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申凤梅:雅俗共赏的演剧艺术精神

申凤梅:雅俗共赏的演剧艺术精神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申凤梅一生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她的表演既能为精英阶层所认可,又能被民间社会所喜爱。雅俗共赏是申凤梅表演艺术,或者说是申凤梅演剧精神留给越调的无形遗产。在中国戏曲史上,每一位称作艺术大师的人,其表演应该说都是能够贯通雅俗的。这是申凤梅演剧精神的实质,也是申凤梅的伟大之处,亦是越调后人所应继承与研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申凤梅:雅俗共赏的演剧艺术精神

申凤梅一生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她的表演既能为精英阶层所认可,又能被民间社会所喜爱。雅俗共赏是申凤梅表演艺术,或者说是申凤梅演剧精神留给越调的无形遗产三国故事或说诸葛亮本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个题材本身就是为精英与大众同时接受的,只不过二者关注的视角不同罢了。以戏曲演出来说,京剧演出三国戏的历史悠久,诸多演员以擅演三国中的人物而闻名。如果说京剧大师马连良塑造的诸葛亮浑身散发着一股“仙气”,那么申凤梅的诸葛亮则流动着一股“人气”。虽然它们分别根植于京剧与越调的不同文化土壤,但申凤梅的诸葛亮能够闯出一片天地,特别打动人心,就是因为她突出了诸葛亮的真诚。如此,则“同一唱也,同一曲也,其转腔换字之间,别有一种声口,举目回头之际,另是一副神情”。充满人气的诸葛亮显然更符合河南民众的审美趣味,然而诸葛亮毕竟是诸葛亮,他不是乡村老叟,应该有这个人物的基本风度。申凤梅从接触有关诸葛亮的小人书到对《三国演义》中的每个人物烂熟于心,从一个目不识丁的民间艺人到成为享誉华夏中原“活诸葛”,在于她用精诚打通角色与自我、打通演员与观众、打通雅与俗。《庄子·渔父》有言:“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京剧《泸水彝山》,张建国饰诸葛亮,顾谦饰孟获

如果说京剧与地方戏之间长期以来是一种俯视与仰视的照面关系,申凤梅对于诸葛亮的塑造开始是向马连良先生学习,那么,而后她又间接回馈了京剧演员。越调《七擒孟获》在新世纪初被国家京剧院三团移植搬上舞台,定名为《泸水彝山》。张建国饰演的诸葛亮不失奚派的文雅,但却在文雅中多了几分激情和真情,可以说人气很浓。同一个剧目,同一个导演,打通了地方戏与京剧之间的隔阂。如此,在有意无意中实现了1962年袁世海先生推荐越调晋京演出的夙愿:京剧和地方戏,一笔写不出两个戏来。(www.xing528.com)

申凤梅的大弟子田发根先生认为申凤梅在艺术上的成功主要是两点:一是她对党比较忠诚,二是用毛主席的话来讲就是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她心里时时刻刻装着老百姓

在中国戏曲史上,每一位称作艺术大师的人,其表演应该说都是能够贯通雅俗的。作为地方戏的一名演员,申凤梅表演的独特价值就在于她并不是因为出演三小戏而天然地跟民间有着亲和力,而是在袍带戏中保持了雅俗间的平衡。这是申凤梅演剧精神的实质,也是申凤梅的伟大之处,亦是越调后人所应继承与研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