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连铸坯纵裂纹形貌及处理方法

连铸坯纵裂纹形貌及处理方法

时间:2023-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产无缺陷的连铸坯是连铸坯热送、热装的前提条件。连铸坯表面纵裂纹形貌如图6-12所示。

连铸坯纵裂纹形貌及处理方法

生产无缺陷的连铸坯是连铸坯热送、热装的前提条件。铸坯表面纵向裂纹可能导致最终轧制产品出现缺陷,据统计,铸坯各类缺陷中有50%为裂纹缺陷。表面纵裂纹可能在连铸坯的任一位置产生。

1.板坯纵裂纹的特征

1)产生纵裂纹的表面常伴有凹陷,纵裂纹的严重性与表面凹陷相对应。

2)裂纹沿树枝晶干方向扩展。

3)裂纹内发现有硅、钙、铝等元素的夹杂物。

4)在裂纹周围发现有P、S、Mn的偏析。

5)裂纹边缘出现一定的脱碳层,表示裂纹是在高温下形成和扩展的,这说明由于结晶器的弯月面区初生凝固壳厚度的不均匀性,容易产生纵向裂纹。

为减少表面纵裂纹,钢中碳含量应避开包晶区,w(C)向下限或上限控制,钢中w(S)<0.015%,w(Mn)/w(S)>30,控制残余元素w(Cu)、w(Als)、w(Zn)<0.1%。连铸坯表面纵裂纹形貌如图6-12所示。(www.xing528.com)

2.连铸坯表面纵裂纹产生的原因

连铸坯表面纵裂纹会影响轧制产品质量,如长300mm、深2.5mm的纵裂纹在轧制板材上留下1125mm分层缺陷。纵裂纹严重时会造成拉漏和废品。研究指出:纵裂纹发源于结晶器弯月面初生坯壳厚度的不均匀性,作用于坯壳拉应力超过钢的允许强度,在坯壳薄弱处产生应力集中导致断裂,出结晶器后在二次冷却区扩展。纵裂纹产生的原因可归纳为:①水口与结晶器不对中产生偏流冲刷凝固壳;②保护渣熔化性能不良、液渣层过厚或过薄导致渣膜厚薄不均,使局部凝固壳过薄,液渣层<10mm,纵裂纹明显增加;③结晶器液面波动,液面波动>10mm,纵裂纹发生几率30%;④钢中S+P含量,钢中w(S)>0.02%,w(P)>0.017%,钢的高温强度和塑性明显降低,发生纵裂纹趋向增大;⑤钢中w(C)在0.12%~0.17%,发生纵裂纹倾向增加。

978-7-111-36066-7-Chapter06-14.jpg

图6-12 连铸坯表面纵裂纹形貌

3.防止纵裂纹产生的措施

①水口与结晶器要对中;②结晶器液面波动稳定在±10mm;③合适的浸入式水口插入深度;④合适的结晶器锥度;⑤结晶器与二次冷却区上部对弧要准;⑥合适的保护渣性能;⑦采用热顶结晶器,即在弯月面区75mm铜板内镶入不锈钢等导热性差的材料,从而减少弯月面区热流50%~70%,延缓了坯壳收缩,减轻了凹陷,因而也减小了纵裂纹发生几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