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督教内部的争议:一场迷离的对抗

基督教内部的争议:一场迷离的对抗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那时候的基督教徒,开始出现了意见上的分歧,有的人谋求改变,希望天主教得到改革,有的人认为一切都好,不需要改变什么,两种思想的碰撞最终导致争执的发生。所以,教皇想把它建成世界上最大、最壮观的教堂,圣彼得大教堂在基督教中的地位就像美国的国会大厦一样重要。这个外援就是西班牙国王,他让西班牙国王出面,帮助他解决和路德之间的矛盾和争端。

基督教内部的争议:一场迷离的对抗

有人说这一章里故事的内容太难懂,让小孩子看了,小孩子都理解不了,而我想看看,这一章的故事,是不是真的像他们说的那样难以理解。

在之前的故事我好像讲过了,西欧的天主教,就是唯一的基督教派,当然啦,今天还是这样,那些什么乱七八糟的圣公会、卫理公会、长老会、浸礼会等都是不复存在的,至于其他任何教派当然也不可能存在了,唯一存在的,就是基督教。

让我们万万想象不到的是,这一切在16世纪的时候都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用面目全非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那时候的基督教徒,开始出现了意见上的分歧,有的人谋求改变,希望天主教得到改革,有的人认为一切都好,不需要改变什么,两种思想的碰撞最终导致争执的发生。

事情的起因,是因为当时在任的教皇打算在当初君士坦丁教堂的位置,也就是传说中圣彼得受难的地方,建设一所圣彼得大教堂。因为耶稣基督曾说:“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你这磐石(‘彼得’在拉丁语中的意思是石头——译者注)上……”所以,教皇想把它建成世界上最大、最壮观的教堂,圣彼得大教堂在基督教中的地位就像美国的国会大厦一样重要。而著名的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都曾为这个圣彼得教堂作过设计规划。教皇为了凑齐大理石、石头和盖教堂需要的其他材料,拆毁了罗马的一些建筑,用取下的石料来盖新教堂。这种做法和某些前人的做法很相似。

另外,教皇开始从人们手中搜刮、聚敛钱财,因为他还需要一大笔巨资来建造预想中富丽堂皇的教堂。而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在德国有个教宗教课的大学老师叫做马丁·路德。马丁·路德认为天主教会有很多问题都是不对的,教皇向群众索要钱财更是不应该发生的事。他罗列了自己认为有必要纠正的95个问题,并把这个单子钉在他所居住的城镇的教堂大门上,竭力鼓动人们反对这些事项,反对教皇的某些举动。教皇听到这个消息非常生气,给路德下了一道命令,让路德停止这些反对他的活动。谁也没料到,路德居然当众点了把火,把教皇写着命令的纸张烧掉了。很多人选择相信路德,不久之后有一大批人都脱离了天主教会,不再服从教皇的领导。

教皇走投无路了,没有办法只好请来外援。这个外援就是西班牙国王,他让西班牙国王出面,帮助他解决和路德之间的矛盾和争端。很多人会奇怪,为什么他其他人都不找就只找西班牙国王呢?这跟西班牙国王的身世有关,原来,西班牙国王是查理五世,哥伦布的斐迪南国王和伊莎贝拉王后的孙子都曾经受到过他不少的帮助。在别人的眼中看来,西班牙国王不仅仅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虔诚的天主教徒,而且他的知名度和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可以算得上是欧洲最有权力最有势力的一位国王了。在西班牙探险美洲获得新大陆后,在那片辽阔的土地上,宣告了西班牙将获得并统治这片地方的时候,查理毫无争议地获得了这大部分土地的使用权和归属权,实至名归。在别人看来,查理不仅仅是西班牙在美洲殖民的皇帝,在奥地利和德国这两个地方,他也是受人尊敬的君王。这样的优势,让教皇自然而然想到了查理,他一定可以帮上忙的!

