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浆纱工序换班流程优化规范

浆纱工序换班流程优化规范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交班者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接班者应提前15分钟上车进行交接班工作。“三交清”指交清本机台工艺变更及生产情况,交清本机台清洁工作及公用工具,交清机械设备运转情况。

浆纱工序换班流程优化规范

一、交接班工作

做好交接班工作是保证一轮班工作正常进行的重要环节。交接班工作要做到对口交接、巡回检查,既要发扬风格、加强团结,又要严肃认真、分清责任。交班以交清为主,接班以检查为主,如发生异议,双方应协商解决或报告上级领导安排处理。交班者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接班者应提前15分钟上车进行交接班工作。

(一)挡车工交接班

挡车工交接班要做到“三交清”。

“三交清”指交清本机台工艺变更及生产情况,交清本机台清洁工作及公用工具,交清机械设备运转情况。

挡车工接班必须做到“一听”“四查”“记匹数”。

“一听”:听交班者介绍工艺变更及生产运转情况。

“四查”:查所浆品种各工艺参数、千米纸条记录、查检验浆液质量情况,并核对经轴传票;查机械运转、仪表及各阀门、管路是否正常;查责任区清洁情况及公用工具是否齐全;查巡回内容及对口交接。

“记匹数”:红灯亮时,双方记录生产匹数。

(二)帮车工交接班

帮车工交班做到“二清”“二准备”。

“二清”:交清责任区清整洁工作;交清公用工具。

“二准备”:准备好空织轴、夹板、落轴小车及浆糊等;准备好下一班用的经轴及了机用具。

帮车工接班要做到“三查”“四准备”。

“三查”:查责任区清整洁工作情况;查公用工具是否齐全;查上一班生产情况与准备好的经轴、传票是否正确,然后交挡车工核对。

“四准备”:为本班准备好空织轴、夹板、落轴小车及浆糊等。

二、巡回检查

巡回检查是浆纱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应严格按周期、路线和内容进行巡回操作,做到“预防为主、防捉结合”,不断提高浆轴质量。

(一)巡回操作的要领与要求

1.巡回操作的要领

车前不离人,勤看伸缩筘;重点是两边,张力要均匀;巡回要三勤,仔细查七站;三性五稳定,防止断、并、绞。

2.巡回工作的要求

巡回工作要求“三性”“五稳定”。

(1)“三性”。

①主动性。在巡回工作中主动掌握汽压、浆槽温度、浆液黏度、液面高低、回潮、车速、并合理调节张力,使纱片浸透良好、被覆适中。

②计划性。在正常运作情况下,进行有计划的巡回,挡车工、帮车工及邻车工密切配合、相互呼应、交替进行,均匀巡回时间,彼此兼顾邻车;并有序地做好清洁、放绞、穿绞、上落轴及上了机的准备工作。

③灵活性。在巡回中不受路线限制,应分轻重缓急,机动灵活地处理问题。待处理好后应回原站继续巡回。

(2)“五稳定”。在“三性”的前提下,要求车速、汽压、浆槽温度、浆液黏度、浸没辊深度五个方面在整个浆纱过程中做到相对稳定。

(二)巡回检查内容及方法

1.车头

(1)通过测湿仪(回潮仪)目测回潮大小,烘房(烘筒)出纱是否平直、均匀。

(2)目测伸缩筘处有无顶绞、飞花、回丝及杂物附着,拖引辊、导纱辊有无缠纱。手感出纱导辊与浆轴之间纱片的上浆、回潮、张力及浆轴两边有无空叠边、软硬边现象。

(3)目测压纱辊(托纱罗拉)回转、横动是否正常灵活,有无油污。目测无级变速器和打印摩擦盘运转是否正常,记匹指钟(控制屏幕)是否正确。

2.前车

(1)目测码表回转是否灵活,长度是否正确,墨印颜色是否适当(看墨印以后离开)。

(2)耳听和目测传动机构运作是否正常。

(3)目测和手查分绞有无错、并、绞现象。

(4)目测打印装置及上蜡装置运转是否正常,蜡液温度、蜡面高低是否合格。手感烘房(烘筒)出纱上浆、回潮及张力是否合格。

3.烘房(烘筒)

(1)目测各导纱辊有无缠纱,防粘材料是否完整,使用是否良好,虑尘网是否清洁;耳听烘房(烘筒)有无异响。

(2)目测烘房(烘筒)温度表、气压表是否适合浆纱需要,各阀门有无滴漏现象。

4.浆槽(右侧)

