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伪火花开关(PSS)的功能及应用

伪火花开关(PSS)的功能及应用

时间:2023-06-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年之后,J.Christiansen与C.Schultheiss重新研究这一现象,通过采用空心阴极结构,他们将这种放电从电极边缘转移到了电极中心,进一步研究表明,这是一种新的放电现象,它具有辉光放电的外形,又有火花放电时的大电流、窄时延和小抖动的特性,但是其放电机理和放电过程既不同于辉光放电,也不同于火花放电,因此命名为伪火花放电。

伪火花开关(PSS)的功能及应用

20世纪50年代末期,德国科学家J.Christiansen在研究平板电子雪崩探测器时,发现在巴申曲线低谷附近常常发生异常放电现象,并导致计数器工作失效。20年之后,J.Christiansen与C.Schultheiss重新研究这一现象,通过采用空心阴极结构,他们将这种放电从电极边缘转移到了电极中心,进一步研究表明,这是一种新的放电现象,它具有辉光放电的外形,又有火花放电时的大电流、窄时延和小抖动的特性,但是其放电机理和放电过程既不同于辉光放电,也不同于火花放电,因此命名为伪火花放电。

伪火花开关(Pseudo Spark Switch,PSS)是一种低气压(1~80Pa)的气体放电开关,其工作过程大致分4个阶段:汤生(Townsend)放电阶段—空心阴极阶段—超发射阶段(或大电流阶段)和电弧—介质恢复阶段。

在汤生放电阶段,由于电子的平均自由行程较长,故放电沿着极间最长路径发生。电极的结构形成的电场分布使得电子在阴极内经过的路程变长,增加了孔内的电离,同时电离产生的电子在轴向电场作用下很快被引出,在奔向阳极过程中电离产生大量的正离子,正离子向阴极孔运动。由于电子的扩散速率大于离子的扩散速率,结果在阴极孔内形成正离子积累,产生强烈的正空间电荷区,形成所谓虚阳极。在阴极之间形成强电场区域,使电离增加,同时正离子轰击阴极内表面,产生二次电子发射,使电流急剧上升,形成所谓超发射阶段,其后电流继续升高,由放电产生的热效应而转入金属蒸气电弧阶段。(www.xing528.com)

伪火花开关与触发真空开关、闸流管及引燃管等相比,在开关的通流能力、电流上升率、寿命、触发和抖动方面都有了较大改善,这是伪火花开关的最大优点之一。但现有的伪火花开关耐受电压还比较低,需要研究提高伪火花开关耐受电压的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