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定性方法优化方案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定性方法优化方案

时间:2023-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4年的抽检结果反映主要有两类安全风险,分别是超范围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微生物超标。因而,首先应加大食品生产加工环节中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力度;其次,微生物污染是第二大安全风险,这往往是由于在生产加工程序中食品企业的卫生环境达不到标准,没有按照规程进行清洗消毒引起的。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定性方法优化方案

4.4.2.1 风险评估的定性方法

风险评估的定性方法是从定性的角度来描述风险进而确定风险的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对每一种风险都按照如表4.4所列举出来的条目进行定性描述,该方法不是通过数值方式来分析和评估风险的。

表4.4 食品安全风险描述

4.4.2.2 依据食品抽检结果进行安全风险评估(www.xing528.com)

如上所述,食品供应链结构复杂,涉及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等众多环节,各个环节都有诸多不安全因素。此外,在很多环节还容易发生交叉污染,即不仅本批次的食品不安全,而且还可能将污染扩散到其他的批次甚至对下游所有厂商带来污染,影响面大,危害严重,应该尽可能避免。每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都会对各类食品及食品生产组织进行检测、检验、检查,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问题;会组织大规模的食品安全抽样检查,以及时预防、发现、取缔和打击各类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活动,保障公众的食品安全。

以2016年为例,在全国,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抽检食品25.7万批次,合格率达到96.8%,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各类风险因素及所占比例如图4.9所示。抽检结果显示,我国食品安全主要有五大风险:约有1/3是由于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所引起的;其次是微生物污染,占30.7%;接下来是质量指标不符合标准和重金属等元素超标;农药兽药残留不符合标准等;2015年抽检结果显示,食品加工制造环节的不规范也是食品安全风险的来源。2014年的抽检结果反映主要有两类安全风险,分别是超范围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微生物超标。近几年的食品抽检情况表明,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风险类型基本固定,没有发生很大变化。违规使用添加剂居各类安全风险之首。为了提升食品的色泽和口味,食品供应链生产加工各环节的各类厂商经常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这将导致一系列严重疾病。因而,首先应加大食品生产加工环节中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力度;其次,微生物污染是第二大安全风险,这往往是由于在生产加工程序中食品企业的卫生环境达不到标准,没有按照规程进行清洗消毒引起的。当消费者食用被大量微生物污染的食品时,会感染上不同类型的食源性疾病,严重威胁消费者的生命健康。而食品质量不符合标准是指食品营养、成分、口感以及新鲜程度等方面达不到标准,降低了食品的食用价值,但不会对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药物残留由种植和养殖环节农药、化肥使用不当或违规添加生长激素引起,长期食用这类药物残留超标的植物动物食品将会造成急、慢性中毒,给消费者带来严重危害,有些生物毒素甚至有致癌作用。

图4.9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抽检发现的主要风险因素

由上可见,从对安全风险的5大来源、造成的危害、产生的原因等方面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依然严峻,食品供应链各个环节污染严重,生产经营过程中安全管理水平低下,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最大限度保障民众健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