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规则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方法

规则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方法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其他游戏重视创造性不一样的是,规则游戏的教师组织与指导作用会更加明显。(一)规则游戏理念的正确理解凯米认为社会性的规则游戏对于幼儿,比对于年龄更大的中小学生和成人来说,具有更重要的发展价值和意义,因为幼儿在规则游戏中,能够比在课堂和大量的练习、作业中学到更多的东西。凯米认为规则游戏的价值,只有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才能显现。

规则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方法

与其他游戏重视创造性不一样的是,规则游戏的教师组织与指导作用会更加明显。在组织规则游戏的时候,教师需要进行游戏前的准备,游戏中需要比较清晰地引入和指导。

(一)规则游戏理念的正确理解

凯米认为社会性的规则游戏对于幼儿,比对于年龄更大的中小学生和成人来说,具有更重要的发展价值和意义,因为幼儿在规则游戏中,能够比在课堂和大量的练习、作业中学到更多的东西。鼓励幼儿玩规则游戏,是为了促进他们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而不仅是为了教幼儿如何去玩这类游戏。

凯米认为规则游戏的价值,只有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才能显现。如果教师总是试图去教儿童如何正确地玩,把指导的重点放在规则游戏的玩法上,那么规则游戏的价值就会丧失殆尽。规则游戏对幼儿来说,重要的不是具体玩法,而是游戏过程中所蕴含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机会。

所以我们把规则游戏所要求的认知和社会性能力看作是正在形成中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的发展需要成人的帮助与伙伴的实际互动,那么在学前期让幼儿玩规则游戏是具有年龄适宜性的,游戏的过程正是幼儿认知和社会性能力发展的过程,或者是练习的过程。

(二)规则游戏的准备

1.物质准备

规则游戏的物质准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游戏的环境创设,如情景的创设、安全隐患的排查、场地空间的规划等;二是游戏材料的准备。

2.经验准备

经验准备是指将要开展的游戏需要的基本技能和之前的游戏经验。如让孩子进行歌唱音乐游戏,需对歌曲的歌词以儿歌的方式让幼儿念读等。

(1)规则游戏的导入

规则游戏的导入能够集中幼儿注意力,促使他们积极投入游戏,因此导入非常重要。比如在爬的体育游戏中,前面可以通过一些律动动作让幼儿体验各种爬行动物的动作,引起幼儿兴趣。又如一些音乐歌唱游戏,会通过猜一个谜语,念一首儿歌或将音乐游戏里面的内容变成简单的故事来引入游戏。另外,也可以通过回忆生活经验、之前的游戏经验或者开展简单的谈话等方式,帮助幼儿快速进入游戏状态。

(2)规则游戏的规则介绍与示范

在游戏之前,教师应该通过规则介绍和简单的示范等方式让幼儿充分地理解和掌握规则,否则游戏开展过程中,会产生幼儿不遵守规则或者玩法不正确等现象。在规则介绍和示范时,教师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a.教师讲解游戏规则的时候语言要简单、清晰,两三句话就能把基本的规则解释清楚。

b.教师预估幼儿运用规则可能遇到的情况,对不同的情况作出恰当的解释。

c.对于复杂或者立体空间中不太能看清楚的规则,如队列变化、行进方向等,教师可以结合示意图来介绍。

规则介绍的时候还可以结合示范的方式让幼儿更直观地理解游戏。教师可以通过教师示范、幼儿示范的方式进行,但要注意:

a.示范的时候,教师需要放慢动作,让幼儿看得更加清楚。

b.简单短小的游戏,教师可以全程示范。

c.规则复杂的游戏可以分步骤示范。

d.体育技能性的游戏可以教师先示范,再请幼儿示范或者演示。

e.涉及多角色的游戏,教师可以和保育员,或者教师和孩子配合进行示范。

(3)规则游戏的开展与教师的指导

规则游戏有比较严谨的规则来制约孩子的游戏行为,游戏的程序也比较固定,相对而言,教师的介入不需要过于频繁和刻意。教师的指导和介入需要关注以下问题:

1)教师在规则游戏中的定位

规则游戏的核心是规则,而不是教师。所以教师在这个组织游戏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定位自己的角色,让幼儿成为规则的执行者和创造者。游戏策略不应当是老师通过训练去教会幼儿的,而应当是让幼儿在自己的游戏实践中、在游戏经验的积累中,自己“悟出来”或“发明”的。游戏策略的发明,才标志着幼儿在认知和社会性方面的真正发展,标志着幼儿在人际互动与理解、去“自我中心”和对自己行为的监督调控能力方面的真正进步。

2)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性和创编规则的自由

人们认为,一谈规则就会没有创造性。实际上,在游戏中,儿童对规则的认识是儿童创造性发挥的前提,它在某种程度上为儿童创造性的发挥提供契机。一方面,儿童可以通过对游戏规则的认识,在某种情况下变通游戏的规则,拥有意外的收获和发展。另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规则是人创造和规定的,规则的不同,决定了游戏的玩法,决定了游戏的多样性。

