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化图书装帧的语言与表达方式优化方案

深化图书装帧的语言与表达方式优化方案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图书装帧的语言任何一门艺术都有其特有的语言形式。相同的语汇通过不同的表述形式,其效果是迥然不同的。(三)“长话短说”与“短话长说”的表述形式读者在理解一个封面的所有艺术语言所表述的设计思想的时候,需要有一个时间过程,这个过程的长短是由设计者根据书的内容和读者对象的不同,通过不同的表述方式来控制的。这种用较多的形象语汇,直观而浅显地向读者传播图书内涵的表述形式,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长话短说”。

深化图书装帧的语言与表达方式优化方案

(一)图书装帧的语言

任何一门艺术都有其特有的语言形式。音乐、舞蹈、戏剧美术摄影等艺术,无一不是依赖其自身在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独特的艺术语言,把人们的思想情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传达着人们对美的感受,使人们在心灵深处引起强烈的共鸣。

和用文字表达的语言一样,各种艺术语言都有其丰富的语汇和相应的表述形式。比如音乐,音符的强弱、节奏的快慢、和弦的和谐与不和谐、音色的粗犷与典雅,都可以说是构成乐曲的语汇,这些语汇本身是杂乱无章的,不能直接传达人们的思想和情感,只有通过艺术家把它们有选择、有秩序地组织成乐曲后,它们才被赋予生命力,才能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图书装帧是一门与文化艺术联系十分广泛的艺术,它集绘画、书法、摄影、装饰艺术为一身,涉及语汇是非常丰富的。例如,在点、线、面的应用上,一根垂直线能给人以挺拔、庄重的感觉,而一条水平线却能使人感到开阔和平静,波纹线有流动感,光洁的线条能给人明朗的印象;在色彩构成中,红色象征着革命、热血,也表示危险,绿色却意味着生命与和平;在图书的整体色调设计中,高长调能给人以明快、活泼和刺激感,而高短调会使人产生轻柔、优雅和神秘的感觉……熟练掌握这些语汇,在创作过程中能深入到中外传统文化中,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挖掘、提炼出新的语汇,这是作为一个设计人员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和业务上的基本功。

然而设计过程并不意味着各种艺术语汇的堆砌,那是一种在艺术灵感的诱导下,按一定的表述形式把某种思想和情感表述出来的复杂的创作过程。这里所谓的表述形式就是艺术语汇的组织形式。换句话说,也就是艺术作品的表现方法。相同的语汇通过不同的表述形式,其效果是迥然不同的。例如,色彩的象征意义,是人类或者说是某个民族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作为装饰艺术的语言长期被人们利用着。但是在早些年,由于人们习惯于四平八稳、慢节奏的表述形式,因此在色彩的设计中灰调子用得多,色彩之间的关系倾向调和,设计出来的封面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大多偏于灰、老旧。

近些年来,人们开始追求形式多样、明朗强烈的艺术效果。在新的设计思想的指导下,在图书的装帧中出现了饱和度很高的色彩和对比色以及互补色的色彩配置。虽然色彩的象征意义没有发生变化,但设计的最终效果被赋予一种强烈、生动、亢进的现代感觉。一般来说,在艺术语言中,语汇相对稳定,而其表述形式就显得十分活跃,随着社会意识的突变在短期内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而决定着设计的最终效果。在我们的一些同行中,设计总是摆脱不掉旧形式的禁锢,究其原因,就是他们在设计中还因循着旧时的表述形式,对新的形式缺乏深入的研究。当然,艺术的表述形式是千变万化的,否则艺术就不称其为艺术了。但是通过分析形式发展的大趋势,我们还是能够找到其中规律性的东西。尤其是对那些在国内外都比较流行的、具有时代特征的表现方法,更应该及时总结,上升到理论,以指导我们今后的实践。

(二)呼唤式的表述方式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在社会中的价值,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力图体现自己的存在,以求得社会的承认。社会观念的这种变革,在现代装帧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目前,在装帧界中有一句话很流行:“某某封面跳出来了!”意思就是,在众多的封面中某一个封面特别引人注目。在商品经济发展的今天,图书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本身就要求它的装帧具有很强的广告效果,以其强烈的效果向读者呼唤,以引起他们的注意,产生购买和阅读的欲望,以实现图书的两个效益。(www.xing528.com)

那么,那些引人注目的设计,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呢?归结起来不外乎如下三个方面:其一,在设计形式上力求简洁、概括,使形式感明确而强烈。因为简洁而明确的图形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并易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其二,在用色上使用纯度较高的色彩和对比度较强的配置关系,甚至大面积地使用饱和度很高的色彩来撞击人们的视觉。其三,在整体构思上不断创新,新的东西通常先声夺人。在近年来的设计作品中,设计人员无论从图书的开本、用料、工艺上,还是在整体节奏、用色、书名和图的配置方面,都在全方位地探索新的路子,从而涌现出了一大批很有特色的优秀作品。鲜明的设计形式、饱和的色彩、独具个性的设计构思,犹如文章中一个个引人注目的惊叹号,在向读者呼唤,形成了图书外在形式的强烈的感召力,也体现了现代装帧表现形式的一大特点。

(三)“长话短说”与“短话长说”的表述形式

读者在理解一个封面的所有艺术语言所表述的设计思想的时候,需要有一个时间过程,这个过程的长短是由设计者根据书的内容和读者对象的不同,通过不同的表述方式来控制的。

通过对图书市场的调查可以发现,对一些内容比较通俗、读者范围比较广泛、趣味性比较强的图书,目前在封面上通常采用彩色图片作为设计素材,有的甚至将几张乃至十几张照片组织在一起构成画面。这类封面表面看来细节繁多非常热闹,但其寓意不深,直观易懂,所要表现的内容一目了然,因此深受文化水平较低的读者的欢迎。这种用较多的形象语汇,直观而浅显地向读者传播图书内涵的表述形式,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长话短说”。

反之,对一些读者层次较高,理论性、思想性较强的图书,在设计封面时似乎找不到确切的语汇。图书的装帧只能通过象征的手段,依靠抽象的语汇,用简练的色彩和图形来表现书的主题。这类设计表面看来十分简单,但是给读者留下了思考和想象的广阔余地,欣赏和理解的过程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有的人说某个封面我百看不厌,而且每次欣赏都能品出新的味道来,这就是“短话长说”所要达到的设计效果。

无论是“长话短说”或“短话长说”,都是为了满足现代社会不同层次的读者或同一层次读者在不同场合下对装帧的要求,都值得我们去尝试和探讨,绝不能厚此薄彼,束缚自己的手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