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通过情境学习激发内在动机,探究小数加减法

学生通过情境学习激发内在动机,探究小数加减法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自主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小数加减法教学的切入点是“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全课始终以这一算理为主线。在课前复习中,通过对元、角、分计算方法的回顾,学生在具体的实例中进一步明确只有相同单位的两个数才能直接相加减,为学生将要进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究搭建支架。

学生通过情境学习激发内在动机,探究小数加减法

在教学实践中,激活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是理性认识的实践基础,激活已有知识过程中获得的经验,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激活学生已有数学思想方法中获得的经验是学生实现解决问题需要的基础。

一、创设“星管家购物”的生活化学习情境,激活生活中积累的经验

激活积累的生活经验是理性认识的实践基础。教师的教学目的,是在尊重学生生活经验事实的基础上达到对知识的理性概括。充分激活学生的经验,巧妙地将生活经验迁移到教学活动中来。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教育应当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开始和结束”。《小数加减法》一课中,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星管家购物”来展开学习,使数学和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捕捉数学信息,发现并思考数学问题,既符合了学生认知规律,又能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学生感受到小数加减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小数加减法不是一种单纯的计算,而是出于生活的需要,充分感受到小数计算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促进了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自主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借助“相同单位的海棠币相加减”的学习支架,激活已有知识过程中获得的经验

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仅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还能在此基础上对知识进一步理解,这种理解是新知识的“最原始状态”,是知识与方法迁移的结果,也是学生多次运用已有知识而获得经验的结果,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www.xing528.com)

在感悟抽象、枯燥的算理时,借助学生熟悉的海棠币,把以“元”做单位的小数转化成几元几角的整数,通过“元+元、角+角”的计算方法,即相同“单位”相加减的方法,得出“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相加减”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感悟“相同计数单位的数相加减”的小数加减法算理。这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了算法,明白了算理,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三、沟通算法算理,激活学生已有数学思想方法中获得的经验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思想与方法。也正因如此,教师在教学中能注意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从而使学生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

小数加减法教学的切入点是“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全课始终以这一算理为主线。从简单的小数加法和减法入手,为学习新的内容作铺垫。在课前复习中,通过对元、角、分计算方法的回顾,学生在具体的实例中进一步明确只有相同单位的两个数才能直接相加减,为学生将要进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究搭建支架。

总之,尊重和承认经验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