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糊料流变性及其对印花性能的影响

糊料流变性及其对印花性能的影响

时间:2023-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印花色浆中除了原糊外,还含有染料或颜料以及各种化学药剂,一般来说,色浆的流变性主要决定于原糊的流变性。这种黏度在等温条件下与时间有依赖关系的可逆变化称为触变性。流体的触变性,主要是由其结构黏度引起的。切应力的作用幅度增大,同一分散体系的触变性变大。印花原糊、色浆的流变性能,对其印花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根据印花原糊、色浆的流变曲线或黏度曲线,可以预测该原糊在实际印花过程中的印花性能。

糊料流变性及其对印花性能的影响

(一)原糊的流变性质

印花效果和色浆的流变性密切相关。流变性是流体在切应力作用下的流动变形特性。对印花原糊的流变性研究较多的是原糊在不同切应力(τ)作用下黏度与切变速率(dv/dx)的变化关系,即原糊在不同切应力作用下的黏度变化情况。印花色浆中除了原糊外,还含有染料颜料以及各种化学药剂,一般来说,色浆的流变性主要决定于原糊的流变性。

流体受到外力或因自身重力的作用会发生流动。流动速率随流体内部分子间的阻力(或称内摩擦力)大小而变化,阻力大,流动速率低,反之就高。流体流动的内部阻力大小表现为流体的黏度。设一液层对距离为x 的另一平行液层相对流动的速度为v,为克服阻力需施加的单位面积切应力(shearing stress)为τ。即τ=F/A (F 为切面积A 受到的切向应力)。流体层间的速度变化用速度梯度(velocity gradient)(γ)表示,称为剪切速率,γ =dv/dx。

流体层流特征如图4-8 所示。切应力和剪切速率的关系为:

式中:η——流体黏度(viscosity)。

图4-8 流体层流示意情况

F—切向应力 A—切面积 x—距离

将切应力τ 对剪切速率γ 的关系作图,可得到流体的流变曲线。

对低分子物流体或一些高分子稀溶液来说,黏度不随切应力而变化,在给定温度和压强下黏度是常数,将τ 对dv/dx 作图为一直线关系,这种流体称为牛顿型流体,其黏度称为牛顿黏度。对印花原糊来说,切应力和剪切速率不成直线关系,即黏度随切应力而变化,这样的流体称为非牛顿型流体,其黏度称为非牛顿黏度。

典型的几种流变曲线如图4-9 所示,图中曲线1 为典型的牛顿型流体的流变曲线,曲线2 和曲线3 在低于一定的切应力(τ0,τ′0)时,流体不发生流动,高于切应力(τ0,τ′0)后才开始流动,此切应力称为屈服值。τ 和γ 可呈线性非线性关系,呈线性关系的称为塑流型流体,一些油墨、油漆属这种类型的流体。呈非线性关系的称为黏塑型流体,小麦淀粉原糊就有这种性质。曲线3 流体在受到切应力大于τ″以后,流体由黏塑型流体变为塑流型流体。曲线4 表示在受到切应力时就开始流动,但流变曲线的斜率随切应力增加而增大,即黏度随切应力或剪切速率增大而不断减小,剪切速率降低后,黏度随之而增高,这种流体称为假塑流型流体,大多数中等浓度的高分子溶液,以及大部分印花色浆属这种类型的流体。曲线5 和曲线4 正好相反,曲线斜率随切应力增加而增大,即黏度随切应力或剪切速率增大而不断减小,这种流体称为触稠型流体,一些高浓度的颜料浆、膨润土浆的流动有触稠现象。

图4-9 流体的流变曲线

上述各类非牛顿型流体的流变曲线可分别用公式表示。

塑流型:

假塑流型:

黏塑流型:

触稠流型:

式中:τ′0——切应力屈服值;

