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气体保护焊的历史与发展

气体保护焊的历史与发展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气体保护焊的发展历史从1883年别那尔道斯发表的《气流中的焊接》一书开始,一直到1930年出现了TIG焊和1948年出现了MIG焊等惰性气体保护焊方法。同一时期还实现了Ar+CO2或Ar+O2混合气体保护焊。而日本、美国、英国和俄罗斯等工业发达国家的气体保护焊方法完成的焊接工作量已经达到65%以上,其中日本已达到80%。1998年奥地利Fronius公司最先推出了全数字化焊机,其中主要是各类气体保护焊设备。数字化焊机的出现带来了焊接工业的更快发展,它是未来之星。

气体保护焊的历史与发展

电弧焊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801年英国戴维(Davy)发现电弧现象,但是当时缺少廉价的和适用的焊接电源,其发展很慢。直到1885年俄国人别那尔道斯(Benardo)发明了碳弧焊法,电弧才开始作为一种热源应用于工业生产。1888年,俄国人斯拉文诺夫(Slavianoff)发明了金属极电弧;1908年,瑞典人基尔博格(Kiellberg)研制了薄药皮焊条;1930年,出现了厚药皮焊条。从此,电弧焊才逐渐真正应用于工业中。

气体保护焊的发展历史从1883年别那尔道斯发表的《气流中的焊接》一书开始,一直到1930年出现了TIG焊和1948年出现了MIG焊等惰性气体保护焊方法。进入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从冶金角度上解决了CO2焊的脱氧问题,才使CO2焊进入了工业应用阶段。这项发明是由各国学者独立完成的,如苏联的柳巴夫斯基(Lyubavskii)、诺沃日洛夫(Novoshilov)和日本的門关口等。同一时期还实现了Ar+CO2或Ar+O2混合气体保护焊(MAG焊)。CO2焊与MAG焊开始应用于碳钢的焊接。

我国尽管在20世纪50年代已开始研究CO2焊方法,但由于CO2焊接设备基本是由使用厂自己制造,而专业电焊机厂家的生产量很少,又没有配件的配套体系和焊丝的供应渠道,所以CO2焊方法推广应用非常迟缓。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引进了日本OTC和松下的技术以及美国Miller公司的技术,才使得我国CO2焊机与焊丝的生产步入正轨,加快了发展速度,从而推动了我国CO2焊的应用水平。这时开始应用在大型发电设备汽车造船火车的机车和车辆,以及摩托车、农业机械、家电等领域。但是我国的CO2焊焊接水平还不高,如焊接飞溅较大、焊缝成形不良,同时焊接设备的故障率还很高。(www.xing528.com)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逆变焊机的可靠性提高,逆变式CO2焊机问世。用这种焊机焊接时飞溅减少,焊缝成形改善。CO2焊完成的焊接工作量由20世纪80年代的2.5%增加到2005年的20%左右,之后CO2焊得到飞速发展,到2009年已达到30%左右。而日本、美国、英国和俄罗斯等工业发达国家的气体保护焊方法完成的焊接工作量已经达到65%以上,其中日本已达到80%。

1998年奥地利Fronius公司最先推出了全数字化焊机,其中主要是各类气体保护焊设备。这种设备是在逆变焊接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DSP技术及焊接工艺技术全面提高的基础上出现的。数字化焊机的出现带来了焊接工业的更快发展,它是未来之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