(1)目测导纱辊有无缠纱,防粘材料是否完整及使用效果是否良好。

(2)目测湿分绞棒转动是否正常,有无缠纱,两边有无浆垢。

(3)查看预热浆箱存浆、浮漂、放浆制动阀的作用是否良好。

(4)目测上浆辊、压浆辊、浸没辊、引纱辊、导纱辊、张力辊有无缠纱、甩浆现象。

(5)目测浆槽温度高低,浆液液面和浸没辊位置高低,并注意浆液黏度(可采用滴定和目测的方法),各阀门有无滴漏现象。

(6)兼顾左右邻车,发现问题立刻通知邻车。

5.经轴

(1)目测经轴有无倒断头、绞头、松经、擦边纱等情况,必要时校正边盘位置。

(2)目测边盘是否一致,盘丝是否松动,根据千米纸条出现顺序及差异调节张力。

6.浆槽(左侧)

(1)目测张力辊跳动是否正常,湿分绞、浆锅(浆槽)部分有无缠纱,离合啮合是否良好;耳听边轴齿轮有无异响。

(2)目测风机、输浆泵运转是否正常,输浆量大小、过滤器是否完好。

(3)兼顾邻车,发现问题及时通知邻车。

7.烘房(烘筒)与前车左侧

(1)目测烘房(烘筒)各导纱辊有无缠纱,防粘材料是否完整,使用效果是否良好。

(2)耳听风机有无异响。

(3)目测测湿仪及张力表指针数字是否合乎要求。

(4)目测、手查分绞情况,稍转动分绞棒。

三、上落轴工作

浆纱上落轴动作要迅速、左右要协调,把好工艺关,安全要保证。

(一)落轴前的准备工作

(1)帮车工在落轴前2~3匹准备好空织轴,刷清盘片及边齿,检查织轴螺丝是否松动,理好了机布,刷黏贴剂离边盘3cm左右;备好夹板、运轴小车等。

(2)挡车工掌握好浆槽汽压,备好工具。

(二)落轴程序

(1)挡车工根据机台性能和工艺要求,在长度表到规定长度时降速,并通知帮车工变速,适当收拢伸缩筘,防止穿筘时边绞头。

(2)打印后脱开七星牙保持0位,按工艺手动打印后,立即合上长度表七星牙。当了机墨印通过伸缩筘后,即扩开伸缩筘到原位。

(3)当机头纱达到规定长度时停车,二人配合好夹上夹纱板,插上半筘梳或夹上夹板,拉下压纱辊,脱开织轴离合器,割纱一刀齐。无崩纱、绞头,纱头露出夹板2±0.5cm,夹板内裂缝不超过1cm。

(4)落下浆轴,用运轴小车移到旁边,上轴前要慢速爬行,防止出现横条浆斑。

(三)上轴程序

(1)打慢车上空织轴,帮车工用半筘梳或夹板,引纱至轴芯,停车,粘贴牢纱尾,折叠不超过3cm,纱片距盘边不超过5cm,合上织轴离合器,紧牢紧固螺栓

(2)放下压纱辊,开慢车,打回离合器,校正幅宽,严格执行落轴后15m内搬头,以防绞头。

(3)落轴前放绞线,要掌握落轴前放好,上轴后15m内穿完绞线。

(4)上轴后,转入正常运行前由帮车工立即做小巡回,若查无问题,打信号通知挡车工开主机。开车后挡车工一定要在前车观察,落轴时浆锅部分纱片顺利通过伸缩筘,方能做其他工作。

(5)帮车工把浆轴称重后送指定地点,并将织轴重量通知挡车工。

四、上了机工作(www.xing528.com)

上了机工作是保证浆纱工作持续正常生产的重要一环,要求挡车工、帮车工及邻车互相协作、合理分工、紧密配合、抓紧时间,维护浆液性能,做到安全生产。

(一)了机前的准备工作

(1)帮车工在了机前两个轴,准备好经轴,擦净轴头,核对轴票,防止错品种,并准备好了机用具。

(2)挡车工提前与调浆工联系,计划控制用浆,最好做到了机后预热浆箱无浆。

(3)了机前测试一次浆液黏度,作为起机黏度的参考数据,准备好接头纱。

(二)了机程序

(1)了机最后一轴,挡车工密切注视经轴退绕情况,预防经轴出现长短码、严重断头等质量事故;如发现断头,应按品种、特数补头,接牢放顺,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回丝。