ηa——在测定条件下的表观黏度;

n——结构黏度指数。

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分散体系,如印花原糊和色浆的表观黏度,绝大多数是随着切向应力的增加而降低的,并非是一个常数。其主要原因在于原糊中的高分子物具有链状结构,有些还有支链结构,这些链和链之间的网状结构包藏了大量的溶剂,构成了溶剂化胶体,同时在糊料大分子链之间存在范德瓦尔斯力或氢键作用,从而在黏稠的胶体中增大了流体层和层之间的内摩擦力,形成了结构黏度。所以,胶体溶液经过测量得到的表观黏度应该是牛顿黏度和结构黏度之和,即ηa =ηn+ηc。其中ηn 是流体的牛顿黏度,为常数,而ηc 是流体的结构黏度,在受到切变应力的作用后,糊料大分子链的溶剂化作用被破坏产生自由水分,同时高分子链和链之间的网状结构受机械作用,开始向某一特定的方向运动,使分子链间范德瓦尔斯力或氢键作用被破坏,流体层和层之间黏滞阻力(内摩擦力)降低。从而使ηc 值下降甚至消失,因此ηc 不是一个常数。

图4-10 触变性流体的流变曲线

有些原糊的表观黏度不但随切应力增加而降低,而且还与施加切应力时间长短有关。在恒温条件下,加以一定的切应力,它们的剪切速率在开始时比较小,随着时间延续,剪切速率会渐渐增加。去除切应力以后,会逐渐回复成原来的状态。这种黏度在等温条件下与时间有依赖关系的可逆变化称为触变性。触变性流体的流变曲线如图4-10 所示。

在图4-10 的流变曲线图中,流变曲线的滞后(超前)曲线的形状,决定于曲线上行和下行时,切向应力施加或递减的速率,当速率极慢时,流体可不呈现触变现象,得到的是图中以虚线标出的平衡曲线。流体触变性的大小,是以上行曲线和下行曲线所包围的面积来表示的,面积越大,则流体的触变性越大。

流体的触变性,主要是由其结构黏度引起的。结构黏度可因机械影响(如搅拌、印花刮浆、花筒挤压)或温度变化(如加热)而减小或消失,也可因施加的影响消除(如色浆静置一段时间、冷却)而回复。回复过程中,流体的流变曲线并不一定循原来曲线的轨迹,但最终仍可以回复成原来流体的表观黏度,这种现象常可重复地演变。(www.xing528.com)

影响流体触变性大小的因素有:

(1)分散体系的本性。牛顿型流体无触变性,其他类型的分散体系,由于结构黏度的存在或多或少地都存在触变现象,结构黏度大的分散体系其触变性大。

(2)分散体系中分散质的含量。分散体系中分散质的含量,对印花原糊来说即是原糊的浓度,浓度低的其触变性小。例如4%以下的皂荚胶,其触变性极小,到6%以上时,则该原糊的触变性变大。

图4-11 切应力的作用幅度与流体触变性的变化

(3)切应力的作用幅度。切应力的作用幅度增大,同一分散体系的触变性变大。如图4-11 所示。

印花原糊、色浆的流变性能,对其印花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根据印花原糊、色浆的流变曲线或黏度曲线,可以预测该原糊在实际印花过程中的印花性能。在实际生产中常用印花黏度指数来表示流变性。印花黏度指数简称PVI值,也称PVID。测定方法是,采用回转式黏度计测取同一原糊在相同转子转速分别为100r/min 与10r/min 时的黏度比值,即PVI值=η100/η10;若选用同一种转子在60r/min 及6r/min 两种转速下,分别测取原糊的黏度,则PVI 值=η60/η6。必须说明的是,这两种不同条件下测得的PVI 值是不同的,因此在做比较时必须注明实验的转速。印花原糊和色浆的PVI 值在0.1 ~1.0 之间,PVI 值为1 时,是牛顿型流体。PVI 值越小,则原糊的结构黏度越大,结构黏度指数也越大。PVI 值与结构黏度指数的关系近似符合下式:

小麦淀粉、龙胶、结晶树胶、甲基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和羧甲基纤维素糊的结构黏度指数都很高(即PVI 值很低),而印染胶糊的结构黏度则较低(PVI 值较高)。阿拉伯树胶糊的PVI 值很高,接近1,近似牛顿型流体。海藻酸钠糊的PVI 值也较高,特别是低黏度的海藻酸钠,通常认为属于牛顿型流体。

