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深爱上了英德的石头

深深爱上了英德的石头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米芾在宋代熙宁年间任英德的浛洸县县尉,在位两年。由此,历史上便流传着米芾对英德的石头情有独钟,他玩石被称作“石痴”,有个故事叫做“米芾拜石”。从米芾留下的三首诗和题字的文化元素来看,这是英德一笔珍贵的文化财产。虽然历史上记载着“米芾拜石”中资料并没有说是英德的某块石头,但我可以肯定的是,米芾年轻时

深深爱上了英德的石头

◎ 林超富 吴永全

广播公众性节目:《富哥话英德——米芾拜英石》

节目策划、主持:吴永全

节目编写、主讲:林超富

首播时间:2014年9月3日

【片头】:山山水水,历史典故,人情风物,尽在《富哥话英德》。

小全: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听我们这一期的《富哥话英德》。在节目当中呢,都会有小全和我们的富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些英德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故事等等。说到富哥,相信很多朋友都很好奇,究竟是何许人呢?今天首先介绍一下,富哥是来自我们英德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林超富。说到我们英德一些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故事,富哥对此是非常熟悉的,他基本上走过英德大大小小的不同的地方。对于很多听众朋友来说,通过看电视、宣传片可能对一些著名的景点比较熟悉,但是对于我们常见的这些景点、风俗民情,你们深入了解多少呢?可能是一知半解。但是这不重要,在节目当中我们会请富哥和我们一起去深入了解英德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故事,我也在学习当中。好的,事不宜迟,我们请富哥来到我们的直播室当中。富哥,和大家打声招呼吧。

小全:富哥,你好!

富哥:小全好!各位听众好!

小全:富哥,这一期你给我们分享的主题是什么呢?

富哥:今天和大家说的是关于宋代一位书画家——米芾,关于米芾这个名人,我要考考大家。米芾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和他的书法被世人称为“米癫”“米狂”“米草”。我想问问大家,知道米芾书法的启蒙老师是哪位吗?其实,米芾书法的启蒙老师和我们英德有关。这样说,大家可能以为我们在吹牛,那我就从几个方面来说明。米芾在宋代熙宁年间任英德的浛洸县县尉,在位两年。他来到后便觉得这里的山山水水很漂亮,特别时那些古怪的石头,他非常喜欢。工作之余,他对浛洸、阳山和英德出产的古怪石头进行玩赏,凡是看见古怪的石头,他都会很高兴地抱回来,高兴之余就喝上两杯酒,然后倒两杯酒在石头上请它们“喝酒”,与其称兄道弟。由此,历史上便流传着米芾对英德的石头情有独钟,他玩石被称作“石痴”,有个故事叫做“米芾拜石”。

小全:这个故事我听说过。

富哥:“米芾拜石”最早就是拜我们英德的石头。

小全:最早是拜英石。

富哥:所以,第一,米芾一生中喜欢古怪的石头,其中有三种石头是最古怪的,即英石、太湖石、灵璧石,他喜欢的三大名石包含了英石。第二,三大名石的观赏中,唯有米芾到过英石的故乡,即在浛洸县工作过两年。第三,米芾任浛洸县县尉时在英德留下三首诗赞美英德文化,第一首是当时浛洸县西边有座高山,叫尧山(现在的石牯塘),这首诗写道:“信矣此山高,穹隆远朝市。署木结苍荫,飞泉落青翠。”如今,我们到尧山石牯塘天门沟半山再读读这首诗,就能感受到它的意境了。

小全:现在天门沟可以看到这首诗吗?

富哥:天门沟现在有挂着这首诗,描绘的就是这样的环境。大概的意思是我相信这座山很高,离市区较远;树木繁茂原始,山上瀑布之下,水汽喷洒在树木上,“飞泉落青翠”。

小全:形容这个地方有好山好水好风光。

富哥:米芾当时还到过浈阳县,北江河边有一座非常雄伟的楼,相当于岳阳楼,叫做烟雨楼。当时米芾在楼里吃饭,看风景,看到北江河与滃江河的河水交汇处异常美,意境一来,诗兴大发,便写了第二首诗《烟雨楼》:“歧路分韶广,城楼压郡东。伎歌星汉上,客醉水云中。”首句是看到北江河和滃江河交汇处沟通着韶州和广州,第二句是烟雨楼坐落在浈阳城的东边,比浈阳城还高大雄伟,第三句是歌女歌声还在天空中回响,所以第四句是客人醉在水中云中。

小全:我想问烟雨楼现在的具体位置。

富哥:具体位置在英德人民大桥往南大约50米防洪堤处。

小全:当时那里是有座山吗?