(2)了机前2~5匹,关闭烘筒(烘房)进汽阀门并降速,关闭测湿仪(回潮表),前车由邻车看管。

(3)了机时挡,帮车工分立后车两侧,微开浆槽汽门,以防输浆管路堵塞。

(4)目测断头到浆槽后侧即慢车(爬行)运行,浆槽中浆液酌情处理(可回浆,可放掉),摇起浸没辊或花篮,抽出湿分绞棒,确认上浆辊、压浆辊无残留浆液即摇起压浆辊,抬起张力引纱导辊,开直通阀放掉烘筒(烘房)余汽;停车(停机)割纱按要求分股(至少8股),拉清经轴回丝,并送到指定地点。吊下空经轴,送到规定地点并排列整齐,拉起压纱辊(托纱罗拉),关闭电源。挡车工做好滤尘网、风机进风口、导纱辊、压浆辊、浸没辊、张力辊的清洁工作。挡、帮车工密切配合,做好车头、前车、烘房、浆槽、经轴架及责任区的清洁工作。

(5)使用橡胶微孔压浆辊时注意防止造成压痕。

(6)使用化学浆了机后,如继续起机,最好在浆槽上面盖块湿布,避免浆液与冷空气接触产生结皮现象,浆槽要开小汽保温;化学浆如果黏度稳定,了机后预热浆箱可以留浆,循环浆泵不停,并开汽保温。

(三)上机工作

(1)上轴后脱下经轴、包布叠好备用,挡车工复核经轴传票,检查经轴质量,逐一转动经轴,检查各经轴转动是否灵活一致,并校对边盘使其成一直线,上好夹子,做好轴瓦加油工作。

(2)接好纱片,在拉动纱片的同时放好绞线,尽量减少回丝。

(3)开车前挡车工调节浆液并测量一次黏度(以达到工艺要求),捞净浆皮、浆沫,徐徐开放烘房汽门,打开直通阀排除冷凝水。帮车工关好烘房门,到前车开风机,使烘房升温,打开循环浆泵,备好空织轴,备齐起机用具。挡车工全面检查起机准备工作是否就绪,及时组织力量开车。

(4)打慢车,注意进入浆槽的纱片必须平整均匀,当封头经过上浆辊后放下压浆辊,摇下浸没辊,合上引纱辊安全装置。

(5)穿好湿分绞棒,整理绞线拉直放平,调节浆槽汽压和温度,查看烘房温度,检查烘房内纱片的干湿及运行情况,待调节好后到前车开快车。

(6)待了机纱片结头出烘房后打慢车,注意纱片断头,及时打了机墨印,抽出分绞棒,抬起抬纱棒,拨准码表落轴,并记录了机匹数和零米。

(7)穿绞棒,梳纱,平纱,放下抬纱棒,调整纱幅位置,起梳长度控制在1.5m以内,上轴后对好码表和轴边,打慢车15m内搬头(拾纱,摆筘),调好轴幅。帮车工做一次大巡回,查无问题后通知挡车工开快车。

