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PLC接口电路的设计优化方案

PLC接口电路的设计优化方案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6-34 PLC与拨码开关的接口电路a)一位拨码开关的示意图 b)4位拨码开关与PLC相连的示意图拨码开关可以方便地迸行数据变更,直观明了。电源的+、-极连接取决于PLC输入的内部电路。PLC与旋转编码器的输入接口电路 旋转编码器可以提供高速脉冲信号,在数控机床及工业控制中经常用到。图6-35所示为S7-200PLC与E6A2-C系列旋转编码器的接口示意图。

PLC接口电路的设计优化方案

PLC控制系统中有输入/输出设备,常见的输入电器按钮行程开关转换开关接近开关、霍耳开关,拨码开关、各种传感器等。输出电器有接触器、继电器电磁阀、指示灯及其他有关显示、执行电器等。正确地连接输入/输出电路,是保证PLC安全可靠工作的前提。

1.PLC的输入接口电路

(1)PLC与按钮、开关等输入元件的连接 S7-200系列PLC基本单元的输入与按钮、开关、限位开关等的接口如图6-33所示。按钮(或开关)的两端点,一端接到PLC的输入端(例如I0.0、I0.1、…),另一端连在一起接到DC24V电源正极端子上。

978-7-111-42161-0-Chapter06-37.jpg

图6-33 PLC与按钮/开关等接线图

(2)PLC与拨码开关的接口电路 在PLC控制系统中常常会用到拨码开关,如图6-34a所示为一位拨码开关的示意图。拨码开关有两种,一种是BCD码拨码开关,即从0~9,输出为8421BCD码。另一种是十六迸制拨码开关,即从0~F,输出为二迸制码。

978-7-111-42161-0-Chapter06-38.jpg

图6-34 PLC与拨码开关的接口电路

a)一位拨码开关的示意图 b)4位拨码开关与PLC相连的示意图

拨码开关可以方便地迸行数据变更,直观明了。如控制系统中需要经常修改数据,可使用4位拨码开关组成一组拨码器与PLC相连,其接口电路如图6-34b所示。

图6-34b中,4位拨码器的COM端连在一起接到电源的正极或负极,电源的负极(或正极)与PLC的COM端相连。每位拨码开关的4条数据线按一定顺序接到PLC的4个输入点上。电源的+、-极连接取决于PLC输入的内部电路。这种方法占用PLC的输入点较多,因此若不是十分必要的场合,一般不要采用这种方法。

(3)PLC与旋转编码器的输入接口电路 旋转编码器可以提供高速脉冲信号,在数控机床及工业控制中经常用到。不同型号的旋转编码器,其输出的频率也不同,相数也不一样。有的编码器输出U、V、W三相脉冲,有的只有两相脉冲,也有的只有一相脉冲(如U相),频率有100Hz、200Hz、1kHz、2kHz等。频率相对低时,PLC可以响应;频率太高时,PLC就不能响应。此时,编码器的输出信号要接到特殊功能模块上,如采用FX2N-1HC高速计数模块。

图6-35所示为S7-200PLC与E6A2-C系列旋转编码器的接口示意图。

978-7-111-42161-0-Chapter06-39.jpg(www.xing528.com)

图6-35 S7-200PLC与E6A2-C系列旋转编码器的接口示意图

(4)PLC与传感器元件的接口电路 传感器的种类很多,其输出方式也各不相同。接近开关、光电开关、磁性开关等为二线式传感器。霍耳开关为三线式传感器。它们与PLC的接口电路分别如图6-36a、b所示。

978-7-111-42161-0-Chapter06-40.jpg

图6-36 PLC与传感器元件的接口示意图

a)二线式传感器 b)三线式传感器

2.PLC的输出接口电路

(1)输出接口电路 PLC的输出方式有三种,一是继电器方式,二是晶体管方式,三是晶闸管方式。这三种PLC输出模块所接的外部负载各不相同,继电器输出可以是交流负载或直流负载;晶体管输出仅是直流负载;晶闸管输出仅是交流负载。其接口电路分别如图6-37所示。

978-7-111-42161-0-Chapter06-41.jpg

图6-37 PLC的输出接口电路方式

a)继电器输出方式 b)晶体管输出方式 c)晶闸管输出方式

(2)输出负载的抗干扰措施 PLC与外接感性负载连接时,为了防止其误动作或瞬间干扰,对感性负载要加入抗干扰措施。若是直流接口电路,要在感性负载两端并联二极管,如图6-38a所示。并联的二极管可选1A的管子,其耐压值大于负载电源电压的5~10偌。接线时要注意二极管的极性。若是交流负载,要与负载并联阻容吸收电路,如图6-38b所示。阻容吸收电路的电阻可选51~120Ω、功率为2W以上;电容可取0.1~0.47μF,耐压应大于电源的峰值电压。

978-7-111-42161-0-Chapter06-42.jpg

图6-38 输出负载的抗干扰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