富哥:是的,当时那里是有座山比较高,叫大庆山,再往西边走就是浈阳城。

小全:还没到南山?

富哥:没到,是到现在的汇和大厦背面处。

小全:当年那个位置是有座大山的?

富哥:是的,当时那里是有座泥山。汇和大厦背面较高,老一辈英德人都了解,就是当时的旧商业街。

小全:旧城商业街?

富哥:旧商业大楼处。

小全:那我大概也知道是哪里了,就是刚好是往城南旧城交界的位置。当时那里有座烟雨楼,对于很多老英德或者是城南的听众朋友来说可能会有所了解,但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是真的不知道烟雨楼的存在。好的,富哥,米芾除了留下两首诗,还有第三首呢?(www.xing528.com)

富哥:第三首是因为望埠镇河头那边有个传说,民间叫“望夫岗”传说。

小全:望埠名字的由来是不是和这个“望夫岗”的传说有关?

富哥:有关。传说,丈夫外出做生意,妻子日夜盼望,却一直没等到丈夫归来,最后变成了石头。现在河头江边还有几块石头,被称作“望夫石”。米芾到了这里很感动,就写了这首诗:“望夫冈上望,浅滩石粼粼。相思不相见,空做望中人。”

小全:现在是不是因为有飞来峡、白石窑等工程导致这几块石头被淹了呢?

富哥:是的,被水淹了。你马上就想到这个可能了,所以现在很多人都看不到这些石头了。虽然失去了这个景点,但是这个美丽的传说还是流传下来了。米芾是名人,当年在浛洸县做县尉时还非常年轻,年仅23岁,但米芾的书法盛名是到其50多岁是才开始的,他在离开英德后,在官场上、朝政上任职的人羡慕米芾,便请米芾题字,其中有一个题字是“宝藏”的真迹,是赠送给英德的,已保留几百年,但因为朝代的更迭,到清代后期至民国时期遗失了。现在在襄樊的米南宫博物馆和北京故宫还保留有这幅字的拓片。真迹在英德这边,但是遗失了。从米芾留下的三首诗和题字的文化元素来看,这是英德一笔珍贵的文化财产。这是我们说的第三点。第四,米芾喜欢古怪的英石,以英石为标准,对英石、太湖石、灵璧石提出了“四个字”的审美标准,即“瘦、皱、漏、透”。

小全:瘦、皱、漏、透。

富哥:对,看来小全对我们米芾的英石审美观挺熟悉的。我研究了一下,米芾的书法是突破了传统的正楷体,形成狂草,所以米芾的书法也叫做“米草”“米狂”。米芾书法的共同点就是“八面来风”,变化无穷,想想我们的英石“瘦、皱、漏、透”,同样是变化无穷。因此,我认为米芾的书法风格和英石“瘦、皱、漏、透”的风格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而且,米芾是在年轻尚不出名时在英德浛洸工作,且喜欢玩石头。虽然历史上记载着“米芾拜石”中资料并没有说是英德的某块石头,但我可以肯定的是,米芾年轻时喜欢古怪的石头,所以书法上受其影响,于是他看见石头就拜,拜石为兄,书法上就受其影响。可以这样说,米芾书法的启蒙老师就是英石。大家觉得我这个观点是否正确?

小全:听了富哥说到“米芾拜石”这个典故,其实最早是拜英石。

富哥:最先拜的是英石。

小全:刚刚听您说,米芾的三首诗以及题字和英石有相似之处,他来到浛洸做县尉,与周边的浈阳县有交流,看到很多好风景,为英德留下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对于我们很多英德人来说,你一定不可以不知道什么是英石,同时不能忘记米芾,通过对英石和米芾的认识了解英德,对英德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有深刻的认识。

富哥:是应该了解的。

小全:富哥围绕着英石和米芾系列的故事,讲述了米芾留下的三首诗。除了这三首诗,还有别的更深入的故事吗?

