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践多元融合的艺术形式

实践多元融合的艺术形式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电影作为一种“影像媒介”,成为装置艺术或视频艺术的组成元素,成为构建当代艺术的外在表现形式。装置艺术是指艺术家将生活中的实物进行艺术再造,借此表达自我的艺术理念。强势资本企图利用自身优势,以“泛娱乐”名义推动IP的跨媒介扩散,将电影与漫画、文学、游戏等优质资源融合。

实践多元融合的艺术形式

1.单一影像进入交互影像

我国第一个提出交互影像概念的是北京电影学院的孙立军教授,他提出要把观众从传统的单线性叙事中解放出来,让观众主动参与到电影的剧情发展中,与影像即时互动。交互电影作为电影媒介的新形式,除了具有传统电影的媒介特性,还具有交互性非线性、沉浸性、半开放性和去中心化等特点。世界上第一部交互式电影是捷克斯洛伐克导演拉杜兹·辛瑟拉(Radúz Sinsera)在1967年蒙特利尔电影节首次试映的《自动电影》,当时发给会场上的每位观众一个红绿按钮,没到关键的叙事节点,观众可以按下按钮,自主选择情节走向。当时由于技术缺陷,影片放映的流畅度不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动电影的枷锁已被解除,观众可以快速流畅地沉浸于参与电影叙事发展的快感中。例如2018年12月《黑镜:潘达斯奈基》在流媒体平台奈飞上线,影片采用交互式的放映形式,在每个叙事关键节点上设置不同的支线,不同选择会进入不同的剧情走向。这种交互式电影制作的形式,极大地调动了观众的积极性。

影像生产的交互性表现了“媒介的人性化趋势”,将选择权交给观众,有助于让人们获得全面完整的感知。互联网时代,媒介互融互通,各个媒介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影视作品和受众的关系并不再是单向传输关系,而是双向互动,受众从被动接受剧情到主动构建剧情,促进电影的“再媒介化”转型。

2.物理空间进入公共空间

在媒介融合时代,电影离开电影院,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轻松获取影像,也可以在博物馆艺术中心、城市大屏获取它的踪迹。电影作为一种“影像媒介”,成为装置艺术或视频艺术的组成元素,成为构建当代艺术的外在表现形式。装置艺术是指艺术家将生活中的实物进行艺术再造,借此表达自我的艺术理念。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电影作为一种影像也被运用于其中。最早将电影融入装置艺术的是白南准的《电影禅》,并传达了创作者无中生有的禅宗思想。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影融入装置艺术的形式更加多元化,例如第21届巴黎气候峰会上,比利时艺术家纳兹哈·麦斯陶(Naziha Mestaoui)进行了《一心一树》的艺术项目,他利用3D影像技术将现代科技与古历史建筑完美融合一体,每位参与展出的观众可以通过手机录下自己的心跳,输入自己的名字,就可以种下属于自己的生命树。(www.xing528.com)

相较于传统电影,VR电影具有沉浸感强、叙事感弱、范围小等特点,因而不适宜于传统电影院播放。VR电影的沉浸化特点,有利于帮助用户形成良好的参与体验,可以在社会教育上发挥优势,更适宜于进入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等功能性社会空间。

3.“电影+X”时代来临

数字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媒介间边界的模糊,促使电影与其他产业的结合成为可能,走向“电影+X”的时代。目前最引人注目的是“电影+电子游戏”。早在1982年,电影《夺宝奇兵》上映同时搭售游戏《夺宝奇兵》,获得成功。自此之后,电影上映前后搭售游戏,使得游戏可以最大地利用电影产生的影响力助力自身推广。华纳兄弟电影集团成立了专门负责游戏开发的公司,结合D C(Detective Comics)公司的漫画IP,在《黑客帝国》《指环王》《蝙蝠侠》等电影上映同时推出同名游戏,实现“电影+漫画+游戏”。

“电影+游戏”的成功,一方面得益于各个媒介终端的发展,用户可以更便捷地获取信息;另一方面,新成长的“网生代”对“电影+游戏”模式接受化程度高,“电影+游戏”成为一股潮流。目前,我国许多互联网巨头纷纷进入电影产业和游戏产业,打造自己的泛娱乐体系,实现“互联网+电影+游戏”。例如,腾讯公司2015年建立腾讯影业,与阅文集团、腾讯游戏和腾讯动漫组成泛娱乐矩阵。强势资本企图利用自身优势,以“泛娱乐”名义推动IP的跨媒介扩散,将电影与漫画、文学、游戏等优质资源融合。“电影+X”的未来充满想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