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掌握铣床的基本操作?

如何掌握铣床的基本操作?

时间:2023-06-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习准备一、认识铣床扫码观看铣床结构操作铣床前首先要认识铣床的结构、功能、主要技术参数,熟悉铣床上各操作手柄及其作用。铣床上的进给变速操作是为了改变机动进给时不同进给速度要求。表4-10X5032 型铣床日常润滑要求任务实施一、铣床的日常保养合理的使用和保养机床是保持机床精度,延长机床使用寿命,保证产品质量的有效手段,是铣工职业素养和操作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掌握铣床的基本操作?

学习准备

一、认识铣床

扫码观看铣床结构

操作铣床前首先要认识铣床的结构、功能、主要技术参数,熟悉铣床上各操作手柄及其作用。

1. 铣床的结构和功能

X5032 型立式升降台铣床是生产中应用比较广泛一种铣床,其结构如图4-12 所示,它各部件的功能见表4-7。

图4-12

表4-7 铣床主要部件功能

2. 铣床的主要技术参数

铣床的主要技术参数反映铣床的加工性能。表4-8 为X5032 型铣床的主要技术参数。

表4-8 X5032 型铣床的主要技术参数

3. 铣床操作手柄的认识

铣床上的操作手柄如图4-13 所示。

图4-13  铣床操作手柄

(1)工作台纵向、横向和升降手动进给操作。

① 操作前应先关闭机床电源,如图4-14 所示。

图4-14 机床电源

② 检查各方向紧固手柄是否松开,然后再进行各方向手动进给操作。

如图4-15 所示,纵向、横向刻度盘的圆周刻线为120 格,每摇一格,工作台移动0.05 mm;每转一圈,工作台移动6 mm。

图4-15 纵向、横向手柄刻度盘

如图4-16 所示,垂直方向刻度盘的圆周刻线为40 格,每摇一格,工作台升(降)0.05 mm;每转一圈,升降台移动2 mm。

图4-16 升降手柄刻度盘

进行定距操作时,若手柄摇过了刻度,不能直接摇回。因为丝杠与螺母间存在着间隙,反摇手柄时由于间隙的存在,丝杠并不能马上一起转动,要等间隙消除后丝杠才能带动工作台运动,所以必须将其退回半转以上消除间隙后,再重新摇到要求的刻度位置。

(2)主轴变速操作。

如图4-17 所示,变换主轴转速时,必须先接通电源,停机(主轴停转)后再按以下步骤进行。

① 手握变速手柄球下压,使其脱出固定的槽位置。

② 将手柄向左推进,使其定位的块送入到固定环的槽2 内。手柄处于脱开的位置Ⅰ。

③ 转动转速盘,将所选择的转速对准指针

(3)进给变速操作练习。

铣床上的进给变速操作是为了改变机动进给时不同进给速度要求。操作时需在停止自动进给的情况下进行,操作步骤如下(见图4-18):

图4-17 主轴变速操作

① 向外拉出进给变速手柄。

② 转动进给变速手柄,带动进给速度盘转动。将进给速度盘上选择好的进给速度值对准指针位置。

③ 将变速手柄推回原位,即完成进给变速操作。

扫码观看铣床基本操作

图4-18 进给变速操作

二、常用铣刀的认识

1. 铣刀的分类及用途

铣刀是铣床上进行金属切削的专用刀具,由于铣床的种类及运动方式很多,所以铣刀的类型也很多,见表4-9。

表4-9 常用铣刀及分类

续表

续表

2. 铣刀的标记

(1)铣刀标记的内容。

为了便于辨别铣刀的规格、材料和制造单位等,在铣刀上一般都刻有标记。标记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 制造厂家的商标。

② 制造铣刀的材料。

③ 铣刀的尺寸规格。

(2)各类铣刀尺寸规格的标注。

铣刀的尺寸规格标注内容随铣刀种类不同而略有区别。

① 圆柱形铣刀、三面刃铣刀、锯片铣刀等,都以外圆直径×宽度×内孔直径来表示。例如,圆柱形铣刀尺寸规格标记为80×100×32。

② 立铣刀、键槽铣刀等一般只以其外圆直径作为其尺寸规格的标记。

③ 角度铣刀、半圆铣刀等一般以外圆直径×宽度×内孔直径×角度(或圆弧半径)表示。如80×18×27×60°或80×32×27×8R。

3. 铣刀的构成

组成铣刀的要素:切削部分、刀体、刀柄、刀孔等。

(1)切削部分:刀具上起切削作用的部分,多刃刀具有多个切削部分。它是由切削刃、前面及后面等产生切屑的各要素所组成。

(2)刀体:刀具上夹持刀条或刀片的部分,或由它形成切削刃的部分。

(3)刀柄:刀具上的夹持部分。

(4)刀孔:刀具上用以安装或固紧于主轴、心杆或心轴上的内孔。

三、铣床常用夹具

在铣床上装夹工件时,最常用的有两种方法,用平口钳装夹和用压板装夹。小型工件一般采用平口钳装夹,大中型工件多是在铣床工作台上用压板装夹。

1. 平口钳的种类和结构

常用的平口钳主要有非回转式和回转式两种(见图4-19)。回转式平口钳主要由固定钳口、活动钳口、底座等组成。非回转式平口钳与回转式平口钳结构基本相同,只是底座没有转盘,钳体不能回转,但刚度大。回转式平口钳可以扳转任意角度,适应性强。

