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热电联产的效益及发展现状

热电联产的效益及发展现状

时间:2023-06-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节省燃料,热电联产还可相应减少燃料开采费用、运输费用以及与输煤系统有关的其他设施费用。我国《节约能源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把热电联产作为节能和环保的有效措施,同时,制定了《2010年热电联产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发展目标》规划。

热电联产的效益及发展现状

1.热电联产的效益

(1)由于热电联产大大减少了冷源损失,因而可以节省大量燃料,热电联产与热电分产相比,其节煤量可达20%~25%。

(2)由于节省燃料,热电联产还可相应减少燃料开采费用、运输费用以及与输煤系统有关的其他设施费用。

(3)热电厂通过合理选择厂址,采用高效率的除尘器和高烟囱,以减轻城市煤、灰运输负担,并可大大减轻城市的煤、灰污染及热污染,改善城市环境卫生。

(4)由于热电厂采用较完善的大型动力设备代替分散的小型动力设备,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劳动条件。

(5)需要供热的企事业单位及住宅区中,不需要建设单独的锅炉房、煤场和灰场,减少这些设施的占地面积。

(6)热电厂通过热网对用户进行供暖、供应热水,可以采用集中的质量调节方法,不但方便,而且可以改善供热质量。

(7)根据热电联产节能的原理,在老电厂扩建改造中,可以采用高参数或超高参数汽轮机的排汽或抽汽作为原有汽轮机的进汽,即高压叠置,增加原有电厂的容量,并提高其热经济性。高压叠置又称内部热化,可提高电厂热经济性12%~18.5%。(www.xing528.com)

(8)进一步采用热电冷三联产与蓄热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热量利用率,改善大气环境和城市环境。热电冷三联产是指热电厂的供热机组,将已在汽轮机中做了部分功的低品位蒸汽热能,用于对外供热和制冷。

2.我国热化事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热化事业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的。至2007年底,我国6000kW及以上供热机组装机容量9917万kW、年供热量2613百万GJ。据测算,热电联产发电和供热年节约标准煤约3000万t,减排SO2、NO2和粉尘分别约为250万、20万t和360万t。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以煤为主”的能源政策,采取的是“苏联式”集中供热式。它是一种典型的计划经济模式,采取的是福利性的采暖费用包干制,使用者不了解采暖的成本和投入,结果造成使用环节大量浪费,没有能源计量装置,热网管理落后,管理成本居高不下,结果影响了我国热化事业的发展。

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热化事业的发展总体是好的,对我国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起了积极的作用。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需要不断地提高和发展。

我国《节约能源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把热电联产作为节能和环保的有效措施,同时,制定了《2010年热电联产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发展目标》规划。该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热电联产总装机容量达到2亿kW,其中城市集中供热和工业生产用热的热电联产装机容量都约1亿kW。预计到2020年,热电联产将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22%,在火电机组中的比例为37%左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