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矿区地质概述

矿区地质概述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区内岩浆岩广泛出露,各类脉岩发育,地层多沿薄家河两岸分布,韧性变形构造及脆性断裂构造发育。矿区内地层包括古元古代荆山群禄格庄组及第四系山前组、临沂组、沂河组。玲珑超单元郭家店单元分布于矿区的西北部,出露面积较少,岩性为含斑中粗粒二长花岗岩。矿区内地质构造活动强烈,早期以韧性变形构造为主,中生代以后以脆性断裂发育为特征。

矿区地质概述

矿区位于招(远)—平(度)断裂带的中段,南起勾山水库,北至道头,南北长7.4km,东西宽5.5km,面积约41km2地理坐标:东经120°20′29″~120°21′34″,北纬37°12′41″~37°14′12″。区内岩浆岩广泛出露,各类脉岩发育,地层多沿薄家河两岸分布,韧性变形构造及脆性断裂构造发育。

矿区内地层包括古元古代荆山群禄格庄组及第四系山前组、临沂组、沂河组。古元古代荆山群禄格庄组分布于矿区内的中、东部,与围岩呈断裂构造或韧性变形构造接触,呈断块状、条带状分布,片理倾向北东,少数倾向南西,倾角42°~87°,主要由石榴矽线黑云片岩、黑云片岩组成。第四系由残坡积、冲洪积物组成,分为山前组、临沂组和沂河组。

矿区内主要有新太古代五台—阜平期栖霞超单元的回龙夼单元,新太古代震旦期玲珑超单元的崔召单元及中生代燕山期派生脉岩(闪长玢岩、石英闪长玢岩、煌斑岩等)。

栖霞超单元回龙夼单元主要分布于招平断裂带上盘的大部分地区,与玲珑超单元及残留荆山群呈断裂接触。岩性为条带状细粒含角闪黑云英云闪长岩。玲珑超单元分布于招平断裂以西的大部地区,为区内矿脉的主要围岩,与成矿关系密切,岩性为弱片麻状中粒二长花岗岩。玲珑超单元郭家店单元分布于矿区的西北部,出露面积较少,岩性为含斑中粗粒二长花岗岩。中生代燕山期脉岩成群分布于玲珑超单元中。蚀变带内脉岩发育程度较差。

矿区内地质构造活动强烈,早期以韧性变形构造为主,中生代以后以脆性断裂发育为特征。

(1)齐山韧性变形构造。齐山韧性变形构造展布于新村—齐山一带,分布于矿区东部的栖霞超单元内,总长13.5km、宽3.7km,其西段从矿区北部通过,出露长2.3km、宽1.8km,呈单斜产出,北部走向285°~300°,倾向北东,倾角52°~74°,南部走向280°~290°,倾向南西,倾角59°~79°。构造岩主要为变晶糜棱岩、石榴矽线黑云质构造片岩。岩石具糜棱岩面理、拉伸线理构造。

(2)脆性断裂构造。南沟断裂位于南台村至曹家庄子,控制长2300m,宽10~15m,走向65°~70°,倾向南东,倾角40°~60°,断裂在平面较平直,具轻微波状弯曲,局部具有膨缩变化,倾角西缓东陡,从剖面上看上陡下缓,厚度上窄下宽。岩性为糜棱岩及碎裂岩,具强烈的碳酸盐化特征。该断裂具压扭性特征,属早期东西向构造。

招(远)—平(度)断裂纵贯全区,大体沿玲珑超单元与栖霞超单元接触带展布,是本矿区主要控矿构造,矿区内总体走向20°,倾向南东,倾角21°~58°,宽40~78m,最宽达140m,由糜棱岩、碎裂岩、碎斑岩及少量断层泥、角砾岩等组成。主裂面位于断裂带的上部,南段较平直,为玲珑超单元与栖霞超单元的分界面。北段呈蛇曲状,沿倾向略显波状弯曲,穿切玲珑超单元。主裂面之下普遍具黄铁绢英岩化蚀变,主裂面之上则具有强烈的碳酸盐化。不同构造、蚀变和岩石组合表现了招平断裂长期的多次序多阶段活动特征,具左行压扭性。为北东向断裂构造的主要组成部分。