在实际应用中,有时为了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常选用两种原糊,取长补短进行拼混使用。例如,小麦淀粉的渗透性和印花均匀性差,为了改善印花均匀性,可以与印花均匀性良好的印染胶糊或海藻酸钠糊混合使用。油/水型乳化糊和海藻酸钠糊混合使用,不但可以增加乳化糊的胶体稳定性,而且可增进乳化糊的渗透性。即使同类的糊料,也可采用几种来源的原料混用,例如国外有些海藻酸钠商品是取不同产地的海藻加工制得的,所制成糊料的印花性能比单一产地的海藻钠糊要好。混合糊的黏度不是它们原来黏度的简单平均值,与它们的混合比不呈线性关系,大多数是低于原来任何一种糊的黏度,少数也可能比原来的高,这决定于原糊的性质和相容性。图4-12 为小麦淀粉糊和黄糊精、龙胶、阿拉伯树胶糊拼混糊黏度与混合比的关系。

图4-12 小麦淀粉糊和黄糊精、龙胶、阿拉伯树胶糊拼混糊黏度与混合比的关系

混合糊的黏度不等于原来两种糊黏度的平均值,这表明混合后两种糊料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一般来说,水合能力强的糊料分子可夺去水合能力弱的糊料中的水分子,使它溶胀程度下降,黏度随之降低。两种都带负电荷的糊料分子,例如海藻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静电斥力,相互作用较小,所以拼混后黏度变化不大。

混合糊的黏度虽然与混合比不呈直线关系,但大多数混合糊的PVI 值与混合比呈直线关系,而且混合组分越多,这种关系越为明显。因此,混合糊的PVI 值可以从每种糊的PVI 值和它们的含量近似地求得:

式中:(PVI)a——a 糊的PVI 值;

(PVI)b——b 糊的PVI 值;

ma——a 糊的质量;

mb——b 糊的质量。

小麦淀粉糊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糊的混合比与PVI 值的关系如图4-13 所示。

图4-13 小麦淀粉糊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糊的混合比与PVI 值的关系

(二)印花糊料的印花适应性

如前所述,各种印花糊的流变性差异很大,什么糊料的流变性最适合,或者说不同的印花方式、图案以及印不同纤维的纺织品应选用怎样流变性的印花原糊,这是印花工作者最为关心的事情。

印花方法主要有滚筒、平网、圆网以及纸版印花等。在手工筛网印花过程中,要求色浆在刮前静止在筛网上(不能产生“淌浆” 现象),色浆在刮浆时受切应力作用后,黏度应迅速下降,透过网孔并进入织物的毛细管中,切应力去除后色浆应立刻回复原来的黏度,因此应选用假塑型色浆为宜,这种印花方法最常用的原糊是淀粉、海藻酸钠以及变性种子胶等。滚筒印花机印花时,色浆受到强烈的刮动和挤压的机械力作用,切应力和剪切速率都很高,一般宜选用黏度相对较低的糊料,常用的印花糊有海藻酸钠、印染胶以及变性种子胶制得的糊。自动平网和圆网印花的刮浆速度介于上述两种之间,刮浆时色浆受到的切应力和剪切速率也在上述两种之间,所以需要选用流变性介于上述两种之间的糊。常用印花糊有海藻酸钠、变性种子、羧甲基纤维素钠以及其他天然糊料的变性产物。

上述四种印花方法的色浆具有的黏度和PVI 值要求大致有以下关系:

花型或图案特征不同,色浆的流变性也应不同。一般来说,色浆的黏度高,PVI 值低,容易印得清晰的花纹,反之较差。所以印制线条、小花等精致花纹时,应选用PVI 值较小,触变性较强和黏度较高的色浆。而印制大块面、满地花的花纹,或者要求印透性和印花均匀性好的产品,则应选用PVI 值较高,触变性较弱和黏度较低的色浆。

图4-14 图案特征、纤维性质和织物组织结构与色浆黏度和PVI 值的关系

此外,纤维性质和织物组织结构不同,色浆的流变性也应不一样。例如,印亲水性强的天然纤维纺织品或印浆易渗透的蓬松纺织品,以选用含固量低,PVI 值较低和黏度较低的色浆为宜,以利于色浆对纺织物润湿、渗透。相反印制疏水性纤维纺织品或色浆较难渗透的紧密织物,则以选用含固量高,PVI 值较高和黏度较高的色浆为宜,通常选用糊精、低黏度海藻酸钠及某些变性淀粉糊作糊料。上述关系可粗略地由图4-14 表示。这种关系不是绝对的,有些因素也是相互制约的,实际应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平衡来选用糊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