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湖南省农田机电排灌:历史与现状

湖南省农田机电排灌:历史与现状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后,湖南省农田机电排灌获得了很大发展。截至1988年底,湖南省装机已达300万kW:电力排灌固定装机42458处,46626台,139.62万kW;水轮泵4035处,7301台,折合28.4万kW;喷灌机2000台,加压站3800处,约1l万kW;固定和半固定柴油抽水机160余万HP;形成固定资产约15亿元。与此同时,开始了水轮泵建设,至1968年底,全省水轮泵发展到11519台,灌田166.06万亩。

湖南省农田机电排灌:历史与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后,湖南省农田机电排灌获得了很大发展。截至1988年底,湖南省装机已达300万kW:电力排灌固定装机42458处,46626台,139.62万kW;水轮泵4035处,7301台,折合28.4万kW;喷灌机2000台,加压站3800处,约1l万kW;固定和半固定柴油抽水机160余万HP(折合120万kW);形成固定资产约15亿元。有效排灌面积2069万亩,其中排涝面积811万亩,灌溉面积1700万亩(灌排面积重叠约442万亩),如图1-2所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湖南省就很注重发展机电排灌事业;山丘区以发展小型煤气机为主,湖区以发展蒸汽机为主。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1962~1963年柘溪、双牌、白渔潭、酒埠江等电站的建成,为发展电力排灌创造了条件。1963~1968年,全省开展了以洞庭湖区为重点的电力排灌建设投资1亿多元。架设110kV线路3条,长242km;建110kV变电站3处,6台,12.3万kVA;架设35kV线路82条,长1438.4km;建35kV变电站91处,137台,20.54万kVA,架设6~10kV线路6229km,安装6~10kV降压变压器346354kVA。电力排灌装机由几千千瓦猛增至32.35万kW。与此同时,开始了水轮泵建设,至1968年底,全省水轮泵发展到11519台,灌田166.06万亩。电网所到之处,地方工业以及文化宣传、照明、加工等事业也随着兴旺发达起来。水轮泵的修建,把电力引入到大电网暂时不能到达的边远山区,从而加快了边远山区农业机械化和农村电气化的进程。

“文化大革命”期间,虽然受到严重干扰,但机电排灌仍有发展,特别是洞庭湖区陆续兴建了大泵站19处,68800kW,成为湖区战胜洪涝灾害的中坚力量如表1-1所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机电排灌事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平均每年以5万kW左右的装机递增,并且加强了经营管理,对设备进行了更新改造。由于讲究经济效益,机电排灌事业出现了新的生机。

图1-2 湖南省1949~1989年机电排灌发展统计图

1—电力排灌装机;2—机械排灌装机;3—水轮泵台数;4—电力排灌面积;5—机械排灌面积;6—水轮泵灌溉面积;7—喷灌装机(www.xing528.com)

表1-1 湖南省大泵站基本情况表

为了适应机电排灌事业的发展和企业管理的要求,在20世纪60年代先后成立了14个县供电公司和线路维修队,培训了近3000名农电员和近6000名以柴油机为动力的抽水机机手。还培训了约200名会计,把34个维修车间改造成县农机修造厂。据1967年统计,全省当时有国营站125个、中心站322个,职工4625人。这一切,都为湖南省农业机械化、电气化打下了坚实基础。1978年起,一种节水增产的旱地新型灌溉方式——喷灌,在湖南省也得到迅速发展,为旱地经济作物大面积发展和增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作为湖南省四大水利工程设施(挡水工程——堤垸,蓄水工程——水库,提水工程——泵站,保水工程——水土保持)之一的机电排灌,是湖南省保证农业稳产高产的重要物质基础。在战胜旱涝灾害中,特别是在大旱大涝年景,发挥了巨大作用。如1988年,湖南省春夏连旱,旱期长达120天,后又遭受百年罕见的秋涝秋汛,机电排灌投入运行容量达257.4万kW,提水90余亿m3,减轻了300多万亩农田的洪涝、1500多万亩农田的干旱,使全省粮食仍获得250亿kg的好收成。40年的发展历程充分表明,机电排灌既是我省水利设施和农业机械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湖南省农村电气化的开路先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