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推进中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政策建议

推进中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政策建议

时间:2023-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应将马铃薯纳入粮食直接补贴的范围。未来在推进马铃薯主粮化战略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种植规模扩张引发的“薯贱伤农”的现象,因此需要出台稳定马铃薯价格的相关政策。最后是研究和制定鼓励马铃薯价格的优惠政策,并将马铃薯淀粉和全粉纳入国家战略储备体系。在推进主粮化战略的同时,延伸马铃薯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未来在推进我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过程中,要加强

推进中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政策建议

1.加强马铃薯主粮化的宣传引导,统一认识,营造马铃薯主食产品消费的良好社会环境

目前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已经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居民对食物消费的需求相应地从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和结构转变,因此对改善膳食营养结构的需求也在增加。在这一背景下,应充分利用媒体、专家访谈、科普讲座等有效形式,普及马铃薯产品的营养价值,营造马铃薯主食产品消费的良好社会环境。通过提高居民对马铃薯主食产品的认知水平,引导消费者选择马铃薯主粮化的产品,稳步提高马铃薯主食产品的市场份额,并逐渐使马铃薯成为消费者乐于接受的主食产品。

2.尽快建立和健全覆盖从马铃薯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扶持政策,夯实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物质基础

当前,需要尽快建立和健全一套从马铃薯生产到加工、流通的全产业覆盖的、多部门协同联动的产业支持政策,以保障其主粮化有序推进。

首先应将马铃薯纳入粮食直接补贴的范围。现有马铃薯生产多利用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土地贫瘠、水资源缺乏、无灌溉条件的山区和干旱、半干旱等边际耕地,马铃薯单产水平低且不稳定,增产潜力有待挖掘。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在确立马铃薯具有粮食作物特性的同时,应将其纳入国家粮食直接补贴的范围,这一政策不仅能激励农民增加马铃薯的种植规模,提高种植效益,保障收入的稳定增长,而且对地下水超采区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其次,制定出台马铃薯的价格稳定政策,保护马铃薯生产者的积极性。目前,我国马铃薯生产集中在西北地区,而消费市场集中在东南地区,由于长途运输成本过高,制约了其商品属性。另外,鲜马铃薯难以大批量储藏,从而导致收获季节在产地大量集中上市,极易造成产品价格下跌及滞销。未来在推进马铃薯主粮化战略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种植规模扩张引发的“薯贱伤农”的现象,因此需要出台稳定马铃薯价格的相关政策。当前可以考虑在主产区试点开展马铃薯的目标价格政策,通过财政补贴价差稳定马铃薯的生产,为其主粮化提供物质保障。

最后是研究和制定鼓励马铃薯价格的优惠政策,并将马铃薯淀粉和全粉纳入国家战略储备体系。作为加工原料,马铃薯季节性供给也造成了加工企业生产周期短、难以全年均衡加工的问题。为鼓励马铃薯加工企业提高加工转化能力和技术水平,建议出台政策将马铃薯淀粉加工业纳入初级农产品加工业的范围,享受税收等优惠政策。同时,考虑建立国家主导与企业运行相结合的马铃薯全粉战略储备体系,真正将其列入粮食储备品种,这不仅提升了马铃薯在粮食安全中的地位,也是化解马铃薯及其制品价格波动风险的有效手段。

3.构建马铃薯产业协同科研公关体系,优化科研资源配置,确定科研投入的优先顺序

我国马铃薯种植中单产提高潜力巨大,即使是达到了目前世界平均水平,单产仍有近20%的增产潜力,如果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则增产潜力更为乐观。制约我国马铃薯单产平均水平提高的技术约束主要体现在品种特征、环境、土壤与气候条件、病虫草害等,其中品种特征影响最大。