另外,游戏的隐形规则意味着要使儿童全身心地投入、沉浸于游戏当中,为游戏的秩序、情景所吸引,在一种高度忘我的状态中发展自己,游戏自己。

3)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在规则游戏中,教师要仔细观察幼儿与游戏的情况,并在幼儿团体中形成互相监督、遵守规则的意识和氛围。比如在游戏中如果出现不遵守规则的情况,教师应该及时暂停游戏,通过讲解或者讨论帮助幼儿再一次明晰游戏的规则。在规则游戏中,教师应该引导幼儿明白遵守规则比竞赛胜利更重要,如果违规那么获得的成功也是失败的。

知识拓展

游戏案例

★智力游戏活动:找朋友

游戏目标:

1.能正确区分10以内数的相邻数。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游戏准备:1—10的数字头饰每人一个。(www.xing528.com)

游戏玩法:

1.幼儿戴上数字头饰并相互观察,知道自己是几号数字娃娃。

2.以数字娃娃5为例。幼儿拉手围成圆圈,老师按一个固定位置点数:“123。”最后被点到的数字娃娃5,立即跑到圆心处站好并拍手,其他幼儿按顺时针方向边走边朗诵儿歌:“123,我是5;1234567,我的朋友在哪里?”朗诵完毕,数字娃娃4和6迅速跑到圆内,并拍手一起说两遍儿歌:“321,我是4(6);7654321,我是你的小(大)朋友。”

3.游戏可反复进行。

游戏规则:必须是被老师点到的数字娃娃才可以跑到圆心。

★音乐游戏:小小邮递员

游戏目标:

1.培养幼儿学会仔细倾听音乐,能够辨别音的高低并用多种方式(如图示、手势等)表现七个音的高低。

2.让幼儿学会灵活使用礼貌用语进行交往。

游戏准备:信件,音乐,七个音(卡片)。

游戏玩法:

1.幼儿可按意愿选择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扮不同音高的幼儿站在圈上,随音乐拍节奏。

2.扮“小小邮递员”的幼儿听音乐边唱边做骑车的动作,在圈内跑动。

3.当音乐出现其他发音(如do,si),立即带(do,si)的幼儿去送信,送信的幼儿说:“(叔叔/阿姨)您家来信了。”接信的幼儿说:“谢谢,您辛苦了。”小邮递员说:“不用谢,再见!”

4.游戏结束,小邮递员与圈上的幼儿互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体育游戏:大鞋和小鞋

游戏目标:

1.练习听指令穿着大鞋走和跑的技能。

2.增强对走和跑等体育游戏的兴趣,提高快速反应和控制的能力。

游戏准备:

1.易穿的大鞋每人一双,音乐《大鞋和小鞋》。

2.场地上画上圆圈和直线若干条,准备铃鼓、红苹果贴纸。

游戏玩法:

1.导入:在音乐《大鞋和小鞋》中,请幼儿做律动,活动身体各部位关节和肌肉

2.探索:请幼儿尝试穿大鞋走一走、跑一跑,然后讲述穿大鞋与穿小鞋走和跑的不同感受。

3.练习:请幼儿穿着大鞋在指定的圆圈上一个接着一个走。接着请幼儿听铃鼓进行走跑练习,铃鼓拍得慢就走一走,铃鼓拍得快就跑一跑。

4.游戏规则:

(1)请幼儿分成四队进行比赛,在铃鼓响起后开始穿鞋,然后沿直线走到终点,第一个走完的幼儿就算胜利。

(2)不能走到直线旁边,否则重走;走完直线可把手举起来表示完成。

(3)游戏中每队的胜利者可以得到红苹果贴纸奖励。

知识链接

规则游戏的产生

皮亚杰认为,认识能力的提高与游戏复杂性增强是一致的,即认知水平与游戏水平是同步的。这种游戏的复杂性就包括对游戏规则的认识、接受和遵守。规则游戏就属于这一类复杂的行为,需要一定的认识水平作为基础,所以规则游戏的发生较晚。在皮亚杰看来,它发生在象征性游戏之后,装扮活动是逐渐被规则游戏取代的。因为象征性游戏随着儿童年龄增长而日益社会化(从独自游戏到平行游戏,再到集团游戏)并逐渐受规则控制(集团游戏的协商合作更多)。既然社会性的装扮使基本的角色和规则的协商成为必要,那么它自然也将演化成为正式的、规则控制的竞赛游戏。如艾里康宁指出,游戏的发展规律就在于游戏里外显的扮演角色和想象情景后来一变而成为内隐的,而原来内隐的规则后来一变而成为外显的。

看来,儿童的规则游戏是从社会性装扮游戏演化而成的,是前者在内容上的压缩和抽象。皮亚杰说:“当思维一经出现,象征性便代替了实践性;当社会关系一经形成,规则便取代了象征性,同时并取代了实践性。”这一段话清楚地表明了游戏随认知而发展的趋势。

探究活动

请分别设计一个音乐、体育和智力游戏。

【思维导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