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解磨削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电解磨削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时间:2023-06-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5.2-31 影响电解复合抛光质量的因素和解决方案5.2.6.4 电解砂带磨削电解砂带磨削是将砂带机械磨削与电解作用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工艺。电解砂带磨削使用特制砂带。更为实用的是中极法电解砂带磨削,如图5.2-11所示,其磨头与阴极分开,所用的砂带不开孔。电解复合砂带磨削的特点及提高加工效率和质量的途径见表5.2-32。电解砂带磨削除需要增设直流电源、电解液循环过滤系统等辅助设施外,机床及工件的不加工部位应进行必要防护。

电解磨削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随着加工技术的发展,电解磨削的应用范围在扩大。目前,电解磨削加工已经超越传统加工方式,电解与其他各种磨削加工复合,扩展了加工手段,提高了某些难加工零件的加工效率和质量。下面根据有关资料,介绍几个电解复合磨削的实例。

5.2.6.1 电解珩磨

978-7-111-31633-6-Chapter05-162.jpg

图5.2-8 立式电解珩磨原理示意图

1—珩磨头(阴极) 2—工件(阳极) 3—直流电源 4—珩磨条 5—泵 6—电解液

电解珩磨是电解与珩磨相结合的加工方法。所用的阴极工具是导电珩磨条。图5.2-8所示为立式电解珩磨的原理示意图。一般用普通珩磨机改造成电解珩磨机,改造的重点是进电和绝缘,另外增设电解液循环系统和直流电源,以电解液替代珩磨液。将工件接直流电源的正极,珩磨条接负极,形成电解加工回路并构成复合电解珩磨加工系统。加工时,珩磨头作直线往复运动,工件作旋转运动(珩磨头也可既作往复运动,又作旋转运动)。工件表面被电解生成的钝化膜,被珩磨条刮除,使其重新露出新的基体金属,并再次被电解蚀除,如此不断循环,直至达到加工要求。电解珩磨主要用于普通珩磨难以加工的高硬度、高强度和容易变形的精密零件的孔加工。电解珩磨的工艺参数及加工特点见表5.2-29。

表5.2-29 电解珩磨的工艺参数及加工特点

978-7-111-31633-6-Chapter05-163.jpg

5.2.6.2 电解研磨

机械研磨的基础上,附加电解作用的复合研磨方式,称为电解研磨。一种电解研磨方式是将研磨粉混入电解液,随电解液流入加工间隙。为防止短路,研具上镶嵌绝缘镶条,略凸出研具基体金属表面(凸出量为0.10~0.20mm)。另一种电解研磨方式是将磨料与金属粉混合后压制烧结成导电研具,研磨前先将研具表面金属腐蚀掉,使磨料凸出,以防短路(也可采用研具基体金属上镶嵌研磨油石的方法)。

电解研磨适用于不锈钢、高温合金等粘度、硬度较大的工件研磨。电解研磨的效率主要取决电解作用的大小,在相同的研磨表面粗糙度要求下,电解研磨效率要高于机械研磨,同时电解研磨后工件表面没有残留毛刺,这对于喷丝板、阀片等类工件加工是十分有利的。电解研磨的工艺参数选择见表5.2-30。

表5.2-30 电解研磨的工艺参数选择

978-7-111-31633-6-Chapter05-164.jpg

5.2.6.3 电解复合抛光

电解复合抛光技术于20世纪80年代初用于生产,到80年代中期出现了三维型面的电解复合抛光。现在,我国已将电解复合抛光用于大型轧辊、大型化工容器型腔的抛光,并不断扩大其应用范围。电解复合抛光与传统机械抛光及电化学抛光相比,具有抛光速度快、整平过程短、抛光质量好等特点。

电解复合抛光与电解研磨有共同点,都是在原机械加工基础上叠加电解作用。图5.2-9所示为电解复合抛光原理示意图。抛光头带动铜制的抛光盘以一定转速旋转,并沿一定路线移动,同时还对工件施加一定的压力。抛光盘可根据需要设计成各种形状,其端部垫入尼龙无纺布或尼龙绸布,使抛光盘与工件之间产生间隙,布上粘接微细粒度的磨料。混有抛光微粉的电解液由泵送入,经抛光盘和布的微孔进入抛光区。电源接通后,工件表面在电解和机械复合作用下被抛光。

978-7-111-31633-6-Chapter05-165.jpg

图5.2-9 电解复合抛光原理示意图

1—工件 2—抛光盘 3—抛光头(阴极) 4—电解液 5—喷管 6—导电刷 7—无纺布及磨料(www.xing528.com)

电解复合抛光应在低电流密度下工作,要使用钝性强的电解液,以便生成的钝化膜在低电流密度下能阻止工件表面被电化学溶解。钝化膜只能靠无纺布上的磨料刮除。抛光时工件表面高处的钝化膜先被刮除,露出新的金属表面被电化学溶解,同时又产生新的钝化膜;低处的钝化膜未被刮除,保护此处不被溶解。上述过程不断循环进行,使得工件表面整平效率迅速提高、表面粗糙度值很快降低。通常电解成膜时间在10-2s以内,膜厚为几微米,膜的硬度、强度远低于金属工件的基体,很容易被磨粒刮除。一般影响加工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是磨粒大小及机械抛光状态,而影响抛光效率的主要因素是电解作用。只有两者很好地配合,才能提高抛光效率,降低表面粗糙度值。影响电解复合抛光质量的因素和解决方案见表5.2-31。

表5.2-31 影响电解复合抛光质量的因素和解决方案

978-7-111-31633-6-Chapter05-166.jpg

5.2.6.4 电解砂带磨削

电解砂带磨削是将砂带机械磨削与电解作用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工艺。磨削时工件接直流电源正极,导电接触轮接负极,砂带厚度使工件和接触轮构成间隙,砂带与工件间保持一定的压力。当电解液以一定压力和流量输入间隙并接通电源时,工件表面被电解,之后形成钝化膜被砂带刮除,工件被连续加工,直至达到一定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如图5.2-10所示。电解砂带磨削使用特制砂带。它耐水,耐酸碱,并且绝缘。通常砂带上开有小孔,以便有较好的透水效果并降低噪声,但此法会使砂带使用寿命缩短。更为实用的是中极法电解砂带磨削,如图5.2-11所示,其磨头与阴极分开,所用的砂带不开孔。其导电面积大,间隙易调整,适合粗、精加工。电解复合砂带磨削的特点及提高加工效率和质量的途径见表5.2-32。

978-7-111-31633-6-Chapter05-167.jpg

图5.2-10 电解砂带磨削工件外圆示意图

1—电解液槽 2—泵 3—流量计 4—喷嘴 5—砂带 6—张紧轮 7—接触轮 8—电刷 9—工件

978-7-111-31633-6-Chapter05-168.jpg

图5.2-11 中极法电解砂带磨削工件外圆示意图

1—阴极 2—电解液喷嘴 3—工件 4—接触轮 5—砂带 6—张紧轮

表5.2-32 电解砂带磨削的特点及提高加工效率和质量的途径

978-7-111-31633-6-Chapter05-169.jpg

(续)

978-7-111-31633-6-Chapter05-170.jpg

此外,电解液的电导率、温度及输入方式对电解砂带磨削的精度都有较大影响。目前电解砂带磨削工件外圆,最佳条件下加工精度可达1~3μm,磨削平面常达10~30μm。

电解砂带磨削除需要增设直流电源、电解液循环过滤系统等辅助设施外,机床及工件的不加工部位应进行必要防护(避免腐蚀)。磨削过程中有刺激性气味,电解液雾产生,因而还应加装防护及通风系统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