当前需构建政府、科研院所与生产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同科研公关体系,同时加快优良新品种的选育,突破品种“瓶颈”的制约。育种科研所带来的单产提高是未来我国马铃薯生产进一步增长的关键,优化配置有限的科研资源,确定科研投入的优先顺序是使马铃薯单产获得最大限度提高的必要条件。马铃薯品种选育,特别是优质、高产、抗逆、抗旱和适宜主粮化的专用品种(高干物质含量、高蛋白质含量)选育应当作为今后较长时期内投入的重点。考虑到我国马铃薯种植中脱毒种薯应用比例偏低,对单产制约突出的实际,短期内,要充分利用现有优良品种资源,重点支持种薯扩繁体系,力争实现主产区脱毒种薯全覆盖,并建立和健全种薯质量监测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

除了优先发展种薯扩繁体系和优良品种选育,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张还有着很大潜力。在不与水稻小麦玉米抢水争地的前提下,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推进有赖于中南地区和西南地区从事水稻种植有冬闲田的各个地区。利用南方冬闲田种植马铃薯,可大大提高马铃薯的总产量。因此,未来品种选育,应着重考虑南方冬种马铃薯的品种选育投入,特别是早熟品种的选育与定型。(www.xing528.com)

4.把马铃薯加工转化作为主要抓手,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

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推进,主要是依靠加工转化拉动马铃薯生产和在居民主食消费中的地位,加工是这一战略中最关键的环节。在政策设计上,应以马铃薯加工转化作为有力抓手。一方面,通过税收、信贷等政策手段引导农产品的加工企业加大适合国人饮食习惯的马铃薯主粮化的产品研发,鼓励企业开展马铃薯主粮化产品加工关键技术工艺与配套设备的研究与开发。另一方面,鼓励马铃薯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提高加工水平和产品质量。

具体来说,短期内,通过马铃薯初加工,保持和提高传统的马铃薯产品消费;中期内,以突破马铃薯精加工技术为重点,生产米面结合的新型马铃薯主粮产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稳步扩大马铃薯主食产品的市场份额;长期内,以马铃薯精深加工技术为目标,在稳步提高马铃薯主粮消费的基础上,通过精深加工提取营养物资制成保健与营养食品或药品

总之,通过政策设计,鼓励和引导企业利用不同的加工技术,获得多元化的马铃薯加工产品,形成“加工促进消费,消费带动生产”的良性循环。在推进主粮化战略的同时,延伸马铃薯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

5.加强国际合作,推动“走出去”与“请进来”模式,提高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国际马铃薯中心(CIP)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马铃薯种质资源。据统计,截至2013 年,国际马铃薯中心保存有马铃薯种质资源10 343 份,其研究团队在品种资源保存和分析评价利用、遗传育种、生产栽培管理、营养与健康等研究领域有着突出的优势。近年来国际马铃薯中心在研究如何促进马铃薯高产、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在农业、经济和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将发展早熟马铃薯、增强谷物生产体系综合产出,提高亚洲粮食安全水平作为2014—2023 年十年战略发展目标之一。2010 年,国际马铃薯中心与中国政府共同组建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亚太中心),这为我国与国际马铃薯中心的合作创造了地缘优势。未来在推进我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过程中,要加强与国际马铃薯中心等机构的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其丰富的薯类种质资源和智力资源,大力选育专用加工品种,助推中国特色的薯类作物主粮化。

依靠“请进来”强化国内马铃薯“产学研”的同时,积极研究“走出去”的方法,把国内薯类研究与生产的优势向国外延伸,打造中国马铃薯主粮品牌,提高我国薯类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6.逐步把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拓宽至薯类作物的主粮化战略

无论从世界范围还是从国内情况看,甘薯也是一个很大的、具有足够潜力的粮食作物品种。甘薯的国内种植面积虽然不及马铃薯,但总产量与马铃薯相当,有近1 亿吨,可谓薯类作物的半壁江山。同时我国甘薯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0%左右,因此在推进马铃薯主粮化的进程中,应充分发掘甘薯主粮化的潜力。

甘薯营养丰富,尤其具有抗癌抗衰老等系列功效,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健康食品中名列前茅。甘薯的生产特性与马铃薯相当,只是在种植地域分布上有所不同。因为其更耐热、耐旱,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适宜甘薯种植和生产,正好与马铃薯种植区互补。因此,在马铃薯主粮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薯类作物主粮化战略无疑更全面、更科学、更实际地服务于粮食安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