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注意对象的选择:以最小代价获得最大价值

注意对象的选择:以最小代价获得最大价值

时间:2023-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注意对象的最佳选择,体现为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价值。相反,对已经习惯了的老一套、单调重复的刺激,往往使注意力涣散,身心活动能力降低。有意注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较无意注意高一级的注意,是有预定目的的、同时还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

注意对象的选择:以最小代价获得最大价值

注意是依附和伴随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而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当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一对象时,该对象即成为人的注意中心,它所提供的信息,将得到大脑最有效的加工,在大脑中产生清晰、完整而深刻的反映,而没有被指向和集中的事物则处于注意边缘或处于注意范围之外。处于注意边缘的事物,虽为人所意识,但反映得模糊不清;而处于注意范围之外的事物,则完全不被人所意识。注意中心和注意边缘是随人的需要、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转换的。

注意的功能包括选择功能、保持功能和调节、监督功能。注意的选择功能使人的心理活动指向予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与当前活动有关的对象,而同时避开或抑制不需要的、无关的对象,从而使大脑获得需要的信息,保证大脑进行正常的信息加工。注意对象的最佳选择,体现为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价值。注意的保持功能使心理活动的内容得以在意识中保持,使心理过程得以持续进行。注意的保持功能在人类的信息加工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注意的调节和监督功能表现为排除和抑制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干扰,使人所从事的各项活动,如学习活动、生产活动、军事活动等能朝着预定的目标和方向进行。

(一)注意的生理和心理机制

当人们感知、思考、记忆某一客观事物时,能否表现为高度注意,取决于大脑皮层兴奋水平的高低,即觉醒状态的程度,否则注意心理过程将会在优势兴奋中心周围的相对抑制区进行,表现为心不在焉或不注意。现代科学研究发现,人脑额叶与人自觉地用某些语言动觉刺激引起并维持的优势兴奋中心密切相关,它除了控制人的感觉器官,积极寻找所需要的信息,把人的注意力引向认为重要的刺激和动作外,还能抑制认为不需要的刺激,控制或降低意识的集中。可见,注意实质上是建立在大脑的生理基础上。

为了全面地研究注意的实质,心理学家建立了许多模型,这些模型从心理过程的角度描述注意的特点。

英国剑桥大学勃鲁得彭特(D.E.Broadbont)建立了如图3-14所示的选择注意模型。这一模型表明,由于感觉器官的生理心理机制使感知信息受到限制;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使输入信息溢出和中枢信息处理能力限制导致输入信息丢失等原因,所以人不可能把外界的所有刺激全部接受并产生意识。即当只能注意某一方面信息时,就不能注意其他方面的信息。

图3-14 选择注意模型

索科洛夫(N.Sokolov)的唤醒水平模型试图从觉醒水平的观点说明注意的过程,如图3-15所示。外界刺激从神经通道1传入,大脑皮层系统Ⅰ接到刺激后与大脑皮层已形成的模型对比,若是新奇的或高强度的刺激,则形成新模型,并通过通道5送入增幅系统Ⅱ,刺激网状组织体实现增幅。与此同时,增幅系统通过通道2接收来自感觉器官的外界刺激,增幅后通过通道4输入模型形成系统,模型形成系统再经过通道3把模型与刺激对比,当二者连续相同时,大脑皮层形成皮层兴奋,经过通道6在效果器引起定位响应;增幅系统经过通道7对自律神经刺激,引起自律神经系统响应,与此同时,将遮断从感觉器官传入大脑皮层的刺激,表明此时已达到一个新的觉醒水平。只有当另外新奇的刺激再出现时,才能重新唤起一个更新的觉醒水平,并引起对这一新的刺激的注意。

图3-15 唤醒水平模型

可见,人对新奇的、有兴趣的、有一定难度的刺激等,表现出注意力特别集中,身心活动积极。相反,对已经习惯了的老一套、单调重复的刺激,往往使注意力涣散,身心活动能力降低。

有人提出的意识层次模型说明,中枢系统能否意识集中而注意,依赖于意识水平层次的高低。睡觉时意识丧失,一切行为失去了可靠性;觉醒时,意识水平提高,中枢处理能力增强。意识层次理论将大脑意识水平分为5个层次,如表3-8所示。该模型表明:第Ⅲ层次是注意行为积极主动,注意范围广泛,可靠性最高的状态。但是,根据马克沃斯(N.H.Mackwoth)1950年的实验结果表明,30min是精神持续活动的变化点,30min后,注意力显著下降,即“30min效应”。习惯性的作业或操作,多数属于第Ⅱ层次意识水平,并且持续时间也最长。但遗憾的是,在此层次意识水平下,常表现为心不在焉和不注意。

表3-8 意识水平层次与注意

意识水平的高低,可以通过脑电波、诱发电位、眼球单位时间运动次数等生理指标的变化表现出来。

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生物电位,分为诱发电位(外界刺激引起的电反应)和自发电位(生物体本身所具有的)。自发电位可以从头皮上测取,大脑自发电位的变化称为“脑电”。脑电虽然只有微伏数量级,但在脑电图机内经过放大,可以绘制成脑电图。脑电波是脑电图以每秒电压变化的频率来表示的。图3-16是根据不同意识活动水平画出的对应脑电图波形。α波是在人完全清醒、安静状态下,没有任何外界刺激时,经常出现的脑电波;当注意力集中或睁开眼睛受到外界光刺激时,α波消失而转变成β波,出现β波一般作为觉醒水平提高的生理指标;θ波往往在入睡初期产生,随着睡眠的加深,θ波会变为带有纺锤状的慢波,当完全熟睡时,又进一步变为振幅大而不规则的δ波。

