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间歇性寂静:与埃尔格听觉异常反馈有关

间歇性寂静:与埃尔格听觉异常反馈有关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这一层面而言,“埃尔格听觉” 带来的异常反馈同样能够带来自我行为的矫正。间歇性的寂静之下,人们听之于外,更是听之于心。

间歇性寂静:与埃尔格听觉异常反馈有关

进而可以继续探讨,不同听觉形式因记忆或经验产生不同的反馈信息,从而会产生何种矛盾,又如何得以化解?其中较为典型的便是一种倾听的反击,间歇性的寂静让人产生经验上的错位感,“噪声与寂静交替出现、寂静衍生的不安与困扰,以及随后出现的噪声,让我们在遭受报复与获得解救之间周而复始地循环”[14]。持续声音中的寂静片段,构成了听觉及其经验的“反击”(rétorsion)。其超越了“埃尔格听觉”的主客体统一的形式,一切持续声音中的寂静片段都会给人带来新鲜的知觉体验,这种体验可能带来焦虑,可能带来兴奋,均可理解为“埃尔格听觉”经验的异常反馈。从因果关系来看,即刻的倾听与听觉的经验产生了矛盾,从而衍生出了不安与困扰。当人听见楼上掉落一只拖鞋的声音后,会不安地等待另一只拖鞋掉下来的声音,这种间歇性的寂静中,当下的倾听有别于经验中的倾听,经验反馈给听者的是会有第二只鞋子掉落,而实际情况却是未知的。这种倾听的反击,“一方面,它们通过停顿迫使我们支起耳朵去听不愿听的声音,另一方面它们将我们的倾听置于裸露的境地。噪声、非噪声,人声、非人声的交替,是一种特殊方式的妄想被虐待的受虐狂现象”[15]。间歇性的寂静形成了与日常直觉经验相矛盾的状态,而对于这种矛盾,也需要听者自我的调节,能动地去构建新的声音环境加以改善,或者丰富新的经验储备。当多次接触这样的听觉环境时,听者便习以为常且不再感到不安。就这一层面而言,“埃尔格听觉” 带来的异常反馈同样能够带来自我行为的矫正。

这种“反击”也存在着一种话语权的转移,既是发言者和收听者身份的转换,又为听觉的共鸣与思考留出了空间。交流过程中出现的短暂停顿,似乎是在给听者留出发声的位置,于是又回到“埃尔格听觉”的原始形式,即将自己同时置于发声者和收听者的位置上。交流过程中,“这种间断性产生了令人烦恼的疑问,甚至是对声音的怀疑,断断续续出现的沉默似乎将我们引向了自我倾听,引向一种相互作用(réciprocité)的可能性”[16]。在这种异常的反馈中,一方面,人们不再是所听到声音的发出者,而是中途加入的参与者,听者可能会调用知觉经验能动地发声,去填补这段间歇性寂静中的空白,与听到的片段相互作用;另一方面,更有可能仅仅使听者转向一种自我倾听,此处的片段让听者的耳朵得到片刻的休息,其注意力也可能转向自身,于是有了自我思考和倾听的环境。

间歇性的寂静之下,人们听之于外,更是听之于心。听觉的活动不仅仅是经验的储备和意义的生产,无论其发声或不发声,这种听觉的反馈与自我的表达都在交互进行着。间歇性的寂静不仅仅是单纯的因果关系的听觉形式,更是将听觉的主体性置入其中,当听者也是发声者时,他可以主动给自己创造间歇性的寂静空间,当听者被动接收到寂静时,实则是将发声的权力留给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听觉活动看似被动,实则是带有意义追求的主动参与。在间歇性的寂静之下,共鸣与交互的意义被放大并得以重视,听这一行为本身变得更加层次丰富。有学者也认为存在着自然、非指向性的倾听,“把注意力集中在作为共鸣(resonance)的倾听而不只是倾听意义上”[17]。其中,共鸣便是听者与声音之间的交互方式,听者需要在间歇性的寂静中找到与听到的事物存在的共鸣点,而不仅仅只是做出“听”的行为,其需要主动地思考并给予回应。也正是对于意义的追求,才让听这一行为不仅仅是生理学或其他科学领域所研究的范畴,正是种种意义的投射,让间歇性的寂静有了一种感官品质相呼应的特征。如布莱恩·凯恩(Brian Kane)所言:“把听变成某种东西,而不是听意义或指标,意味着强调世界和听者之间的感觉关系,这种听觉不是基于意义的追求,而是基于声音的感官品质和感觉特性展开。”[18]间歇性的寂静正是存在于这种感觉品质之中,它让人重视甚至审视自己的感觉体验。在“埃尔格听觉”中,倾听主体和发声主体得以统一,在作为反馈调节器的形式下,主体的感觉性被不断唤起,聆听寂静的片刻,也具有其深刻的意义。(www.xing528.com)

肖恩·库比特(Sean Cubit)曾经诗意地形容,“在难以想象的寂静的夜晚,万籁俱寂,水波不兴,有枚别针掉进柔软的泥浆:几乎难以觉察的扑通一声掉进寂静的深井。但是此时此刻你所体验到的并不仅仅是声音和感受它的时间,还体验到你和声音之间的空间,其后是对声音的感知,寂静的重新形成,而且你也在等待声音的重复或继续”[19]。漫长的寂静会给人带来时空的距离感,间歇性的寂静同样如此,其带来的反馈可能是异常的,其感受也可能是美妙的,在未知的知觉领域中,还有许多值得细致体味的时间与空间。约翰·凯奇(John Cage)对这种间歇的沉默更加陶醉:“在倾听时,我们把听到的第一个声音当作跳板,第一个存在物让我们跃入无,而从无之中就出现了下一个存在物,等等,就像是变换的潮流。没有一种声音惧怕吞没声音的静默。但是如果你回避它,那就是种遗憾。”[20]间歇性的寂静在我们的听觉感知中跳跃,让我们感受到片刻的宁静,同时让我们再次屏息凝听。在知觉建构的主体和外在世界中,你分别听到了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