富哥:米芾此人很有才华,但他的仕途并不是很畅通,他的第一次升官是到浛洸县做县尉。作为广东人,我们对古时到广东的文人名士都很熟悉,但是他们大部分因与朝廷高官政见不同而被贬谪,包括刘禹锡苏东坡被贬到南方,都叫贬官。但是米芾不属于贬官,而是升官,因为他有位亲戚在宫里做事,德高望重,他受到亲戚的推荐(古时做官除考取功名外,还有一种方式是得到位高权重或德高望重的人的推荐)而任职,这类人较少,需有才华才有可能被推荐。米芾因这特殊关系,同时在音乐、书画等方面都很有成就,所以被推荐当了浛洸县小小的县尉。在浛洸,他除了特别喜欢英石外,还对身边百姓的生活建筑等方面进行关注。其中他最喜欢尧山,风景优美,所以他经常到此处,一为体察民情,二是休养身心。石牯塘镇石霞村西面有座山叫雷劈山,半山上有个比较出名的寺,叫“万善院”(现称天星寺),在古时是非常热闹的,于是米芾也经常到那里。在那里烧香、养身,所以,那个地方现在都人杰地灵。

小全:听您这么说,当时并不像现在这样科学、发达,我们现在喜欢去哪里玩都可以坐高铁、飞机、火车或自驾到处去玩,娱乐项目繁多,但在古时只有琴、棋、书、画、烟、酒、茶可以消遣。

富哥:当时的话,烟比较少,但是酒是少不了的。不喝酒的话,米芾就不会拜石为兄的。

小全:不知道是不是你们收集到的资料是这样的,当时米芾是喝了酒才会吟诗、拜石。

富哥:没错。喝酒到最佳状态时是如梦如幻。我们看英石时,你看像狗,我看像牛,别人看又像狮子,英石形态本就变化无穷,而米芾的书法就在英石的启发和米酒的触动下,开始有了境界。天门沟、大草原、尧西风光,米芾为这里写了诗。尧西是以前的西京古道必经之处,水陆路起点浛洸,经过石牯塘,再到韶关乳源,由岭南到长安即现在的西安。现在各处正打造西京古道文化。

小全:我想请问,这古道是指我们现在的省道或高速公路吗?是通往天子脚下的路?

富哥:是的。因为当时没有车,是用马的,而官道有驿站,所以天门沟也叫“九州驿站”。起点浛洸,再到天门沟驿站换马,送加急文书时到驿站换马再继续跑。

小全:在当时,去京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富哥:是的,不容易。

小全:好的,这一期就和大家聊到这,同时非常感谢富哥。再见!

富哥:各位再见!

作者介绍:

林超富,1963年2月出生,华南师大中文系毕业。现任英徳市政协副主席。担任社会工作有:珠江文化研究会理事、北江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英德电台《英德故事》之“富哥话英德”栏目特邀主讲人。

长期对英德区域的历史文化、民间民俗文化进行挖掘、整理、研究。个人著作有《北江女神曹主娘娘》,编写《英德历史文化》《英德摩崖石刻》等35本英德文史图书。

多次到国内外参加文化学术交流,发表论文20多篇。 获“广东省十大优秀书香之家”“清远市优秀社科工作者”等称号。

吴永全,1981年10月出生,现任英德市广播电视台电台台长,资深节目主持人。从事广播工作20年,主持过新闻资讯类、生活娱乐类、互动类等多档不同类型的节目,具备丰富的主持人经验。工作努力、严格,逐渐打造了《英德新闻》《英德大小事》《富哥话英德》《新闻早报》《谈车轮驾》等品牌节目,得到广大听众认可。

从2014年8月起,主持每周一讲《富哥话英德》节目,让人们全面地了解英德山山水水、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得到了社会好评。多个工作品获省、市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