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洛可可时代的服饰发展历史,克里诺林时代的裙撑变革

新洛可可时代的服饰发展历史,克里诺林时代的裙撑变革

时间:2023-06-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服装发展史上被称为新洛可可时代是指路易·波拿巴称帝后的时代。为了追求裙子造型的膨大化,出现了一种新的非常庞大的裙撑,这种裙撑名为 “克里诺林”,因此也有人称这个时代是“克里诺林时代”。图4-191850年克里诺林造型的外出服(一)女子服饰1830 年以后,女装的重心转变到了下半身,裙子的体积逐年增加。这就是“克里诺林”裙撑,克里诺林裙撑可以说是服装史上最大的裙撑。

新洛可可时代的服饰发展历史,克里诺林时代的裙撑变革

服装发展史上被称为新洛可可时代是指路易·波拿巴称帝后的时代。这个时期出现了古典裙撑样式的复古女装延续了路易十六时期的奢华样式,不注重追求服装的机能性。为了追求裙子造型的膨大化,出现了一种新的非常庞大的裙撑,这种裙撑名为 “克里诺林”,因此也有人称这个时代是“克里诺林时代”。

同时,服装工业的技术进步也促进了服装业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1846 年艾萨克·辛格发明的缝纫机。缝纫机与其他纺织机器的发明与使用,完全改变了服装业传统的手工加工形式,是实现现代化成衣生产的基础。

查尔斯·沃斯(Charles Frederick Worth)是对服装发展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他是“高级服装”业的奠基人。他创立了“设计室沙龙”也就是现在高级时装店的雏形。他是第一个使用真人模特来展示服装的人,这也是现代服装秀的雏形。他甚至确立了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的服装模式。

另外,从这个时代开始西方着装理念出现了变化,开始根据时间、地点、场合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用途的服装,这也是现代意义着装理念的开始。在当时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出现了不同的服装种类,如上午的室内服、午宴用服、日间服、外出用服、晚礼服(家庭用、小型晚餐会用、大晚餐会用),还有乘马服、狩猎服、丧服等。

图4-19 1850年克里诺林造型的外出服

(一)女子服饰

1830 年以后,女装的重心转变到了下半身,裙子的体积逐年增加。由于廓型的需要,要使用多层的薄棉布裙撑才可以塑造庞大的裙型。有时候裙撑可以达到5~6层。这样就增加了女装下半身的重量,因此就出现了一种新型的骨架式裙撑,这种裙撑既能实现塑造裙型的需要又相对轻便。这就是“克里诺林”(Crinoline)裙撑,克里诺林裙撑可以说是服装史上最大的裙撑。这种克里诺林裙撑与之前的裙撑结构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它就像一个衬架。这种裙撑原来是马鬃制成的,后来发展成为24 个钢箍(图4-19~图4-21)。1850年底英国人发明了不用马尾衬的裙撑,这是用鲸须、鸟羽的茎骨、细铁丝或藤条做轮骨,用带子连接成的鸟笼子状的新型克里诺林。裙撑造型由过去的圆屋顶形变成金字塔形,前面局部没有轮骨较平坦,后面向外扩张较大。这种克里诺林质轻有弹性且穿着更加方便(图4-22)。

图4-20 1865年女子的服饰

图4-21 1860年女子的服饰(www.xing528.com)

图4-22 克里诺林裙撑骨架

(二)男子服饰

19世纪后半叶,男装上衣、基莱、长裤(庞塔龙)的三件套式的基本组合形式已经趋于确立。从此男子服饰便朝着简朴化、定型化、场合化的方向发展。从这个时期开始男子的服饰基本以黑色为主,这也成了当代男式正装的标准色彩。同时这个时期是用同样质地同样颜色的面料来制作这三件套服装,这也是现代男装的基本型。日间礼服则从原来的“阿比”款式改为夫罗克·科特(Frock Coat)款式。泰尔·科特是夜间礼服,也就是现在说的燕尾服:戗驳头,前襟衣长及腰围线,后面呈燕尾状,衣长及膝。毛宁·科特则是晨礼服,前襟向后斜裁下去,衣长及膝(图4-23~图4-25)。

图4-23 1868年男性晨礼服

图4-24 1845年男性外套

图4-25 1870年德国式样男装

这个时代开始不同用途的男装也逐渐开始了非公式化的划分。比如,室内用服饰、旅行用服饰、运动用服饰等。非常实用的“夹克”和“背心”式的上衣则更多地被普通阶层的人们所穿着。当时流行的一种名为“夹克”的便服,就是现在所说的“西服”。这种服装过去曾是下层劳动者的常服,这个时期则被普及于一般的男子阶层成了外出便服。这种服装腰部没有接缝、稍有收腰、衣长及臀、一般为平驳头单排2~3粒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