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设计驱动电路:从理论到实践

如何设计驱动电路:从理论到实践

时间:2023-06-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驱动电路的功率放大环节一般由晶体管或CMOS管电路构成。常用的隔离驱动形式有3种:光耦合器隔离驱动、脉冲变压器隔离驱动、辅助电源隔离驱动。高压软起动器的隔离驱动电路比较特殊,对电气绝缘和耐压要求很高,一般采用3种形式:光纤隔离驱动、高压电磁隔离驱动、采用光控晶闸管隔离驱动。图16-48 脉冲变压器触发电路光耦合器隔离触发常采用晶闸管两端电压过零触发的方式,常用的原理电路如图16-49所示。图16-49 光耦合器隔离触发原理电路

如何设计驱动电路:从理论到实践

触发延迟角控制和调节环节是软起动器的核心环节,来自电压、电流同步过零检测的信号和来自反馈量检测环节的信号都被送入触发延迟角控制和调节环节,通过控制环节对信号进行处理和计算,最后输出晶闸管的触发控制和调节信号。

触发脉冲形成和隔离放大环节根据从计算机接收到的触发控制信号,通过脉冲形成、整形、隔离、功率放大后施加于三相反并联晶闸管的门极,控制晶闸管的导通。

(1)对触发脉冲的要求

1)触发脉冲应有足够的功率,触发脉冲的电压、电流应符合晶闸管对门极触发参数的要求,并留有一定裕量。

2)触发脉冲的相位应在调压电路允许的移相范围内。

3)触发脉冲必须与输入电源同步、同频,且具有固定的相位关系。

4)触发脉冲宽度应满足要求,对感性负载,一般大于频率50Hz的60°。

晶闸管门极触发脉冲的形式一般有双窄脉冲、宽脉冲和脉冲序列三种。从触发的可靠性来说,后两种较好,但宽脉冲消耗的功率大。

(2)脉冲列形成的主要方式

1)通过外围器件构造。(www.xing528.com)

2)用专用的集成电路如TC787。

3)直接由计算机软件定时器生成。

驱动电路的功率放大环节一般由晶体管或CMOS管电路构成。

触发电路一般由相对独立的低压直流电源供电,为保证触发电路的工作安全,应使触发电路与主电路隔离。另外,电气隔离可减少主电路对触发电路及控制电路的干扰,提高电路的可靠性。触发方式主要有移相触发和过零触发两种,通常均采用隔离的触发形式。常用的隔离驱动形式有3种:光耦合器隔离驱动、脉冲变压器隔离驱动、辅助电源隔离驱动。高压软起动器的隔离驱动电路比较特殊,对电气绝缘和耐压要求很高,一般采用3种形式:光纤隔离驱动、高压电磁隔离驱动、采用光控晶闸管隔离驱动。一个典型的脉冲变压器触发电路如图16-48所示。

978-7-111-46838-7-Chapter16-105.jpg

图16-48 脉冲变压器触发电路

光耦合器隔离触发常采用晶闸管两端电压过零触发的方式,常用的原理电路如图16-49所示。

978-7-111-46838-7-Chapter16-106.jpg

图16-49 光耦合器隔离触发原理电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