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激发学生内在动力,避免强制

激发学生内在动力,避免强制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任务在教师的强制下及时完成了,但这种强制很快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反感,他们的成绩并没有因此而提高多少,而且一旦离开教师的强制,他们便不再学习。我一直不相信强制、惩罚、压力等外部因素能导致真正的转变,但我相信由内心体验可以造成持久的改变。所以,我仍然坚持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机制来改进自己的教学,而尽量避免强制。

激发学生内在动力,避免强制

在以前很长一段时间,有一种现象一直在困扰着我:学生对英语很感兴趣,和英语老师的关系也最融洽;但是,进行“周周清”知识过关的时候,一些后进生总是把英语过关放到最后。也许是因为平时我对他们过于温和,学生觉得完不成任务也不至于受到惩罚;也许是我惯于使用民主的方式进行管理,让学生没有了惧怕感;也许学生已不自觉地按照老师是否“厉害”来对任务完成进行优先排序——因为惧怕受到严厉的惩罚,他们把其他学科的任务完成放到了首要位置,而把英语学习任务的达标放到了最后。他们知道,在英语老师那里,会更容易得到理解与宽容。也许这些都不是理由,原因不在学生,而是我的教育与教学出了问题。

我一直期望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够达到这样一个境界:让课堂成为吸引学生的地方,学生既学得愉快,又学得好;让自己成为一名有独到见解的教师,一名能够和学生共同成长、共同享受教育的教师,一名既教得轻松,又教得有效的教师。这个理想似乎很遥远,但我从未放弃过努力。我知道,自己每前进一步,就将离这个境界更近一些。可是,我的努力并没有换来期待的结果,学生依然把英语放到最后来过关。几次月考,英语成绩也并不像自己预期的那么理想。这多少让我有些泄气,我开始怀疑自己坚持的东西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还能生存多久,自己的改革之路到底还能走多远。

我做错了什么吗?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更有助于教育成功?教师的民主意识会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学习?我是否也应该一改温和的面孔,用和其他老师一样的传统教育方式,来达到督促学生及时达标、争取一个好分数的目的呢?

我的确尝试过,效果并不理想。任务在教师的强制下及时完成了,但这种强制很快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反感,他们的成绩并没有因此而提高多少,而且一旦离开教师的强制,他们便不再学习。我也曾对一个后进生的各学科学习进行过比较,其他学科的学习成绩并没有因为强制而比英语学科更好一些。但他的妈妈告诉我,尽管孩子英语成绩不高,可孩子最喜欢学英语,也最喜欢英语老师。

远不止这一个孩子。一份调查问卷显示,我任教班级的大多数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兴趣也远远超出了其他学科,家长的反馈和学生的认可多少给了我些许坚守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继续前行的勇气与自信。但我的内心依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煎熬,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一方面又不得不直面一次次的考试。是把一次次的考试作为目标,还是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这个问题总是在每次考试之前不断跳跃在我的脑海中,质疑着我的信心。(www.xing528.com)

在不断的实践体验和反思过程中,我一直不断地对传统行为和自己的教育方式作着效果的比较。强制的办法虽然会在行为改变或成绩上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它是以损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为代价的,它既不会是愉快的,也不会是持久高效的,它往往让教育变得刻板而苍白。而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兴趣、态度和内驱力入手来解决学习问题,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它会对学生后续学习与终身发展产生持久影响,但它不能即时生效。在当下的评价机制下,如果你的教育教学不能在短期内看出效果,往往会被认为是无效的。在这样的教学质量观下,教师或者因为缺乏足够的耐心和较高的教学经验与智慧做支撑,或者因为对“教学成绩”的功利性关注,往往很容易再次回到“强制”这条最易操作的老路上去。

我一直不相信强制、惩罚、压力等外部因素能导致真正的转变,但我相信由内心体验可以造成持久的改变。正是因为实践中的反思让我不断坚信了这一点,所以,如果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分数的获得在短期内不能兼得的话,我宁可选择前者,不仅因为它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益,更因为我自己职业的幸福首先是建立在学生对学习、对老师的热爱上,其次,才是分数。若干年后,学生可能会忘掉老师教给他的知识,但却会记住老师怎么对待他。我希望我教的学生长大以后,会因为我教给他们终身受益的东西而心怀感激,怀念与我在一起的日子。

所以,我仍然坚持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机制来改进自己的教学,而尽量避免强制。“强制”是我找不到更好的解决办法时的最后选择,它常常让我感到自己智慧的欠缺和教育的“无能”,并每每让我在反思之后提醒自己:改进自己的教学,让教学变得更有趣,更高效,吸引学生,而不是强制学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