图3-16 意识活动水平与脑电波类型

(二)注意的种类(www.xing528.com)

根据引起注意和维持注意有无目的以及是否需要付出意志努力,注意可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

无意注意是一种初级被动的注意,即是一种无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它常常是由于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一种不由自主的自然而然的注意,所以又称为不随意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要原因是客观刺激物自身的特点,即刺激物的新异性、刺激物的强度以及刺激物活动变化和对比度等。例如,新奇的不同寻常的刺激物、鲜艳的色彩、巨大的声响、浓烈的气味以及在形状、大小、颜色、强度、持续时间等方面与周围其他刺激物之间形成明显对比的刺激物和运动变化的刺激物,都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另外,人的主观状态,即人的需要、兴趣、态度、情绪、精神健康状态以及知识经验等也是制约和影响无意注意的重要因素。

有意注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较无意注意高一级的注意,是有预定目的的、同时还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受意识的自觉调节和控制,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所以也称为随意注意。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主要原因是预先确定的目的和任务,而刺激物自身的特点以及人的兴趣、欲望则处于次要地位。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主要条件是: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合理地组织活动,使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变操作对象为注意对象;培养间接兴趣;锻炼坚强的意志,增强抵抗内外环境刺激干扰的能力。在此过程中,不断地用内部语言提醒、命令自己将注意力集中于应该做的事情上,可以起到组织自己注意的作用。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有着本质的区别,但两者又不是对立的,在同一种活动中,它们可以互相转化。当有意注意转化为无意注意时,这种注意仍是自觉的和有目的的,只是不需要付出更多的意志努力,所以这种注意也称为有意后注意或随意后注意。它是一种兼有两种注意特点的特殊的注意形式,是从事任何创造性活动所必不可少的,是一种高级类型的注意。

由于无意注意是自然而然引起的,维持这种注意并不需要付出意志的努力,所以不致产生身心疲劳。但是,如果只凭无意注意进行学习和工作,当遇到困难和干扰时,学习和工作将难以为继。有意注意需要付出意志的努力,长时间的坚持会引起疲劳,所以在生活、学习、工作过程中,通常是两种注意的交替进行。

(三)注意品质

1.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注意到的对象的数量。用速示器测定人的视觉的注意广度为0.1s内成年人一般能认清8~9个黑色圆点,4~6个无意义联系的外文字母,3~4个几何图形或无意义联系的汉字。

注意是一种有限的心理资源,当容纳了某些信息就不可能再容纳其他信息。正常人注意范围通常为7±2个组块,但这并不意味着注意广度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注意对象的特点、注意任务的难易以及知识经验多少的不同,注意广度也有所变化。一般认为,注意对象越集中、排列越有规律、相互间的联系越趋向于整体或有意义,注意的广度就越大,反之则越小。另外,知觉任务难度小,注意广度相对大些;人的知识经验越丰富,注意广度也越大些,即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注意范围有所扩大。但是注意广度的扩大是相对的,也是有限的。

2.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亦称注意的持久性,是注意较长时间地保持在某一定事物上的能力,为注意的时间特征。

人在注意某一具体对象时,其感受性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有规律地时强时弱地起伏变化的。这种注意紧张度的周期性变化,称为注意的起伏现象,是注意的一种基本规律。实验表明,儿童在经过15~20min的注意起伏后,注意便会不由自主地离开感知对象;成年人高度的有意注意最长也只能维持20~30min。

与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是注意的分散性,也称分心。分心是由无关刺激物的干扰或单调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一种心理活动离开当前应该指向和集中的对象的状态,是一种应该用意志去努力克服的状态。否则,注意的稳定性不可能保持。

保持注意的稳定性和避免注意的分散性应注意:为保证任务的完成而进行的积极的思想活动;工作所具有的适宜的紧张程度;知觉对象富有吸引力以及保持良好的主观状态。

3.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或对象的能力。它是人根据当前活动的需要主动调整注意指向的一种能力,与注意分散有本质的区别。

注意分配的实现主要取决于是否具有熟练的技能技巧,即同时进行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中,只能有一种是生疏的、需要加以集中注意的,而其余的动作则必须是相当熟练的、处于注意的边缘即可完成的。此外,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必须是在人的不同加工器内进行信息加工的,否则,不可能实现一心二用或多用。

注意分配的水平,依赖于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的性质、复杂程度和个体熟练程度。通常,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处于邻近空间内,复杂程度低、个体熟练程度高时有利于注意分配,否则,注意难以分配。

4.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人根据当前活动的需要,有目的地、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能力。注意转移的快慢和难易,取决于注意的转移能力以及原来注意的紧张度和新的注意对象的特点和性质。灵活型的人较不灵活的人,注意转移容易且速度快。原来注意的紧张度小,前后活动联系密切,新的注意对象符合人的需要和兴趣,注意的转移就容易且迅速,反之则困难而缓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