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弹性滑动和打滑的区别与应用场景

弹性滑动和打滑的区别与应用场景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在从动轮处,当带在松边点A2绕入从动轮时,在段,从动轮圆周速度v2与带速相等;在段,带所受的拉力由F2增至F1,弹性变形随之增加,带沿带轮逐渐前伸,两者间产生了相对滑动,使带速高于v2。这种由于带的弹性变形而在带与带轮之间引起的相对滑动,称为带的弹性滑动。弹性滑动使得从动轮的圆周速度低于主动轮的圆周速度,因而降低了传动效率,加快了温度升高和带的磨损。

弹性滑动和打滑的区别与应用场景

由于带是弹性体,受力后将产生弹性变形,并且在受力不同时带的变形量不等。如图3-9所示,带传动工作时,当带在紧边点A1绕入主动轮,一般带由点A1到点B1的过程中F1保持不变,带速与主动轮圆周速度v1相等;在带由点B1转到点C1的过程中,带所受到的拉力由F1逐渐降低到F2,带的弹性变形量也逐渐减小,带沿带轮img逐渐发生弹性后缩,带与主动轮缘间发生相对滑动,使带速低于主动轮的圆周速度v1。而在从动轮处,当带在松边点A2绕入从动轮时,在img段,从动轮圆周速度v2与带速相等;在img段,带所受的拉力由F2增至F1,弹性变形随之增加,带沿带轮逐渐前伸,两者间产生了相对滑动,使带速高于v2。这种由于带的弹性变形而在带与带轮之间引起的相对滑动,称为带的弹性滑动。

图3-9 带传动的弹性滑动

应该指出,在带传动工作中由于摩擦力的作用使得带的紧边和松边的拉力不等,造成了带的伸长变形量不等,因而引起了弹性滑动。带传动正是依靠摩擦力进行工作的,所以带传动工作中的弹性滑动是其固有的特性,不可避免。

弹性滑动使得从动轮的圆周速度低于主动轮的圆周速度,因而降低了传动效率,加快了温度升高和带的磨损。由弹性滑动导致从动轮的圆周速度降低的程度用滑动率ε表示:

进而得到

式中 v1、v2——小带轮与大带轮的圆周速度(m/s)。

v1、v2由下式确定:

式中 dd1、dd2——小带轮与大带轮的基准直径(mm);(www.xing528.com)

n1、n2——小带轮与大带轮的转速(r/min)。

将式(3-10)代入式(3-8),得到考虑弹性滑动影响后带传动的传动比:

滑动率与带的材料、速度和受力大小等因素有关,通常不能得到准确的数值,因而摩擦型带传动不能获得准确的传动比。

带传动设计中,滑动率一般取ε=0.01~0.02。由于ε的值很小,粗略计算时可忽略不计。不考虑弹性滑动时,带传动的传动比为

由上所述,正常情况下弹性滑动只发生在局部接触弧上,当有效拉力增大时,弹性滑动的区域将会扩大。当弹性滑动的区域扩大到整个接触弧即整个包角范围内时,带传动的有效拉力达到最大值。若传递的载荷继续增大,则有效拉力会超过其极限值,此时开始发生带相对于整个带轮的显著滑动现象,称为打滑。带传动一旦出现打滑,即失去了传动能力,并且温度急剧升高,带磨损严重,所以工作中应当避免发生打滑。

由于大带轮处的包角总是大于小带轮处的包角,大带轮处的摩擦力总是大于小带轮处的摩擦力,所以打滑总是在小带轮处先发生。

此外,当带传动传递的功率突然增大超过了设计功率时,带的打滑可起到过载保护作用,避免损坏其他的重要零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