对于教皇的要求,西班牙国王不假思索,很快就答应了。他命令路德到德国的沃尔姆斯城接受审判。为了让路德放心,查理还向路德保证说不会伤害他,于是路德就去了。当路德到达沃尔姆斯后,查理命令他收回自己说过的话,可是被路德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一些贵族就怂恿查理将路德烧死在火刑柱上。但是,查理信守自己的诺言,没有因路德的信仰而惩罚他,还将他放走了。但是,路德的朋友们担心其他一些激进的天主教徒会伤害路德,他们知道路德对自己的安危不太在意。为了让人无法伤害到路德,路德的朋友只好将他关起来,一关就是一年多。在被关押期间,路德没有闲着,把《圣经》翻译成了德语,《圣经》这样一本伟大的书籍首次有其他语言的译本。

这次抗议后形成的新教会被称作“新教”,而教会里反对教皇所为的人们被称为“新教徒”,因为旧的宗教发生了“变革”从而导致天主教的信仰形式发生改变的这个时期,被称为宗教改革时期。

天主教堂(www.xing528.com)

在那个时代,天主教徒把那些非天主教徒看成死敌,反之也一样。每一方的人都认为自己这方的信仰是正确的,另一方是错的。每一方都为了捍卫自己的信念,和另一方展开了激烈、疯狂、残酷的战争,就像对方是恶棍和魔鬼一样。朋友和亲戚之间也因为信仰分歧而互相残杀,尽管他们都是基督徒。直到现在,这种情况才得以改变,有些人是天主教徒,他们的好朋友可能不是天主教徒,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之间的友谊

查理开始厌烦做皇帝了,激烈的宗教争端和自己的大帝国中其他一些麻烦让他感到忧心忡忡。每天面对这么多必须解决的问题也让他非常疲惫。他想去做一些自己更感兴趣的事情,但是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自由。做国王并不是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可以为所欲为的。于是,查理自愿地做了让别的国王感到不解并且惊讶的事情,那就是辞职,对一个国王来说,就是“退位”了,他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也就是腓力二世,以此获得更多的时间和自由。

查理去修道院住了,他很高兴卸下了国事的担子。在那里,他把自己的时间都花在制作机械玩具和机械手表上,这是他喜欢做的事情。他就过着这样的生活,并且乐此不疲,直到他去世的那一天。

查理还在做西班牙国王的时候,此时英国已经是亨利八世的天下了,凑巧的是,他们俩的姓都是都铎。其实在以前的那个时候,很多国王都有“撞名”,也就是他们拥有同样的名字,为了区别,所以我们都要在他们的名字标上数字,才能知道我们究竟讲的是哪一位国王,当然这个还能让我们直观地知道有几个国王也叫这个名字。我们来了解一下亨利八世吧,一开始,亨利八世完完全全就是一个天主教徒。教皇看到他的忠诚,还特地给他授予了“信仰卫士”的称号,但是好景不长,因为亨利的妻子未能给他带来他们的儿子,对于君王,都希望有自己的后脉来继续统治自己的国家,继承王位维持英国的统一。可是亨利的妻子太不给力了,为此亨利想和妻子离婚。可是,离婚和再婚这事情,都得经过教皇的同意,对此亨利烦恼不已。而那个时候,罗马的教皇可以算是比较大的人物了,整个欧洲、美洲的基督教会首脑,都有教皇的身影,即使到了意大利、英国还是西班牙的基督教徒,还是得完全服从教皇的指令,他规定基督徒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都不能违背教皇的旨意。对于亨利要教皇同意他的离婚请求,很明显,教皇是不批准的。

亨利想了想还是觉得不妥,让别的国家的人来管理英国的事情,这种事情一旦传出去,一定会成为他国的笑柄。亨利清楚地意识到他自己是国王,让外国人,即便他是教皇的身份来掺和本国的事务对自己发号施令,也是万万不可容忍的。

当然,纸是包不住火的,就这样,天主教会内部第二次大分裂就发生了。亨利决定由自己来做英国基督徒的领袖,这样,他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需要经过教皇的同意。然后,他做了英国基督徒的领袖,还和妻子离了婚。就这样,英国的教会都服从国王的命令,不再服从教皇,英国所有的教会都由国王来管理,教皇对英国的事情再也说不上话了。

过了不久,没想到亨利八世这个人,居然又把五个妻子归入了他的门下,一下子,亨利八世加上他的第一任妻子,总共有了六个妻子了。当然了,他可不是一次性娶了五个老婆的,在基督教徒中,只规定了同一时间只可以拥有一个妻子。不过第一个妻子和亨利离婚了,第二个妻子死得比较惨,是被亨利命令砍头的,第三个妻子不知道怎么的就生病去世了,而第四个妻子命还留着,只是也和亨利离婚了,第五个妻子也是被他砍头而死的,第六个妻子到了亨利去世时还活着,不过她最后还是因为生病去世了。

好了故事讲完了,我想想,这个故事不是很难懂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