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功率因数与谐波影响分析

功率因数与谐波影响分析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功率因数定义为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的比值,有公式交流供电设备的功率因数是在电流波形无失真的情况下定义的。造成功率因数降低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交流输入电流波形的相位失真;二是交流输入电流波形存在失真。功率因数(λ)与总谐波失真存在下述关系:当交流输入电流与电压保持同相位,即cosφ=1时,式可简化为普通开关电源的功率因数较低,必须提高其功率因数才能降低电网中的无功功率,减少谐波污染,提高电网的供电质量。

功率因数与谐波影响分析

对于不失真的正弦交流电而言,其输入电压与输入电流的表达式分别为

978-7-111-41942-6-Chapter10-1.jpg

式中,ui均代表瞬时值,UI有效值φ表示相角。交流输入的视在功率S=UI,而有功功率P=UIcosφ。仅当cosφ达到1时,P=UI=S

功率因数的英文缩写为PF(Power Factor),其国标符号为λ。功率因数定义为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的比值,有公式

978-7-111-41942-6-Chapter10-2.jpg

交流供电设备的功率因数是在电流波形无失真的情况下定义的。造成功率因数降低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交流输入电流波形的相位失真;二是交流输入电流波形存在失真。相位失真通常是由电源的负载性质(感性或容性)而引起的,这种情况下对功率因数的分析相对简单,一般可用公式cosφ=P/(UI)来计算。但当交流输入电流波形不是正弦波时(例如全波整流后的电流波形),就包含大量的谐波成分,式(10-3)不再适用,此时

978-7-111-41942-6-Chapter10-3.jpg

式中,I1为基波电流;Inn次谐波的电流,978-7-111-41942-6-Chapter10-4.jpgI0为电流中的直流成分,对于纯交流电源,I0=0。重新定义的功率因数应为

978-7-111-41942-6-Chapter10-5.jpg

式中,cosφ1为相移功率因数(Displacement Power Factor,DPF,亦称位移功率因数或基波功率因数)。电流失真成分为978-7-111-41942-6-Chapter10-6.jpg

总谐波失真是指用信号源输入时,输出信号(谐波及其倍频成分)比输入信号多出的谐波成分,一般用百分数表示。功率因数(λ)与总谐波失真(THD)存在下述关系:

978-7-111-41942-6-Chapter10-7.jpg(www.xing528.com)

当交流输入电流与电压保持同相位,即cosφ=1时,式(10-6)可简化为

978-7-111-41942-6-Chapter10-8.jpg

普通开关电源的功率因数较低,必须提高其功率因数才能降低电网中的无功功率,减少谐波污染,提高电网的供电质量。例如,未经过PFC的某开关电源,实测其交流输入电压与输入电流的典型波形如图10-1a所示。图10-1b为对严重失真的交流输入电流波形所做的谐波分析,这里将基波幅度定位100%,3、5、…、21次高次谐波(均为奇次谐波)的幅度则表示为与基波幅度的百分比。未采用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开关电源功率因数仅为0.5~0.6。

978-7-111-41942-6-Chapter10-9.jpg

图10-1 未经PFC的开关电源交流输入波形

a)输入电压与输入电流的典型波形 b)谐波分析图

举例说明,若给开关电源配上有源PFC,使之功率因数达到0.98,则可获得接近完美的交流输入波形,如图10-2a所示。图10-2b为校正后的谐波分析图。与图10-1相比,交流输入电流呈比较理想的正弦波,从谐波分析图已观察不到高次谐波分量了。

978-7-111-41942-6-Chapter10-10.jpg

图10-2 经过有源PFC的开关电源交流输入波形

a)输入电压与输入电流的典型波形 b)谐波分析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