北北东向断裂分布于招平断裂的下盘,长几十米至千余米,宽10~20m,走向10°~20°,倾向有两种:一种与招平断裂近乎平行的派生支断裂,计有19条,倾向南东,倾角45°~70°,赋存有含矿蚀变带,生成时间较早;另一种倾向北西,倾角66°~82°,其空间被成群的闪长玢岩及少量石英闪长玢岩和闪斜煌斑岩脉占据,控制着有色金属和银矿化带的分布,生成时间晚于前者。(www.xing528.com)

大尹格庄断裂区内控制着长2200m,东部被第四系覆盖,宽1.80~35m,控制垂深500m,走向100°,倾向北东,倾角43°~60°,横穿并错断招平断裂,其北盘西移,水平断距260~300m,地表呈波状弯曲,局部有分支复合现象。岩性为碎裂岩、角砾岩及断层泥。该断裂带中分布有少量黄铁绢英岩角砾、碎块,表明断裂为后期断裂,显示压扭性特征。

南周家断裂位于南周家村北。除西段局部出露地表外,均被第四系覆盖。据取样揭露,配合电法圈定或推测其分布部位。由大致平行分布的南北两条断裂组成相距80m。将招平断裂分割错断成3段,各段水平断距约140m,使北盘西移。带长560~1000m,宽3~20m,走向110°,倾向南西,倾角55°~72°。岩性为碎裂岩、糜棱岩及断层泥。

北北东向断裂分布于招平断裂下盘。长几十米至几百米,宽5~15m。走向65°~70°,倾向北西或南东,倾角61°~84°,其空间被脉岩占据,穿切北北东向含矿蚀变带及脉岩,无金矿化显示,显张扭性特征,为矿后构造。

矿山采矿范围内圈出1号、2号两个矿体群,以大尹格庄断裂为界,北部为2号矿体群,南部为1号矿体群,它们呈隐伏状态分布于招平断裂带的下盘,矿体的形态、产状及分布严格受招平断裂带的控制。

1号矿体系矿床内的主要矿体,矿体同样受招平断裂和岩性的控制,赋存于主裂面下的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岩。分布于56-64线的+12~-780m的标高范围内,距地表最近处垂深130m,矿体沿走向最大长度1100m,最小长度450m,平均长度760m;斜深247~1600m,平均816m,深部仍未封闭,矿体具北东侧伏的特征。

矿体呈规则的脉状、似层状,沿走向和倾向呈舒缓波状延伸,局部见分支现象,具有形态较简单且分布较稳定的特点。矿体走向18°~28°,平均20°,倾向南东,倾角19°~42°,平均34°,矿体自浅部向深部产状变缓。1号矿体中的矿石类型为黄铁绢英岩碎裂岩、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岩。矿化形式主要为浸染状,次为细脉浸染状及网脉状。黄铁矿主要呈星散状分布,少量为脉状、网脉状及斑点状分布。

2号矿体系矿床内的主要矿体,矿体的总体产状与招平断裂一致,主要赋存于主裂面之下的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中,局部延至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岩中,分布于66~84线的-26~-492m,距地表最近处垂深166m,最大走向长1057m,最小走向长260m,平均765m,斜深251~1500m,平均569m,深部仍未封闭。矿体呈不规则的大脉状产出,浅部膨胀夹缩、分支复合现象明显,形态变化较大,沿走向及倾向呈舒缓波状延伸;深部呈简单脉状产出。矿体走向17°~26°,倾向南东,倾角18°~51°,平均39°,2号矿体的矿石主要为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矿化形式主要为浸染状、细脉状,次为细脉浸染状和网脉状,黄铁矿主要呈星散状、斑点状、脉状及网脉状分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