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走班学习的实践研究与优化方向

走班学习的实践研究与优化方向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走班学习的实践研究,是我2003年硕士毕业论文的选题。二是怎样调节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班进行走班学习的心态与学习行为。其三是如何对走班学习这一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总结评价与反思,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当然,走班学习对教学评价,要发挥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对学生的分层走班学习与选修走班学习采取区别对待的方式进行评价。

走班学习的实践研究与优化方向

导读:从2014年上海、浙江率先实施新高考方案以来,全国各地也都陆续推行了新高考方案。新高考强调学生根据自身发展的兴趣、优势潜能在夯实全面发展基础的同时,选择相应的课程进行学习,进一步推进了走班学习。从学校教育组织形式层面开展满足学生差异性需求的改革,成为高质量教育的一个新增长点,需要关注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师生适应、教学评价等一系列问题。

对走班学习的实践研究,是我2003年硕士毕业论文的选题。2014年新高考实施后,走班学习这一组织形式受到广泛关注。走班学习是指学生的学习不是固定在一个行政班级里完成所有课程内容的学习,而是可以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的学习个性,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在不同类型的教学班间流动学习的组织形式。由于其既能较好地发扬班级教学的优点,又能兼顾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在素质教育要求张扬人的个性背景下,受到学校广泛关注,但需要充分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难题与突破。

1.走班学习的课程设置

如何推进课程的选择性,这是走班学习得以实现的基础。学校所集聚的学生,既存在群体上的差异性,又存在个体上的差异性,有的是学业、学科水平的差异,有的是兴趣、潜能的差异。正因为各种差异性的存在,他们对课程内容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推进学校课程的高选择性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没有课程的高选择性,走班学习只能流于形式。满足学生差异性学习需求的选择性课程,为发展学生个性服务,可以在适合不同类型学生发展需求方面起引领作用,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知识的构成。

走班学习的课程设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文章:第一,对学生必学的学科,可以推进该课程学习内容的层次选择或模块选择,既让所有学生达到基本学习要求,又可以激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有所拓展;第二,对某一类型可以选学的课程,可以推进限定选修(如选择学习实验学科中的一个科目或人文学科中的某一科目);第三,对发展学生兴趣、潜能的科目或模块,可以让学生自由选修。若条件允许,还可以推进课程的语言选择、系列选择(不同课程系统之间的选择)。学校课程的选择性达到的程度,应顾及学校推进走班学习可以容纳的范围与学校课程开发的能力。

2.走班学习的教学管理

走班学习给学校教学管理带来诸多难题。首先,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教学班选择。其次,学校课程安排从一个行政班一张课程表,变成一位学生一张课程表,学生怎样选择自己所需要的课程,怎样安排与课程开设匹配的教师、教室。第三,由于学生所学课程内容不一样,如何在满足学生的差异性学习需求的同时,保证教学质量,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第四,如何加强对学生走班学习的日常管理,对教学班中学生的出勤、学习行为等信息如何及时地获得反馈。

走班学习的教学管理,应根据不同类型的走班学习特点(主要有分层走班学习、选修走班学习等)采用相应的教学管理要求。在遵循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学习的有效教学思想指引下,围绕走班学习的“弥补缺陷、知识延伸、个性发展、能力提高、特长深化、志趣聚焦”的目标,梳理走班学习的科学管理与人文管理相结合的价值取向。科学管理推动教学管理改革,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走班学习带来的复杂性,获得系统化和效益化管理,并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人文管理调动人的积极性,让师生参与管理,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个性得以最完善地发展,营造走班学习和谐的运行氛围。一所学校在推进走班学习时,应考虑学校教育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匹配性。(www.xing528.com)

3.走班学习的师生适应

走班学习对教师提出了适应性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多样的可选择性课程科目、模块从何而来,课程的选择性对教师自主开发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科目、模块及相应的校本实验内容提出了挑战。二是走班学习必然带来教学班增多,将会对教师提出“跨学科、跨教材、跨年级”的教学任务,怎样处理好在行政班进行统一内容的教学与在教学班(根据学生学习内容要求不同的选择组合而成的)进行有效教学的关系,及时调整相应的教学行为。三是如何以自己的教学个性彰显来推进学生个性化的选择。走班学习对学生的适应性要求,也提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学生是否明白为何进行走班学习,走班学习对自身的发展来说,意味着什么。二是怎样调节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班进行走班学习的心态与学习行为。

走班学习的丰富化、多样化,必然带来教师教学任务的增加,对教师采取适合不同学习需求的教学方式变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适应学生走班学习的课程与项目开发中,在推进切合走班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形成自身的教育教学个性。教师对走班学习的适应在于教育观念的改变、对学生学习需求差异性的尊重以及对自身教学个性的完善。学生对走班学习的适应关键在于走班学习能提供更大学习空间来满足发展需求,并明白在走班学习过程中可以选择什么,为什么选择,选择意味着什么,让学生作出适合自己身心发展特点和学校所能提供的学习条件的选择,将选择与责任、自由与纪律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选择,又能认识到如果自己的选择侵害了他人的自由就会受到限制。

4.走班学习的教学评价

走班学习的教学效果评价,将会遇到三方面的难题。其一是学生在走班学习的过程中,到底获得了怎样的提升,该如何衡量。对学生的分层走班学习,由于学生课程学习的难度不一样,如何最终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其二是教师在走班教学中,在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学习方面发挥怎样的作用,怎样评价他们的教学效果。其三是如何对走班学习这一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总结评价与反思,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当然,走班学习对教学评价,要发挥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对学生的分层走班学习与选修走班学习采取区别对待的方式进行评价。对教师的走班教学评价,也应有所区分:一是对分层走班教学,主要看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怎样的发展,以学业成绩为参照系;二是在选择走班教学中是否获得学生的一致认可,主要看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满意率测定,激励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学生的学分绩点评价,应考虑学生学习不同层次内容的学科成绩的学分绩点的差异性。

走班学习除了要面对上述实践难题外,还会遇到教育观念的束缚、教学的规范化要求、教师的研究素养、学校教育经费、国内外升学机制匹配等一系列难题。然而走班学习已经在新高考的影响下向前迈进,在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学习的有效教学方面发挥良好的作用,这将激励学校改革者进一步加强走班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