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库区人力资源迁移方式比较分析及启示

库区人力资源迁移方式比较分析及启示

时间:2023-06-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是改善库区人地关系尖锐矛盾、满足库区广大后靠移民“有饭吃、有活干”基本要求的有效途径,舍此无他良图。

库区人力资源迁移方式比较分析及启示

上述库区移民安置的四种方式或称四种类型及其产生的社会经济乃至资源环境效果,为在比较基础上探讨库区移民安置的最佳方案提供了基本素材科学思路。从库区移民安置的四种方式、规模及其产生的社会经济效果来看,以后靠迁移及远迁、疏散安插含投亲靠友而返迁库区的农业安置移民所面临的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最突出、最严重。不考虑库区移民工程主体——农民的根本利益是过去数十年中水利工程“重工程轻移民”思路的必然结局,因而造成了库区广大移民的生活乃至生存问题,也造成了今天值得全社会认真关注的库区社会经济发展及社会安定问题。库区移民较普遍存在的库区生产资料缺乏和生活贫困问题,使他们喊出了我们要求“有饭吃、有活干”的呼声,已震撼了党和国家及各级政府,国家下决心解决贫困人口,当然包括大多数库区移民的生计和发展问题,值得庆幸和欢迎。但库区移民问题的特殊性却亟待进一步加强调研和考察,掌握其规律性。

其特殊性首先在于库区移民为水利工程的建设付出了牺牲,做出了贡献;其次,库区移民的贫困是伴生现象,移民搬迁前后生活水平截然不同,反差太大;再次,库区移民人多地少生产资料贫乏将长期制约其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些特殊性理应成为国家和各级政府优先考虑和处理库区移民问题的根据和基础。数十年来,在解决库区移民及相关问题时又恰恰忽视了这些特殊性,一味强调不切实际的库区移民农业安置,尤其以后靠安置为主即其集中表现。强调后靠农业安置恰恰是库区移民长期贫困的根源,而不顾环境条件和经济基础的移民远迁和疏散安置造成的大量返迁,又进一步激化了库区人地关系的矛盾,加重了库区移民脱贫的难度。因此,如果真正要解决库区移民工程遗留问题,数十年来以农业安置为主体的传统思路必须要扭转,否则库区移民“有饭吃、有活干”的基本要求根本无法实现,最有说服力的当然还是库区调查结果。

除前述调查数据显示的问题之外,目前仍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库区移民人口增长、耕地减少、资源贫乏、环境恶化和生活水平较低的状况。例如,位于鲁中山地,属于济宁市的贺庄、龙湾套和华村三个中型水库区的19647人,截至1997年,人均耕地仅0.49亩,人均收入仅698.65元,人均口粮139.5千克,仅相当于所在县人均收入的50%和人均口粮的40%左右。这些数据不仅客观反映了某些库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冲突的尖锐程度及其根源——库区众多移民被密集地安置在水库周边狭隘且贫瘠的区域所造成的土地严重超负荷运转。这种状况不改变,国家高投入而库区低产出的输血式运作方式将长期延续,它被生产资料的缺乏所左右,不以任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而且这还客观地揭示了将库区超载的人力资源实行流域内非农化安置和转移,以缓解耕地严重不足,人地关系尖锐矛盾的客观必然性和时间紧迫性。这是改善库区人地关系尖锐矛盾、满足库区广大后靠移民“有饭吃、有活干”基本要求的有效途径,舍此无他良图。烟台门楼水库区移民实行非农化安置和转移的实践已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只是目前职工广泛下岗失业的困扰给实现库区移民非农化安置带来了思想上与实际上的严重障碍,但是适当地清退城市中来自非库区农村的临时用工,并着眼于下岗职工不屑一顾的行业进行安置,库区移民在流域内实行一定规模的非农化安置还是有可能的。

总之,在以经济与技术手段帮助库区移民解决生产与生活问题的同时,加大库区移民向流域内受益地区非农化安置的力度和规模,缓解库区尖锐的人地关系矛盾无疑是从根本上加快解决库区移民生计困难的步伐,全面实现中央扶贫攻坚战略目标,使广大库区移民尽早与全社会共享富裕生活的根本途径;同时也符合中央拓宽移民安置门路的思路。只是还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调研与考察工作,一如烟台市的做法。

参考文献 (www.xing528.com)

[1]韩光辉.实行非农化转移是库区移民工程的根本出路[J].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1):33-41.

[2]韩光辉.可持续发展的历史地理学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4(3):43-49.

[3]韩光辉.论库区贫困与库区发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997(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