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代茶圣:品尝祁门两年茶之美

当代茶圣:品尝祁门两年茶之美

时间:2023-06-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15年,北洋政府农商部创立了中国第一家茶叶科研机构——以研究和拓展祁门红茶为主旨的安徽省模范茶场,后更名为“安徽省立茶业改良场”,最后改名为大名鼎鼎的祁门茶业改良场,被称为当代茶圣的吴觉农,就是它1932年到1934年的场长。中国茶叶开始由因循守旧的手工制作转变为工业化生产的机械作业,正是他在祁门的两年开始的。

当代茶圣:品尝祁门两年茶之美

1915年,北洋政府农商部创立了中国第一家茶叶科研机构——以研究和拓展祁门红茶为主旨的安徽省模范茶场,后更名为“安徽省立茶业改良场”,最后改名为大名鼎鼎的祁门茶业改良场,被称为当代茶圣的吴觉农,就是它1932年到1934年的场长。

吴觉农,1897年出生于浙江上虞县,原名荣堂,青年时就立志要振兴中国农业,所以改名为“觉农”。吴觉农所著《茶经述评》是当今研究陆羽《茶经》最权威的著作,被誉为当代“茶圣”。

吴觉农先生并非祁门茶业改良场最早的场长,但一定是最重要的场长之一。中国茶叶开始由因循守旧的手工制作转变为工业化生产的机械作业,正是他在祁门的两年开始的。

1931年到1932年间,行政院农村复兴委员会成立后,在吴觉农的奔走下,组织了一次对全国重点茶区的调查工作,调查内容包括了各主要产区的种植技术、生产管控和销售流通。在调查过程中他们了解到,在祁门的原农商部模范茶场(即后来的祁门茶业改良场)已经废置,仅派人保管。吴觉农向当时的安徽省建设厅呼吁,要求振兴,并以经费方面暂由省方维持,另向中央机关申请拨助等建议,获安徽省同意,但安徽省增加了一个条件,要求由吴觉农先生兼任场长。当时正主持上海商检局茶叶出口检验工作的吴觉农,为了振兴华茶,支持祁门红茶的发展,毅然同意来到祁门,开始他的中国茶业复兴计划。

2 吴觉农

3 吴觉农在安徽祁门茶业改良场(左一)

1 《中国茶业复兴计划》

吴觉农接手的时候正是“祁门茶业改良场”最困顿的时期。那是1932年,“当时的祁场,久经停顿,且历经兵乱,茶园荒芜,制茶厂房用具也一无所有,场址又在南乡平里,地处偏僻,交通很不方便,米盐也缺乏。”著名茶叶专家钱梁先生的回忆将当时的窘况描述得淋漓尽致,就在这生死存亡之际,吴觉农来到了这片荒芜之地。(www.xing528.com)

吴觉农到祁门担任茶业改良场的场长之前,在上海商检局主持茶叶出口检验工作,从金粉之地到山野之间,有理想的人并不会觉得有什么区别。

下车伊始,吴觉农首先针对茶园“七长八短,参差悬殊”的现状进行剪枝实验,而在此之前,祁门的茶园从未系统使用这一在现代茶园管理工作中的基础手段,与此同时,吴觉农还在郭口开垦新式茶园,“告成之后,不但在本场事业,作伟大之基础,即安徽,甚至全国茶树栽培之合理化、科学化,亦将以此作为起点。”

这无疑是中国现代茶业的起点,更是一场伟大的“茶业复兴”运动。就在“祁门茶业改良场”,吴觉农开始尝试将沿袭百年的手工制茶改为机械制茶,从国外购进制茶机械,中国茶叶的工业化生产之路也因此展开。

接下来,吴觉农开始了一系列的科研调查,从种植技术到生产管控,从产地产区到销售流通,在这些调查的基础上,吴觉农与胡浩川一起写出了中国茶叶史上的两部巨著——《祁门之茶业》、《中国茶业复兴计划》。

不过要改变改良场的艰难处境,仅仅靠技术和研究尚远远不够,吴觉农在祁门茶户当中开始倡导茶叶运销合作社。1936年皖赣两省联合成立皖赣红茶运销委员会,对祁红、宁红办理联合运销,统一对外。“使自有茶叶,自为精制,自为运输”,“所有资金用费,概由本场垫付,计达三千余元之巨。收买、制造、运出、售卖,悉由本场经手主持。”一时间,整个祁门县的合作社搞得如火如荼,茶农获利,而“改良场”也因此获得转机。在此基础上,当时的实业部联合各主要产茶省及部分私营工商业者,筹建了中国茶叶公司。同年,吴觉农先生和范和钧先生合著的《中国茶业问题》问世,对当时茶叶产业甚至现在都有着较大影响。

这个时代被人称为“祁红中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