冲电源分为简式(自激式)、复合式和等脉冲式三种类型,目前以复合式双极型晶体管式脉冲电源应用得最多。下面以自激式双极型晶体管式脉冲电源为例,介绍其组成和工作原理。图2.2-4所示为自激式双极型晶体管式脉冲电源原理。当双极型晶体管截止时,脉冲即行结束,工作液恢复绝缘,准备下一脉冲的到来。

双极型晶体管脉冲电源设计优化

双极型晶体管式脉冲电源分为简式(自激式)、复合式和等脉冲式三种类型,目前以复合式双极型晶体管式脉冲电源应用得最多。该电源可加工各种型腔模具,且在采用钢冲头作电极进行穿孔加工时具有较好的加工效果。下面以自激式双极型晶体管式脉冲电源为例,介绍其组成和工作原理。它基本由直流电源、主振级、前置放大级、功率放大级等四部分组成。

图2.2-4所示为自激式双极型晶体管式脉冲电源原理。主振级发出一定脉冲宽度和停歇时间的矩形脉冲信号,经放大级F放大,最后推动末级功率晶体管导通或截止。末级晶体管起着开、关的作用。它导通时,直流电源电压即加在加工间隙内击穿工作液进行火花放电。当双极型晶体管截止时,脉冲即行结束,工作液恢复绝缘,准备下一脉冲的到来。

为了加大功率,且可调节粗、中、精加工规准,整个功率级由几十只大功率高频晶体管分为若干路并联,精加工只用其中一或两路,原理如图2.2-5所示。

978-7-111-31633-6-Chapter02-73.jpg

图2.2-4 自激式双极型晶体管脉冲电源原理

978-7-111-31633-6-Chapter02-74.jpg

图2.2-5 电火花加工并联双极型晶体管式脉冲电源原理图

2.2.3.1 主振级

主振级是双极型晶体管式脉冲电源的关键组成部分,用以产生给定要求的脉冲波形与参数。根据电火花加工工艺的要求,主振级工作应稳定可靠,脉冲宽度和脉冲间隔等脉冲参数应能在较宽的范围内调节。主振级还应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防止脉冲电源本身的闭环干扰及外界电磁场对主振级的影响,而且能在较大环境温度变化(-15~40℃)条件下可靠工作。

20世纪80年代以后,电火花脉冲电源中大量采用集成电路芯片作主振级,如555芯片等。通过改变电容和电阻的组合,可以产生2~1000μs的脉冲宽度或脉冲间隔。以后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采用CTC(计时)和晶振元件组成数字化的主振级,脉冲宽度和脉冲间隔的大小可以精确到1μs,甚至0.1μs,而且可以由计算机来直接设置、改变脉冲宽度和脉冲间隔的大小,不用人工操作,还可以和加工规准的数据库联接。

图2.2-6a所示为一个具有占空比连续可调的555多谐振荡器电路。为了能连续调节占空比并能调节振荡频率,在555的第6脚和第7脚之间接有R3、R4、R2、VD1和VD2组成的调节网络。对C1充电时,电流通过R1、VD1、R4和R3;对C1放电时,电流通过R3、R4、VD2和R2。当R1=R2,R3调到中心点或不用R4时,因充放电时间基本相等,其占空比约为50%,此时调节R3仅改变频率,占空比不变。如果R4调节偏离中心点,再调节R3,不仅振荡频率改变了,而对占空比也有影响。R3不变,调节R4时,仅可改变占空比而对频率无影响。因此,使用电路时,应首先调节R3,使频率至规定值,再调节R4以获得合适的占空比。图2.2-6b所示是经二进制计数器分频产生不同频率的脉冲波形。

另外一种方法是利用现代单片机的丰富功能产生脉冲。可利用具有PWM功能的单片机软件编程来产生脉宽可调的脉冲方波,再经计数器分频产生不同频率的系列脉冲波形。51系列单片机无PWM输出功能,但可以采用定时器配合软件的方法输出。由单片机的计数器或PWM功能来产生脉冲的电路图如图2.2-7所示,它采用了高速光隔(6N137)输出,并将PWM的信号倒相。

978-7-111-31633-6-Chapter02-75.jpg

图2.2-6 555脉冲电路

a)占空比连续可调的555多谐振荡器电路 b)由555电路生成信号经计数器分频产生系列脉冲

2.2.3.2 前置放大级

1.功能及组成

978-7-111-31633-6-Chapter02-76.jpg(www.xing528.com)

图2.2-7 由单片机的计数器或PWM功能来产生脉冲的电路图

将主振级产生的脉冲信号放大以推动功率放大级。前置放大级的电路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脉冲反相器电路;另一种是射极输出器电路。前者电路结构简单,但管子老化后,饱和压降增大,容易造成功率输出级管子的损坏。后者电路复杂一些,但能克服反相器的缺点。

2.原理

978-7-111-31633-6-Chapter02-77.jpg

图2.2-8 互补射极输出放大器电路原理图

图2.2-8所示为互补射极输出放大器电路的原理图。当主振级输出脉冲信号使NPN型晶体管VT1导通后,A点电位下降,B点电位也下降,PNP型晶体管VT2导通。这时C点电位上升,使NPN型晶体管VT3导通,并在D点输出一个高电位。当输入信号电位为零时,VT1截止,A点电位升高,B点电位也随之升高,使VT2截止,C点电位下降,VT3也截止,在D点输出低电位。这样,主振级输出的信号经过互补射极输出放大器放大,然后去推动功率放大级。

2.2.3.3 功率放大级

功率放大级的作用是将前置放大级输出的脉冲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后输向放电间隙,以进行电火花成形加工。目前功率放大级应用较多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反相器电路,如图2.2-9所示;另一种是射极输出器电路,如图2.2-10所示。两种形式的电路,其主要特点和要求见表2.2-7。

以上两种形式的功率放大级电路,在设计时必须满足晶体管饱和导通和可靠截止的条件。在选用晶体管时,应考虑其发射极击穿电压、集电极允许最大电流和截止频率等3项指标,要留有充分的余量。还需防止电压二次击穿现象,选择二次击穿容限大的晶体管。

978-7-111-31633-6-Chapter02-78.jpg

图2.2-9 反相器功率放大级电路图

978-7-111-31633-6-Chapter02-79.jpg

图2.2-10 射极输出器功率放大级电路图

表2.2-7 双极型晶体管式脉冲电源功率放大级形式及特点

978-7-111-31633-6-Chapter02-80.jpg

对于功率放大输出级,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采用频率更高、性能更好的场效应晶体管(MOSFET、VMOS管)作为功放管。它的另一优点是:只需毫安级的电流驱动,可以省去前置放大级,从而大大简化了电路。近年来开始大量使用IGBT大功率集成块作为功放管,这种大功率集成块每块可输出10~50A的电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