五、开关车

开关车是浆纱生产很重要的起止点,挡、帮车工及调浆工紧密配合,同心协力做好开关车工作。

(一)关车

假日或计划关车,除了同了机操作外,还需进行以下处理。

(1)烘房内不留纱线,需拉引线(引带或引布)。

(2)处理剩浆,安排好计划,了机时间交错,尽量不留浆,彻底清洗浆槽,储入清水。

(3)橡胶压浆辊要清洁干净,摇起,不得接触上浆辊。

(4)如遇无空织轴关车,需跑到落轴长度关车。

(5)应做好机台清洁工作。挡车工清洁浆槽、经轴架部分,帮车工清洁烘房、前车部分(但两人必须互相协作共同做好)。

(6)检查汽门、浆门、水门是否关闭,机台用具是否齐全,最后关闭电源。

(二)开车

开冷车,除同上机操作外,还需进行以下处理。

(1)首先检查机台及运转情况,然后逐渐开放烘房汽门,开风机排走冷空气。

(2)浆槽加温煮沸后放净存水,检查浸没辊、压浆辊表面是否圆整。

(3)检查引纱(带、布)通道是否正确,有无缠纱。

(4)校正码表是否灵活,长度是否符合工艺要求,印盒内墨水颜色深浅是否合适。

(三)突然停车处理

(1)首先关闭总汽阀,电源,浆门,开放余汽,帮车工盘动主机电动机皮带盘,挡车工慢慢摇起浸没辊,待浸浆纱片通过压浆辊后摇起压浆辊。

(2)用水轻轻冲去上浆辊、压浆辊、浸没辊上的余浆。

(3)长时间停车可打回浆,浆槽内注入清水(根据具体要求,各厂酌情处理)。

六、单项操作

浆纱单项操作要求稳、准、轻、快,操作要求迅速、熟练,处理问题果断。上落轴、打结、引纱、放绞线、匀纱、搬头、用刀、了机补头和处理故障都是浆纱工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一)打结(指引纱打结)

(1)对结。两个经轴对接,每股纱对结要求平整、张力一致、长短一致。

(2)大结。各经轴纱头相叠后,在引纱铁条上把纱分成16股与引线(布、带)或了机纱尾相接。要求左右排列均匀、结头牢固、张力一致。

(二)绞线

1.绞线制作

(1)挡车工负责利用了机浆回丝做绞线。

(2)绞线长度以后经轴幅宽放长10~15cm为宜,粗细要适当,结头要牢固。

2.放绞

(1)放绞要两人配合,由后向前,顺序放绞,绞线间距10cm为宜,起机时第一根中心绞线应放在前面,其余各根均匀分布,绞线要放得平直,一次放好,不要来回移动。绞线通过压浆辊后,应前后移动,以便穿绞顺利。

(2)放绞时间一般应在落轴前放绞,落轴后穿绞,穿绞时间在正常开车前为宜。上浆品种必须采用湿分绞,中特纱可加一根,细特纱可加两根。

(3)根据不同品种的质量要求和机械设备特征,自行设定拉绞线次数。

3.穿绞棒

挡、帮车工密切配合,勾紧绞线,上下分开,绞棒从绞线中穿过,要求动作稳、准、轻、快,防止断头和漏绞。

(三)平纱

起机时要注意纱片张力是否一致,梳纱时用梳背在最前面一根绞棒处向下压,使各层纱片的边对齐;然后再顺势把梳齿向后倒,插入各层纱片内往前梳,切勿用力过猛,以免梳断纱线;放下抬纱棒取下长梳,收筘调好纱幅,抬起抬纱棒,进行平纱。全幅纱片厚薄要一致,使纱片均匀地分布在筘齿内,适当调整齿内根数,搬头不超过15m。

(四)处理断头

(1)用刀要做到心到(思想集中)、眼到(看准)、手到(动作敏捷),找出正头;刀具要锋锐、平薄、刀口无缺。

(2)处理断头及时,掌握只能缩小不能扩大的原则,凡处理缠纱用刀一律打慢车或停车进行。做到割纱净(不留余纱)、准(不割断邻纱)、不绞乱(纱头捻在左右邻纱上不乱不绞,前车不顶绞)。

(五)了机补头

(1)了机补头纱线要与机上纱线相符。结头要小而牢,不放过一根空头。

(2)补头时要记录整经质量疵点,促进前工序的改进。

七、浆纱安全操作规程

(1)开冷车时必须先放净车内的冷凝水,逐渐开放汽门;关车时应放出余汽,防止存水,关闭电源。

(2)汽压不能超过规定,发现漏水、漏气等情况及时报告修理。

(3)安全阀和压力表必须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关车并报告,防止发生危险。

(4)处理浸没辊、上浆辊、压浆辊缠纱,要把汽门关小,防止烫伤

(5)抽出绞棒时,一定要注意身后是否有人。

(6)上、落经轴,二人动作要一致,上轴当心轧手,下轴小心砸脚。

(7)处理烘房缠纱要用长柄钩刀,不准将头伸进烘房;前车要由后车指挥,掌握好开关;登高要有人扶梯

(8)严禁在烘房内烘烤任何东西。

(9)运转扫车不准用布头或纱头,只许用毛刷或鬃刷。

(10)煮浆时防止溅浆,地面浆液及时冲洗,以免滑跌。

(11)割纱刀用完后,应放在规定地方。

(12)上、下大经轴时一定要思想集中,检查好吊具无误,方可操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