图4-19 平口钳

2. 平口钳的规格

平口钳以钳口宽度(mm)为标准规格,常用的有100、125、136、160、200、250 六种。

四、铣床的润滑保养

机械中的可动零部件,在压力下接触而做相对运动时,其接触表面间就会产生摩擦,造成能量损耗和机械磨损,影响机械运动精度和使用寿命。因此,在机械设计中,如何降低摩擦、减轻磨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措施之一就是采用润滑。

1. 润滑的作用(www.xing528.com)

润滑的作用:减少摩擦、减轻磨损、降温冷却、清洗、防止腐蚀、缓冲减振。

2. 铣床的润滑方式

铣床润滑包括轴承齿轮导轨和挂架等部位的润滑,在铣床内部的齿轮变速箱、主轴等传动部位多采用自动润滑,也称强制循环润滑。只要开动机床,内部的油泵就开始工作,将润滑油输送到齿轮、轴承等各个需要润滑的部位。但导轨、丝杠等部位就需要每班进行手动滴油润滑。表4-10 为X5032 型铣床日常润滑要求。

表4-10 X5032 型铣床日常润滑要求

任务实施

一、铣床的日常保养

合理的使用和保养机床是保持机床精度,延长机床使用寿命,保证产品质量的有效手段,是铣工职业素养和操作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 铣床的清洁

(1)关闭或切断铣床电源,以防造成人身及设备事故,并用毛刷将工作台面及导轨等处的切屑清理干净。

(2)从上到下用棉纱或软布擦洗床身各部(见图4-20)。

图4-20 清洁铣床

(3)上、下、左、右移动升降台和工作台,清洗升降丝杠和纵向丝杠。

(4)拆下床身后的电动机防护罩,擦拭电动机,清洗冷却油泵过滤网,清扫电气箱、蛇皮管并检查是否安全可靠(每月一次)。

(5)擦洗附件并按文明生产要求清理工具箱,保证工具箱内整洁有序。

(6)清理机床周围环境,做到干净整洁;按要求对机床导轨、丝杠轴承座等处进行润滑。

(7)将工作台摇到各方向进给的中间位置,各手柄置于空挡位置,将各方向进给的紧固手柄松开并在导轨面涂抹润滑油。

2. 铣床的润滑

铣床具体的润滑步骤见表4-11。

表4-11 铣床润滑步骤

二、铣床的操作

1. 操作前准备

你在开始操作前做好安全准备了吗?请对照表4-12 进行自检。

表4-12 安全自检表

2. 铣床操作练习

(1)铣床启动操作练习。

按照表4-13 要求,完成铣床的启动操作练习。

表4-13 铣床启动操作

(2)手动进给操作练习。

阅读表4-14,练习工作台进给手柄的操作。

表4-14 作台进给手柄的操作

如果摇动手柄使工作台在某一方向按要求的距离移动时尺寸出现错误,应该怎么做?

(3)主轴变速操作练习。

阅读表4-15,练习主轴变速的操作方法。

表4-15 主轴变速的操作

如果目前转速是30 r/min,现需调整转速为70 r/min,请叙述操作过程。

(4)进给变速操作。

阅读表4-16,掌握进给变速的操作方法。

表4-16 进给变速的操作

如果目前进给量是30 mm/min,现需调整进给量为235 mm/min,请叙述操作过程。

3. 整理工作

关闭机床,按照表4-17 清理机床、场地。

表4-17 整理自检表

三、平口钳的安装和校正

1. 平口钳的安装

平口钳的安装非常方便,先擦净钳底座面和铣床工作台表面,将底座上的定位键放入工作台的中央T 形槽内,即可对平口钳进行固定夹紧(见图4-21)。

图4-21 平口钳的安装

2. 平口钳的校正

平口钳安装后,应对平口钳的固定钳口进行校正。查阅平口钳的校正方法,在表4-18 中填写相关内容。

表4-18 平口钳的校正方法

3. 用平口钳装夹工件

铣削一般长方体工件的平面、斜面、台阶或轴类工件的键槽时,都可以用平口钳装夹,查阅资料,完成表4-19。

表4-19 用平口钳装夹工件

注意事项

(1)安装平口钳时,应擦净钳座底面、工作台面;安装工件时,应擦净钳口平面、钳体导轨面及工件表面。

(2)工件在平口钳上装夹时,放置位置应适当,夹紧后钳口的受力应均匀。

(3)工件在平口钳上装夹时,待铣去的余量层应高于钳口上平面,高出的高度以铣削时铣刀不接触钳口上平面为宜。

(4)工件在平口钳上装夹,当工件较高或较薄时,为减少工件振动,提高加工质量,应在工件两侧加相应高度的垫铁。

(5)用平行垫铁装夹工件时,所选择垫铁的平面度、平行度应符合要求,垫铁表面应具有一定的硬度。

(6)平口钳的规格是由钳口宽度确定的。在选择平口钳时,钳口宽度应大于零件长度

四、总结评价

1. 个人及小组评价

在小组内每名成员先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再由小组推荐代表向全班作小组总结。评价完成后,根据其他成员对本组的评价意见进行归纳总结,完成自评总结的撰写。

自我评价(心得体会)

2. 教师评价

教师对展示的作品分别作评价。

(1)找出各组的优点进行点评。

(2)对展示过程中各组的缺点进行点评,并提出改进方法。

(3)对学生在整个任务完成中出现的亮点和不足进行点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