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学设置课后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科学设置课后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课后作业的作用对于教师而言,每天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巩固当天的教学内容。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可考虑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根据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进行作业设计,并根据教学目标将作业设计成A、B、C三类。教师可以采取以下两种丰富的形式:一是“做一做”。做一做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将语文作业与科学实践相结合,以思维的可显性促进理解的科学性。

科学设置课后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外作业应当是知识的发展和深化,是学习能力的改善,是掌握课堂知识的准备,应当让学生在课外去观察自然界的事物和劳动现象,发展个人的爱好和需要,满足和发展个人的多方面的智力需要。他还说,实际作业应当是知识的运用和深化,分析、研究、比较——这些积极的脑力劳动形式应当贯穿在家庭作业里,这样的家庭作业能把读书跟观察、劳动结合起来。

(一)课后作业的作用

对于教师而言,每天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巩固当天的教学内容。通过检查作业,教师可以透过作业了解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师调整教学方式、内容和手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课外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因此课后作业非常有必要。

对于家长而言,家长在检查作业的同时,也是一个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的过程,还是亲子交流的过程。

对于学生而言,培养学生每天能认真地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就是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如养成认真、独立、珍惜时间等好习惯。一些创造性的作业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每天做作业,既是做学生的权利,也是做学生应尽的义务。家庭作业具有强制性,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纪律意识,督促学生养成“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的好习惯。

看似简单的课外作业,它的作用还真不能小视。

(二)如何设计课后作业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教材内容、教学观念、教学形式、教育方法等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然而,目前大多数教师更注重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却对作业的改革不够关注。很多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仅从对学习内容“巩固掌握”“强化训练”、对学习效果进行“检验”的角度出发,局限于再现式的范畴内,作业内容也多数是重复套用、机械抄记,形式也是比较单一的书面作业。这样的作业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作业产生消极的效应。那么,如何设计优质的课外作业呢?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五点。

1.作业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学习的调节剂,它的加入便于发动储存在学生内心的力量。作业的内容新颖多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活动中,能稳定学生的注意力,深化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完《冬天是个魔术师》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寻找冬天。可以静下心来听听冬天雪花飞舞的声音,可以把印象最深的冬天景色画下来,可以说一说有关冬天的小片段,也可以说一说冬天里的发现……最后,学生将自己的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其乐无穷。

又如,数学教师克服在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困难时,可以把练习过程变成小竞赛,挑战同学,挑战自己;把练习变成技巧的探索,“我发现,我总结,我成功”;把练习变成小游戏,“我游戏,我快乐,我喜欢”。长此以往,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技能。(www.xing528.com)

2.作业要有科学

作业应该有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盲目地追求数量,特别是一些生字词语,让学生抄几十遍,这样的效果不仅不大,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养成不良的作业习惯。布置作业时,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考虑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否则学生在疲劳、枯燥的作业中不仅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而且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极为不利,这也是极不科学的。在布置作业时,科任教师要做到相互协调,不仅要严格控制作业的数量与时间,还应考虑作业的有效性,应多一些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少一些烦琐枯燥的问题,应该去思考在作业中如何启发学生动脑思考。例如,教学完《登鹳雀楼》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回去搜集王之涣的古诗,准备评选出班级的“古诗大王”。这样,学生不仅积累了更多的古诗,还顺利地进行了知识的迁移,突出了语文要求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名家名篇的学科性。

3.作业要有层次性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每位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各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设计家庭作业时要有层次性,目的是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使每个学生在适应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会。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可考虑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根据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进行作业设计,并根据教学目标将作业设计成A、B、C三类。其中,A类作业偏重于综合能力的运用,C类作业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积累,B类则介于二者之间。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想完成的作业,增加了作业的弹性,多了选择的空间,也多了主动的权利。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创作空间,鼓励他们主动地学习,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4.作业的综合实践性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使知识真正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从而体验学习知识的意义与价值。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让学生多与生活联系,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价值和乐趣。教师可以采取以下两种丰富的形式:一是“做一做”。做一做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将语文作业与科学实践相结合,以思维的可显性促进理解的科学性。二是“演一演”。根据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排课本剧,不但可以使学生在表演中熟悉课文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英语为例,《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具有实践性的英语家庭作业不仅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品格,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多元认知能力。在课外,要求学生与同学、教师之间尽量用英语交流;在家里,要求学生与懂英语的家长用英语交流,还可以饶有兴趣地充当“little teacher”的角色教父母学英语,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种实践性的英语家庭作业,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让学生享受“I can do it in English.”的乐趣。还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改写对话、续编故事、收集调查、绘制手抄报……帮助学生把它当成是一项活动任务去完成,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例如,我们学习了“污染”这一主题后,教师可以根据现存的“water pollution、air pollution、land pollution、noise pollution”等现象,让学生列举污染产生的危害,并发出倡议,保卫地球,做地球的朋友,创办一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海报,呼吁他人共同做地球的卫士。学英语在于运用,我们的课外作业要尽量贴近我们的实际生活。

5.作业的开放性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需要我们精心设计作业来进一步进行巩固与延伸。如果设计的作业具备开放性及典型性,既能集中体现课堂教学内容的精华,做到题量适当,恰到好处,又能通过设计的作业练习来达到巩固知识,举一反三、拓展思维、培养基本技能的目的。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即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更为强烈。因此,在设计作业时让学生感到发现了什么,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度。教师应注意拓展学生作业的空间,尽量为学生创造机会,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探究性学习。例如,在学习字母时,可以让学生去找找身边的字母,像CCTV(中央电视台)、KFC(肯德基)、WC(厕所)等;在学习数字时,可以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英文数字,如车牌号码和电话号码等。通过这些作业,学生为自己能发现并学到这么多身边的课外英语而十分欣喜,如果随时记录并长期积累,收获可观。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需要学生主动去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精彩有趣的课外作业,不但能使学生巩固课内所学知识,还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很多课外英语知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