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动物性原料的高效预处理技术

动物性原料的高效预处理技术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动物肉质原料的处理将食用部分洗净,切成薄片或丝状,烘干,磨成50~200μm的细粉,密封备用。将膜的浓缩液,一次真空浓缩成流动性好的液体调味料,再以片式换热器,进行高温短时灭菌处理,灭菌后的料液经无菌充填包装后,即可作为商品用以配制各种调味品。(三)畜禽类调味基料的生产工艺以肉类为原料生产出的调味基料是最为典型的肉香型。

动物性原料的高效预处理技术

(一)动物肉质原料的处理

将食用部分洗净,切成薄片或丝状,烘干,磨成50~200μm的细粉,密封备用。各种原料的性质有所不同,可参照这一通则自订相应操作规程,以牛肉粉为例,举实例操作如下:

将牛肉切成3cm×3cm的薄片,置烘箱中加热烘干,再用粉碎机粉碎到50~200μm。将所得牛肉粉分两等份,一部分放在等量的牛脂中,以140℃的温度加热5~10min增香,然后再与另一份混合,即成牛肉粉,如在混合牛肉粉中加入调味品和香辛料,即可制成风味牛肉粉。

(二)畜肉类原料处理的综合工艺

1.工艺流程(见下页)

2.工艺操作

前处理是加工的第一道工序,将畜肉和骨头清洗、切块(或片、或丁、或丝,视需要而定)、破碎,用热水浸烫一次,除去臭味和悬浮物质。原料和水的比例一般应掌握在1:(6~30),煮沸后以文火炖煮10~120min。在加工处理中水分、温度、pH值、时间等技术条件,按原料与品种应严格掌握和控制好,以保障肉质及抽提物的浸提率和风味。

将一次浸出物与不溶性物质(肉和骨头)分离,可用纱布过滤或离心机离心分离。为了提高收得率(收率),可以再次分离油脂,即对不溶性部分(特别是原料内含有多量胶蛋白的肉骨)再次蒸煮或加酶水解。酶选用肽链内切酶和肽端解酶为佳。通过酶处理后,分离的脂质中含磷脂较多,磷脂易氧化,故产品中不应加入二次油脂。得到的二次浸出物可与一次浸出物相混合,混合时也可加入其他天然调味基料、水解植物蛋白、香辛料、果蔬菜类、化学调味品等,以制成风味、品种不同的产品。混合后的浸出物浓度一般在1%~2%,若制成较高一级的产品还需浓缩到5%~10%。浓缩一般采用60℃以下真空浓缩,真空浓缩可使香气挥发散失;若采用超滤膜浓缩可保持并提高产品的风味,但超滤膜浓缩一般最高只能使浓缩液达到8%~10%的浓度。将膜的浓缩液,一次真空浓缩成流动性好的液体调味料,再以片式换热器,进行高温短时灭菌处理,灭菌后的料液经无菌充填包装后,即可作为商品用以配制各种调味品。膜浓缩液也可以进行冷冻处理,并在冰冻状态下作冷冻调味品出售。对两次浓缩的高浓度或流动性差的调味料,可以包装后进行灭菌,制成糊状(或膏状)产品。

(三)畜禽类调味基料的生产工艺

以肉类为原料生产出的调味基料是最为典型的肉香型。产品除含有各种鲜味成分外,还保留了畜禽肉中重要的香气成分。所用原料以牛肉、羊肉猪肉、鸡肉为主。但从降低成本角度考虑,一般采用肉类罐头的下脚料和各种肉骨头来制备肉类风味调味基料。

1.工艺流程

(1)酶解型工艺流程。

(2)抽出型工艺流程。

2.操作要点

(1)原料处理:将畜禽肉或肉骨头清洗、切块或破碎。然后用沸水热烫2min,除去腥味、多余的盐类和煮汁中的悬浮杂质。

(2)煮提:将原料放入煮提罐中,加入8~10倍于原料量的水,煮沸后用文火烹煮1h。煮提条件直接影响抽提物的提取效率和风味。一般物料粉碎得越小,烹煮时加水越多,提取的物质越多。但加水太多,会给后面的浓缩工序增加难度,因需蒸发大量水分。一般采用两次煮提,第一次煮汁进行浓缩,第二次煮汁再用下次原料的第一次煮提。原料与水比例为1:(7~15)为宜。

①酶解肉类时,先将肉粉碎,加水调成一定浓度,用碱或酸调节至酶的最适作用pH值,加热至酶解最适温度,加入酶制剂,在水解罐中进行酶解,所用的酶以肽链内切酶和氨基酸生成力强的肽链端解酶为好。

②煮汁提取时可加入食醋料酒生姜大蒜鼠尾草肉豆蔻丁香等香辛料,以抑制腥臭味,达到赋香调味的作用。

(3)过滤:趁热过滤出煮汁。

(4)离心分离:用专用离心机分离除去煮汁中的油脂与不溶物。

(5)浓缩:保持真空度86.66kPa,55℃左右进行真空浓缩。(www.xing528.com)

(6)杀菌:将浓缩后的浓汁液进行超高温灭菌。杀菌前加入部分盐,以调整肉汁中的固形物。浓缩后呈半固体浓膏状,具有独特的固有香气,脂肪含量<10%,固形物含量>60%,氯化钠含量在25%~30%之间。

(四)水产类调味基料的生产工艺

可作为酶解产品的原料有虾、虾头、牡蛎及水产类罐头的下脚料。通过水解,提高了蛋白质利用率,更有利于人体吸收,同时又使制品味道更鲜美诱人,营养价值更高。

1.工艺流程

2.操作要点

(1)原料处理:将水产品原料用清水洗净,然后用磨碎机磨碎或绞肉机绞碎。物料粉碎得越细越好,以增加与酶的接触面积,加速酶解速度。

(2)酶解:根据所需酶解的原料,选择酶的种类如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或酸性蛋白酶,根据酶的最适用条件调整pH值,温度一般控制在50~55℃之间,酶解时间为0.5~1.5h。

(3)灭酶:酶解后根据料液的稠度加入一定量水,加热至85℃以上,保持15min,使酶失活。

(4)过滤:先进行粗滤,除去碎壳、皮及杂质,再进行过滤。过滤后的肉再返回水解罐进行酶解。

(5)浓缩:将滤液调整pH值后,用泵送入真空浓缩罐中进行减压浓缩,去除部分水分。浓缩前可加入辅料,如β-环状糊精、盐和糖等。

在生产中,有些原料也可先进行水煮抽提,滤渣再加水和酶进行酶解,灭酶,再过滤,合并2次的滤液,浓缩。

(6)杀菌:可在浓缩前用135℃超高温瞬间杀菌。也可在浓缩后,灌装,再连同包装一起杀菌。杀菌温度100℃,时间20min以上即可。

其成品呈黏稠状,细腻无颗粒;棕褐色,有光泽;具有独特风味,无异味。

水产类基料可用作复合调料、汤料、肉肠、膨化食品调料的原料,风味效果极佳。

(五)水产品扇贝和牡蛎的提取工艺

1.扇贝中提取扇贝精

2.牡蛎中提取牡蛎精

3.酶解法提取牡蛎精

肽具有特殊的调味功能,使用蛋白质水解时保留较高肽的工艺,可得到含有较多肽的制品,从而可在调味时扩展风味、稳定香味、矫正异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