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玉文化:宁为玉碎的民族精神

中国玉文化:宁为玉碎的民族精神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玉”字在古人心目中是一个美好、高尚的字眼。在古代诗文中,常用玉来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中国玉文化包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有“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瑜不掩瑕”的清正廉洁气魄,“锐廉不技”的外圆内方处世方式。“玉”为什么值得人们喜爱?

中国玉文化:宁为玉碎的民族精神

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玉的解释是:“玉,石之美者。”这一注解从物质上和艺术上两个方面科学地阐述了“玉”字的概念。

俗话说“黄金有价玉无价”。经过亿万年的自然演化,凝聚了千万年的日月山川之精华,大自然孕育产生了闻名于世的国宝珍品——宝玉。“玉”是我国最古的文字之一,商代甲骨文钟鼎文中就已出现。汉字曾造出从玉的字近500个,而用玉组词更不计其数。汉字中的珍宝等都与玉有关,后世流传的“宝”字,是“玉”和“家”的合字,这是因“玉”被私有而显示出它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玉”字在古人心目中是一个美好、高尚的字眼。在古代诗文中,常用玉来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如:以玉喻人的词有玉容、玉面、玉女、亭亭玉立等;以玉喻物的词有玉膳、玉食、玉泉等;以玉组成的成语有金玉良缘、金科玉律、珠圆玉润、抛砖引玉等;更有多少人把自己心爱的儿女以玉来起名,如《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名字中的玉便寄托了曹雪芹的人生理想。玉,其外表温润柔和,本质却坚刚无比,“君子比德于玉”,把玉的色泽、质地、形状等比附为德、仁、智、义等品德,成为君子规范道德、约束行为的标志。中国玉文化包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有“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瑜不掩瑕”的清正廉洁气魄,“锐廉不技”的外圆内方处世方式。李约瑟说:“对玉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特色之一。”(www.xing528.com)

“玉”为什么值得人们喜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