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园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幼儿园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幼儿的“以物代物”行为水平与幼儿的抽象表征思维发展水平相关,最初游戏材料(物品)与替代物的相似性越大,越能促进幼儿的相关性假想,幼儿随着想象能力的发展逐渐摆脱相似性来进行表征,最后甚至能用假装动作来代表对所需物品的表征。角色游戏中的隐性规则。

幼儿园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一)角色游戏的条件准备

1.了解角色游戏的结构要素特质

角色游戏由主题、角色、情节、动作、物品、规则六大基本结构要素构成。在对角色游戏结构要素特质的把握中,需把握5个方面的内容。

(1)游戏主题特性的把握。游戏主题是决定其他结构要素的核心与关键。主题一般为反映社会生活与活动的一定动作、事件和相互关系,如娃娃家、医院、超市、餐厅、理发店等是幼儿园角色游戏的常见主题。主题一方面决定着其他几大要素,一旦主题确定,其他要素皆围绕其而展开,另一方面会随幼儿年龄的增长以及生活经验的丰富而愈发丰富。

(2)角色的扮演形式。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对角色的扮演以“以人代人”的形式来表征,即置身于游戏角色,在游戏中用自己的言行来表现自己对角色的认知与体验。

(3)对游戏动作和情景的假想。除角色与物品外,幼儿角色游戏的开展还伴有由动作、语言、表情等组成的游戏情节,此即称为对游戏动作和情景的假想,如对医生给病人看病情景的假想等。对游戏动作和情景的假想常是幼儿对游戏主题体验与感受的表达。

(4)对游戏材料(物品)的假想。其指的是角色游戏中幼儿以游戏的意义来看待游戏材料(物品)的“以物代物”行为,如将积木当作电话,将树叶当作被子等。幼儿的“以物代物”行为水平与幼儿的抽象表征思维发展水平相关,最初游戏材料(物品)与替代物的相似性越大,越能促进幼儿的相关性假想,幼儿随着想象能力的发展逐渐摆脱相似性来进行表征,最后甚至能用假装动作来代表对所需物品的表征。

(5)角色游戏中的隐性规则。角色游戏中的隐性规则指的是隐藏在游戏中的对各角色的行为规范与要求,突显的是角色游戏中规则不是通过事先约定而形成的特点。角色游戏中的规则在孩子们尽可能真实表现社会生活情景的游戏愿望中产生。

2.了解幼儿象征性游戏的发展水平

了解幼儿象征性游戏的发展水平,是角色游戏开展与教师进行有效指导的基本前提。幼儿象征性游戏发展包含初期、中期、晚期3个阶段。初期阶段,幼儿游戏的内容和情节都比较简单,幼儿常常重复同一动作,行动性较差,且游戏主题不稳定,常随着幼儿的情绪而变化。中期阶段,幼儿处在象征性游戏的高峰期,对象征性游戏的兴趣及水平大大提高,游戏情节丰富、内容多样化,常常创造性地反映日常生活,同时能够自选主题、自行组织设计、自行分配角色等。晚期阶段,幼儿处于象征性游戏的高水平时期。这时的幼儿会自行策划游戏内容、讨论游戏主题、构思情节、分配角色,甚至还可以自行创设游戏场景,同时摆脱了游戏材料逼真度的束缚,可以使用语言、动作代替游戏材料进行游戏。

3.丰富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表征与再现,因而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是角色游戏开展的必要前提。幼儿生活经验越丰富,游戏的内容也会越多样,游戏水平也会更高。在一些特定主题的角色游戏开展前,教师可以在了解幼儿相关社会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指导家长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尽可能地为幼儿创造亲身体验的机会,促进幼儿的角色游戏向更高水平发展。

4.创设适宜游戏环境,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

角色游戏环境创设的关键是为幼儿提供与已有生活经验相关的情境与材料。由于角色游戏主题的多样性,各个班级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兴趣爱好设置1~2个角色游戏区,平行班间的角色游戏区要尽量设在可共享的空间内,还要尽量保持主题的不同,通过班级间的交流互动实现资源共享。

游戏材料是幼儿进行角色游戏及表演游戏的物质条件,能激发幼儿的游戏愿望。教师要了解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游戏意愿,并据此为幼儿进行游戏提供充足的物质准备。有些游戏材料是常备的,不必经常更换,有些则需要有所变化。除少数游戏材料需要形象逼真外,大多数东西都可以用简单的物品代替,以引起幼儿更多的联想,同时,游戏材料要放在幼儿便于自由取放的地方。

(二)角色游戏的指导策略

1.依据幼儿年龄特点与兴趣爱好启发幼儿确定主题

有确定的主题,才能有利于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想象、角色分配和角色职责确认。小班阶段的幼儿常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确定游戏主题,中、大班的幼儿经由教师的启发能使角色游戏向着更高水平发展。作为幼儿游戏的观察者、支持者与促进者,教师对角色游戏主题的引导可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近期经验、爱好来展开。如,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经验使得其更偏爱娃娃家的装扮游戏以及与吃喝有关的主题活动,因而可以在小班创设娃娃家、餐厅、蛋糕店等角色游戏区;又如,在寒暑假过后,幼儿的出游经验增多,教师就可以提醒幼儿根据出游经验开展游乐场等角色游戏。

2.引导幼儿合理分配角色

无论在何种类型的角色游戏中,幼儿们都会有一些自己特别喜欢的角色或者不喜欢的角色,因为以自我为中心的年龄特点以及交往技能的欠缺,角色分配中的争执十分常见。在角色分配中的公平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教师在进行角色分配引导时要考虑的两大因素。首先,角色游戏分配中性格外倾、主动的幼儿总能争取到主要角色,而性格内向的孩子容易被忽视,教师应在观察的基础之上了解孩子们的个性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其次,面对角色分配争执,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会换位思考,学习理解别人的感受,逐步培养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协商、交换、轮流、合作等方式来解决冲突。

3.细心观察幼儿游戏行为,适时介入引导[1]

当幼儿出现以下几种状况时教师应及时介入指导:(www.xing528.com)

(1)出现具有安全隐患的游戏行为时。

(2)当角色游戏主题单一,影响角色游戏进一步开展时。

(3)当幼儿缺乏角色扮演意识时。

(4)当幼儿出现生活经验缺乏时。

(5)当游戏中出现玩具材料不足时。

(6)当角色游戏处于低水平重复时。

(7)当幼儿违反游戏规则时。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介入游戏进行支持和引导后,应适时退出。

4.游戏结束时的引导

(1)引导游戏的自然结束。

游戏的自然结束不仅是对幼儿的尊重,也是保持幼儿游戏活动积极性的关键。游戏的自然结束可以分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方式是给予游戏结束的心理转换空间,提前告知幼儿游戏即将结束;另一种方式是以游戏方式结束游戏,如医院的医生下班等。

(2)材料的收拾与整理。

材料的收拾与整理不仅有利于下次活动的顺利开展,也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3)游戏总结环节的指导。

游戏总结环节的核心为经验的交流分享,分享既可以让幼儿对自己的游戏经验有一个总结再认识,又能使其了解到同伴的游戏经验。此外,在总结环节还可以组织幼儿讨论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与困惑,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附董旭花等在《幼儿园创造性游戏区域活动指导》一书中对角色游戏区角所设计的区角评价表。

【拓展阅读】

表4-1 角色区评价表[2]

续表

思考与练习

角色游戏活动对幼儿教育有何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