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了解遥控发射电路的特征及其运作原理

了解遥控发射电路的特征及其运作原理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遥控发射电路是采用红外发光二极管来发出经过调制的红外光波,其电路结构多种多样,电路工作频率也可根据具体的应用条件而定。减小脉冲占空比,还可使小功率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距离大大增加。用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射的红外光去控制受控装置时,受控装置必须要有红外光的接收元件,以便将红外光转变为电信号。图8-5 采用M50560为核心的单路非编码式红外发射电路2.编码式遥控发射电路的特征图8-6所示为典型编码式遥控发射电路。

了解遥控发射电路的特征及其运作原理

遥控发射电路(红外发射电路)是采用红外发光二极管来发出经过调制的红外光波,其电路结构多种多样,电路工作频率也可根据具体的应用条件而定。遥控信号有两种制式:一种是非编码形式,适用于控制单一的遥控系统中;另一种是编码形式,常应用于多功能遥控系统中。

在电子产品中,常采用红外发光二极管来发射红外光信号。常用的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外形与LED发光二极管相似,但LED发光二极管发射的光是可见的,而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射的光是不可见光。

图8-2所示为红外发光二极管基本工作过程,图中的三极管VT1作为开关管使用,当在三极管的基极加上驱动信号时,三极管VT1也随之饱和导通,接在集电极回路上的红外发光二极管VD1也随之导通工作,向外发出红外光(近红外光,其波长约为0.93μm)。红外发光二极管的电压降约1.4V,工作电流一般小于20mA。为了适应不同的工作电压,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回路中常串有限流电阻器R2控制其工作电流。

978-7-111-45660-5-Chapter08-2.jpg

图8-2 红外发光二极管基本工作过程

当用红外光去控制相应的受控装置时,其控制的距离与红外发光二极管VD1的发射功率成正比。为了增加红外光的控制距离,并节省能量消耗,红外发光二极管VD1应工作于脉冲状态,因为脉动光(调制光)的有效传送距离与脉冲的峰值电流成正比,只需尽量提高峰值Ip,就能增加红外光的发射距离。提高Ip的方法,是减小脉冲占空比,即压缩脉冲的宽度T。一些彩色电视机红外遥控器,其红外发光管的工作脉冲占空比为1/4~1/3;一些电气产品红外遥控器占空比为1/10。减小脉冲占空比,还可使小功率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距离大大增加。遥控发射和接收系统的工作过程如图8-3所示。

常见的红外发光二极管,按其功率可分为小功率(1~10mW)、中功率(20~50mW)和大功率(50~100mW以上)三大类。使用不同功率的红外发光二极管时,应配置相应功率的驱动管(驱动电路),才能使遥控的距离得到保证。要使红外发光二极管产生调制光,就需要将控制脉冲调制到一定频率的载波上。

用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射的红外光去控制受控装置时,受控装置必须要有红外光的接收元件,以便将红外光转变为电信号。常用的红外光接收元件有红外接收二极管、光敏三极管等。在实用中常采用红外发射和接收配对的二极管,如PH303/PH302。

1.非编码式遥控发射电路的特征

(1)555遥控发射电路

978-7-111-45660-5-Chapter08-3.jpg

图8-3 遥控发射和接收系统的工作过程

图8-4所示为以555时基电路为核心的单通道非编码式遥控发射电路。电路中的555时基电路构成多谐振荡器,由于在时间常数电路中设置了隔离二极管D01、D02,所以RC时间常数可独立调整,使电路输出脉冲的占空比达到1∶10,这有助于提高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峰值电流,增大发射功率。

只要按动一下按钮开关S,555时基电路的③脚便会输出脉冲信号,经R3加到三极管Q1的基极,由Q1驱动红外发光二极管D03工作,电路便可向外发射一组红外光脉冲。

978-7-111-45660-5-Chapter08-4.jpg

图8-4 以555时基电路为核心的单通道非编码式遥控发射电路(www.xing528.com)

(2)M50560遥控发射电路

图8-5所示为采用M50560为核心的单路非编码式红外发射电路。在M50560(集成电路,遥控发射用)的④脚、⑤脚接有C3、C4及石英晶体X,它们和内部电路组成时钟振荡器,可产生456kHz的时钟信号,经12分频后成为38kHz、占空比为1∶3的红外载波信号;M50560的(19)脚为调制信号的输出端;S为操作按键。

只要按一下按键K,M50560的(19)脚便会发出调制信号,经三极管Q01驱动红外发光二极管D01发射红外光信号。

978-7-111-45660-5-Chapter08-5.jpg

图8-5 采用M50560为核心的单路非编码式红外发射电路

2.编码式遥控发射电路的特征

图8-6所示为典型编码式遥控发射电路。该电路是由遥控键盘矩阵电路、M50110P调制编码集成电路及放大驱动电路三部分组成。

978-7-111-45660-5-Chapter08-6.jpg

图8-6 典型编码式遥控发射电路

该电路的核心是IC01(M50110P)构成的调制编码集成电路,其④脚~(14)脚外接遥控键盘矩阵电路,即人工指令输入电路。K01为蜂鸣器,Q03、Q04为蜂鸣器驱动三极管,发射信号时蜂鸣器发声,提示使用者信号已发射出去。

操作按键后,IC01对输入的人工指令信号进行识别、编码,通过(15)脚输出遥控指令信号,经Q01、Q02放大后去驱动红外发光二极管D01~D03,发射出遥控(红外光)信号。

【注意】

图8-7为调制编码集成电路M50110P的内部结构图。遥控编码、调制、输出放大和人工指令输入电路都集成在该芯片中。键寻址扫描信号产生电路产生多个不同时序的脉冲信号,经键盘矩阵电路后送到键输入编码器,编码器根据键盘的输入指令产生不同编码的信号,每种编码信号表示一种控制功能,编码调制后的信号经放大后由(15)脚输出。振荡器电路外接晶体,用以产生特定频率的时钟信号。

978-7-111-45660-5-Chapter08-7.jpg

图8-7 调制编码集成电路M50110P的内部结构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