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赏读巾帼英雄木兰诗:女儿心的壮丽传奇

赏读巾帼英雄木兰诗:女儿心的壮丽传奇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木兰诗《汉乐府诗集》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流传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木兰家中,父老子幼,无人应征,支撑门户唯有女子木兰。这是一个长女面临紧急突发状况时的常态心理,显得真实、客观,更可见出木兰的实诚、善良、担当与勇毅。天子高坐明堂,接见木兰,嘉奖军功,赏赐财物。全家人,男女老少全出动,以最隆重、最欢乐的仪式迎接木兰回家。

赏读巾帼英雄木兰诗:女儿心的壮丽传奇

木兰诗

汉乐府诗集》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jiān)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jiū)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zhuǎn),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zhuāng);小弟闻姊来,磨刀霍(huò)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www.xing528.com)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流传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它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木兰身上,既有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建功立业,嘉奖受封的奕奕光彩,也有儿女之身思家念亲,辞官回家,安于淡泊,共享天伦的幸福时光,英雄与儿女相统一,侠骨与柔情相交融,给读者留下了一个美好的印象

第一、二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侧重突出木兰的忧患焦虑的心情。木兰代父从军,的确不同寻常,崇高伟大。但是,不要忘了,按照规定,一家一户是男子从军,女子一般无缘军营。但是,木兰遇到的情况比较特殊,“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夜至,大举征兵,国家有难,突如其来,让人猝不及防,毫无准备。“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父亲应征册上有名,千真万确,刻不容缓。“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木兰家中,父老子幼,无人应征,支撑门户唯有女子木兰。衰老的父亲怎能去远征杀敌,可是国家的召唤又义不容辞。面对双重的考验,木兰挺身而出:“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好女儿,尽孝又尽忠,女扮男装时,杀敌上战场。十万火急,刻不容缓,木兰忧心忡忡,也曾一筹莫展。诗歌开篇铺排:“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这都是描写木兰的叹息、思虑、惦记、犹豫、纠结。读者会问,木兰忧虑什么?读完全段,眉目了然。木兰担心父亲,顾全家庭,愁思茫茫,计无所出。这是一个长女面临紧急突发状况时的常态心理,显得真实、客观,更可见出木兰的实诚、善良、担当与勇毅。我们相信,真实的木兰不会只是铁血热肠,侠肝义胆,更多的是儿女情长,忧心忡忡。

第三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侧重突出思家念亲之情。“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铺陈排比木兰东南西北四面出击,采购战具的情景,忙碌而有序,紧张而昂扬。“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次“旦辞”,两次“暮至(宿)”,两次“但闻”,辞别爷娘,远离家乡,奔赴边地,天遥地远,山川阻隔,再也听不到爷娘对女儿的热切呼唤,再也看不见爷娘熟悉而慈祥的面庞,黄河之水溅溅长鸣,胡人战马啾啾长叫,一切都是那么陌生、神奇,那么遥远、严峻,置身其中,木兰更加思念亲人,思念家园。本段文字,重点在后面,战前准备倒在其次,木兰对双亲的思念之情淹没了准备战具的奋发之气。不过,从家乡到黄河边上,再到黑山头,最后到燕山一代,可以看出,木兰离家越来越远,距离边地战场越来越近,危险也越来越大,战争随时打响,真正考验木兰的时刻正在到来。诗歌不写战事紧张,危险到来,而是着眼木兰思亲念家,自然突出木兰的儿女情长,骨肉之思。

第四段,略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征战之奋勇,宿营之戒备,战地之艰苦,生死之不易。一一道来,无限感慨。第五段详写木兰还朝辞官,极尽夸张,突出战功,烘托厚赏,几乎将木兰抬上一个极高的位置,为后文写她辞官还乡做铺垫。“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天子高坐明堂,接见木兰,嘉奖军功,赏赐财物。何等威风,何等荣光!可是木兰对此又是怎样的态度呢?“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木兰对于赏赐全无兴趣,也不想做官,愿借千里快马,快点回到家乡。要知道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多少人梦寐以求,可是木兰却不屑一顾,这就足以看出她的儿女深情。她希望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过平安淡泊的日子,过普通人家的寻常日子。

第六段,诗人以浓墨重彩大书特书木兰还家与亲人团聚的欢乐气氛,让人感受到寻常日子的幸福与快乐。“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描绘全家欢迎木兰,一气铺陈三排六句,喜庆欢腾达到高潮。父母年老体迈,相互搀扶,蹒跚出城,迎接女儿。阿姐长大成人,描眉画黛,梳妆打扮,隆重欢迎妹妹回家。小弟听闻姐姐将要回家,磨刀霍霍,杀猪宰羊,忙得不亦乐乎。全家人,男女老少全出动,以最隆重、最欢乐的仪式迎接木兰回家。这才是幸福生活。木兰呢,久别重逢,喜不自胜。“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帖花黄即在面额上贴花涂黄,是当时妇女流行之容饰。一气铺陈排比,极写木兰的女儿之乐。诗歌洋溢着喜悦、欢乐的气氛。木兰打开阁门,东边看看,西边坐坐,脱下战袍,穿上旧装,当窗理发,对镜描画,要以最美形象、最好精神去面对自己的伙伴,自己的村邻。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古代兵制十人为一火,火伴即同火之士兵。火伴们怎能不惊惶?谁知道十二年来一同征战出生入死的木兰,原来竟是门前这位光彩照人的女郎!全诗悬念至此解开,原来十二年里,木兰是女扮男装从军作战。此节最具喜剧效果,亦是全诗情之最高潮。给全诗涂上一层欢乐、喜庆的氛围。诗人似乎不满于此,还要妙趣横生议论一番:“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扑朔是双脚跳跃的样子,迷离是兔眼眯缝的状态,这两句互文。雄兔扑朔而又迷离,雌兔迷离而又扑朔,两兔一道在地上奔跑,谁又能辨其雌雄!由此类比,木兰与大伙一道征战,着装举止与男子并无二致,大伙又怎能知道我是女子呢?机智幽默之比喻流露出惊讶喜悦的情绪。木兰和家人、伙伴们,就这样欢乐、幸福地走向我们,走向新生活。

纵观全诗,一、二、三、五、六段详写木兰女儿情怀,四段略写战场上的英雄气概。从内容上突出儿女情怀,丰富英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真实感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木兰形象完美体现了英雄品格与家常儿女的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